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證獨立原則

信用證獨立原則

信用證獨立原則是指信用證一經開出就獨立於買賣契約,即信用證一經開立,即在銀行與買賣雙方之間即建立起一種獨立於買賣契約的關係。信用證的獨立原則源於英美法的判例。根據《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的規定,信用證是指“一項約定,不論如何命名或描述,系指一家銀行(開證行)應客戶(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或以其自身的名義,在與信用證條款相符的條件下,憑規定的單據:(1)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人付款,或承兌並支付受益人出具的匯票,或(2)授權另一家銀行付款,或承兌並支付該匯票,或(3)授權另一家銀行議付。”

含義

信用證獨立原則《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
信用證獨立原則是指信用證一經開出就獨立於買賣契約,即信用證一經開立,即在銀行與買賣雙方之間即建立起一種獨立於買賣契約的關係。信用證的獨立原則源於英美法的判例。1958年,在HamtchmalsaV.BritishTnexIndustriesLtd案中,法官判決:“銀行不能因受益人違約,或買方有權拒收貨物而拒收賣方的匯票,即使買方因賣方的根本違約已解除契約時亦然。”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三條對信用證的獨立原則也作出了明確規定:“a.就性質而言,信用證與可能作為其依據的銷售契約或其它契約,是相互獨立的兩種交易。即使信用證中提及該契約,銀行亦與該契約完全無關,且不受其約束。因此,一家銀行作出付款、承兌並支付匯票或議付及/或履行信用證項下其它義務的承諾,並不受申請人與開證行之間或與受益人之間在已有關係下產生的索償或抗辯的制約。b.受益人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利用銀行之間或申請人開證行之間的契約關係。”根據《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的規定,信用證獨立原則的具體含義如下:

1.開證行對受益人的付款義務獨立於受益人在買賣契約項下的履行,即使受益人違反了與開證申請人之間的買賣契約項下的義務,只要受益人提交了符合信用證規定條件的單據,開證行就必須付款。開證行的職員審查單據以決定銀行是否付款,他不必也不應該到現場調查並確定基礎契約是否已經履行。

2.開證行對受益人的付款義務也獨立於開證申請人對開證行的義務。例如信用證開出後,受益人尚未簽發匯票時,開證申請人破產。儘管開證申請人將無能力償付開證行,開證行也不能以此作為抗辯事由對抗受益人,而仍應在受益人提交與信用證規定相符的單據時付款。

信用證獨立於買賣契約交易的這項規則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首先,立法慣例司法判例都確認開證行對買賣契約的履行不承擔任何責任,因為開證行並非買賣契約的簽約人,它無法控制買賣契約的內容,也無法選擇和決定誰將作為信用證的受益人;其次,如果開證行在付款前,除了了解信用證條款和審核單據外,還有義務了解和處理主契約實際履行狀況或爭議的話,那么銀行將“寸步難行”,信用證結算方式也就因此喪失了其商業價值

簽發約束

信用證獨立原則《契約法》
信用證獨立原則的適用是否意味著信用證一經簽發即不受買賣契約的約束?

對這個問題應當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從銀行的角度來講,信用證一經簽發即對其生效,是不可撤銷信用證,銀行在接到各方同意修改的通知之前只能按原證辦理。並且根據信用證獨立原則,銀行只受信用證約束,不受買賣契約的約束。另一方面,從買賣契約雙方當事人的角度來講,若認為信用證一經開立也對買賣雙方生效,買賣雙方之間也與買賣契約無關,且不受買賣契約的約束則是不正確的。因為支付條款是買賣契約的基本條款,而在買賣雙方採取信用證支付方式時,開立與買賣契約相符的信用證既是買方義務,也是賣方履行交貨、交單義務的前提。對買賣雙方而言,信用證生效的前提是信用證與契約相符。因此,信用證獨立原則僅就銀行與買賣雙方之間的關係而言,對買賣雙方之間的關係並不適用。

與契約不符

信用證獨立原則買賣契約
信用證與買賣契約不符是否視為對主契約(買賣契約)的修改?

信用證與買賣契約不符分為兩種情況:(1)買方開立的信用證與買賣契約不符,賣方提出異議,要求買方修改信用證。這時,買方有義務修改信用證以使其與買賣契約相符,買方第一次開立信用證時,與契約不相符之處不視為對契約修改;(2)買方開立信用證與買賣契約不符,賣方未提出異議,而以明示或默示方式接受。對此一種觀點認為,開證行為構成一項新要約,只要賣方明示或默示接受了不符合規定的信用證,即喪失了宣告買方違約之權;反之,賣方按信用證做,即按修改後的契約做,則並不構成違約。因此,開立不符契約定的信用證,並不當然構成違約。可見,信用證獨立原則僅指在信用證對各方(包括受益人)生效後,買賣契約的規定不影響信用證所確立的權利、義務關係;反過來,在買賣雙方一致同意(包括明示或默示方式)的情況下,信用證與原契約不符點視為對原契約的修改。

