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俾斯麥海(Bismarck Sea)在太平洋西南部,為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北岸和俾斯麥群島所圍繞。總面積24萬平方公里。北接太平洋,東南經維蒂亞茲海峽(Vitiaz)、丹皮爾海峽(Dampier)和聖喬治海峽通所羅門(Solomon)海。沿岸港口拉包爾,曾是日本海軍重要的基地。歷史
約1885年至1914年由德國統治。海域名稱取自德國政治家俾斯麥。
二戰期間,盟軍與日軍在此進行了激烈的海戰,史稱俾斯麥海戰,日方也稱丹皮爾海峽的悲劇。
自然地理
地貌
四周島嶼多山地,紐幾內亞東北岸多平原海岸,間有山地直逼海岸,其他島嶼多岩岸。岸線周折多灣,岸邊平原狹窄,注入的河流短小流急,只有紐幾內亞島上的塞皮克河和拉穆河較長。新不列顛島北岸、溫博伊島北岸、丹皮爾海峽、新愛爾蘭島和新漢諾瓦島之間、阿德默勒爾蒂群島四周,均有大面積的珊瑚島礁區和淺水區,紐幾內亞島北側也有10千米寬的淺水區。海區一般水深600-2000米。紐幾內亞島東北岸東段、新愛爾蘭島沿岸為海水陡深,深度達600-1000米以上。海盆中部凹陷,邊緣向上撓曲,被中部海嶺(1200米)分為新愛爾蘭海盆(東)和紐幾內亞海盆(西)兩部分。東部深水區自阿德默勒爾蒂群島東南側向東延伸至新愛爾蘭島南側,一般水深大於2000米,最深處2699米。西部深水區自阿德默勒爾蒂群島南側向西延伸至海域西口入太平洋至。1875年首次由英國軍艦“挑戰者號”有計畫的調查俾斯麥海上馬納姆島的火山島研究。
氣候
海域地處南緯1°~6°的熱帶地區,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2~23℃,年均降水量2000~2500毫米。5~10月為旱季,11月至第二年3月為雨季。
物產資源
海區各島均屬巴布亞紐幾內亞,資源豐富,盛產經濟作物、種籽,產椰乾、棕櫚油、橡膠、可可、咖啡、各種金屬礦產、熱帶魚類。
在21世紀初的勘探已發現了淺海區有硫化物,石油,天然氣,銅,鋅,銀和金礦。
地震
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網站訊息,台北時間2014年3月12日6時3分,俾斯麥海發生6.1級地震,震中位於南緯3.1度、東經148.5度,震源深度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