偏害共生

偏害共生,又稱偏害共棲、片害共生,是兩種生物間共生關係的一種。 這些寄生的無性繁殖體可以再分生新的繁殖體,脫離後逐漸長成獨立生活的水母。 不過在離開時,口部附近就帶走了一個寄生性的水母繁殖體。

偏害共生,又稱偏害共棲、片害共生,是兩種生物間共生關係的一種。偏害共生就是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獲得利益,但另一方卻要做一些犧牲(卻並不一定要死亡,即使個體會死亡,但被害的種族也不至於死滅)。例如跳蚤生活在狗背上,蟯蟲生活在兒童的腸道中,還有那些長在頭髮上的頭虱等都屬於偏害共生。偏害共生有的時候也稱為拮抗。
在偏害共生中,一種生物對另一種產生抑制、傷害作用,甚至殺死對方,但本身卻不中直接得到益處或害處。一般通過生物代謝分泌,或者其他對環境的改變而實現。又可分為特異性(針對一種或幾種生物)和非特異性(沒有選擇性)兩種。
偏害共生的例子如青黴菌分泌青黴素抑制其他細菌,又如胡桃科的植物分泌胡桃醌來抑制其他植物在附近生長。
在義大利拿波裏海灣中有一種非常有趣的共生系統。那就是托馬斯所寫的“水母與海螺”。水母的水螅型無性繁殖體可以附著在海螺的口部附近上,吸食海螺的體液。這些寄生的無性繁殖體可以再分生新的繁殖體,脫離後逐漸長成獨立生活的水母。遇到海螺的幼蟲,水母就用它的觸手捕捉這些幼蟲,送到體腔中。但是這一隻海螺的幼蟲倒不會被水母消化掉,反而由水母提供食物及保護,一直到海螺成長後,才離開水母的體腔。不過在離開時,口部附近就帶走了一個寄生性的水母繁殖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