儘管信用證的獨立性原則已經穩固地確立起來,但是它不是絕對的,在適用時還存在著例外情況,其中欺詐是適用信用證獨立性原則時最主要的例外情況。所謂“欺詐例外”,是指銀行在一般情況下遵循信用證交易獨立性的原則,但如果確有證據證明賣方實施了欺詐行為,銀行可拒付貨款,買方也可要求開證行拒付,或向法院申請頒發禁止支付令對銀行的付款或承兌予以禁止。

信用證欺詐

信用證獨立原則信用證獨立原則
然而信用證的欺詐是如何產生的呢?從上面關於信用證獨立原則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根據獨立性原則,只要單據表面上符合信用證規定,開證行即予付款,而不受買賣契約的制約。但是,正是該原則的這種只審單不驗貨的特性,構成了信用證獨立性原則的固有缺陷。信用證獨立性原則本身,對信用證受益人在銀行只審單據作法的掩蓋下所進行的欺詐行為,未予、也不能設防,這就使欺詐者有空可鑽,而這個空子依靠信用證獨立性原則本身是無法封堵的。一些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和判例對信用證的這一弊端作出了積極反應。一方面,它們承認信用證獨立原則是信用證交易的基石;另一方面,它們指出這一原則的適用不能無視國際商業交易的實際情況,在受益人欺詐的情形下信用證獨立原則的充分、絕對適用應當受到限制,買方可以請求法院頒髮禁止支付今,阻止銀行付款。美國法院1941年在SiteinV.J.henrySchroderBankingCompany案中第一次確立了信用證交易的欺詐例外理論,確立了開證行拒付原則。在該案中開證申請人即原告向法院提出,從印度供應商處運來的貨物非所定購豬鬃,而全部是垃圾,請求法院宣布信用證無效並頒布禁止令禁止銀行付款。由於原告能夠提出足夠的證據,證明受益人的欺詐行為,因而法院接受了其請求,頒布禁止令禁止銀行付款。1983年英國UnitedCityMerchantsV.CityBankofCanada案中,這一原則得到進一步完善。

《美國統一商法典》5-114條2款及1-115條對此均有明文規定。但是,為了保護中國銀行的對外信用,尊重信用證獨立性,英美兩國的法院在簽發禁止令時十分謹慎,嚴格堅持下面四個原則:1.堅持信用證的獨立性,法院不能因為與信用證無關的事件而干預信用證的運作;2.信用證交易的侵權之訴應當是和欺詐有關的,必須證明明顯存在欺詐成分,而且銀行知情;3.禁止令不損及善意第三人的利益;4.禁止令必須在銀行付款或承兌之前發出。

雖然英美兩國承認受益人欺詐構成了對信用證獨立原則的適用例外,但國際商會制定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則強調,只要受益人所提交的單據符合信用證的要求,開證行就必須付款,可見它堅持了信用證獨立於基礎交易這一原則。《統一慣例》第4條規定:“在信用證業務中,各有關當事人處理的是單據,而不是單據所涉及的貨物、服務/或其它行為。”雖然《統一慣例》這么規定主要是為了維護銀行的利益,使銀行不致捲入買賣雙方因契約而引起的糾紛,但是這造成了在銀行已經明知的情況下讓買方獨自承擔可能遭受賣方欺詐的風險,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國際商會顯然也意識到了過分嚴格適用信用證獨立原則的不合理性,雖然在《統一慣例》中沒有明確規定“欺詐例外”,但是在受益人欺詐的嚴峻挑戰面前,原本堅持“信用證獨立原則”的國際商會的立場也有所鬆動與緩和,認為“一家銀行如果發現有欺詐行為,它就有義務不再支付”。

司法救濟

信用證獨立原則法律
另外,從上面關於信用證欺詐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英美國家採取法院簽發禁止令的做法來對信用證欺詐造成的損失進行補救,但是由於《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還未對適用信用證獨立原則作出例外規定,因此對信用證欺詐的最有效防範手段是事先預防,而非事後補救。首先,買方應儘量挑選在國際上信譽良好的公司作為貿易夥伴並安排信用證付款;其次,在具體交易中如果認為賣方有可疑之處,買方應及早採取預防措施,如可以要求使用FOB價格術語,藉機加以試探;再次,認真審核單證;最後,當事人可以求助於保險公司,對單據虛假的風險進行投保。

綜上所述,在信用證交易中,信用證獨立性原則是最基本的原則,是信用證制度的基石,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確立了銀行獨立的付款責任,從而使信用證成為更加可靠和便捷的支付工具。首先,它為受益人提供了真正的交易安全保障。該原則使得開證行不能以它和申請人之間的其他關係或者以買賣契約為依據抗辯受益人。其次,它為開證申請人提供了一定的交易安全保障。開證申請人可通過對信用證規定適當的條款來制約賣方,保障自己的安全。第三,它為銀行提供了保障。該原則把信用證交易與基礎契約相分離,不僅避免了開證銀行介入到買賣雙方之間的貿易糾紛,而且信用證交易中所涉及的中介銀行也不會陷入買賣雙方之間的糾紛,因此,儘管該原則自身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但它還是促進了信用證交易的進行,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