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華街

保華街是因為被外國人圈地之後,漢口人民為保護中華民族而得來的。

概述

保衛漢口——保華街
保華街,有個響亮氣派的名字。
可保華街本身,一點兒都不氣派: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北側,隸屬江岸區大智街轄區內,南起中山大道南京路口,東北至黃石路口,長不過200來米。在武漢,這般“身個”,實在是太不起眼了。

詳細

保華街之得名且出名,源於漢口之有租界
公元1861年3月12日,一個叫巴夏里英國人,因有自己的炮艦在江里“撐腰”,就耀武揚威地在漢口圈起地來:自江邊花樓街往東八丈起,至甘露寺江邊卡東角止,圈得長25丈、深110丈方圓的地皮,作為大英帝國在漢口的“租界”。英國人帶了頭,其他的高鼻子凹眼睛豈甘落後!於是,造的造棧房,立的立洋行,先後有17國在漢口通商,設領事館9處,建英、俄、法、德、日租界5處。於是,漢口從歆生路(今江漢路)下起,至沙包一元路一帶臨江的好去處,都被這些跟漢口人一點關係都有得的異國人瓜分了!
強盜是難得饜足的。在漢口有自己的租界30年後,亦即1898年,英國人蠻橫地把租界向北擴展,直抵後城馬路(今中山大道)。由於遭到漢口人抵制,英國人以租界安全為由,在租界與華界之間築起一道籬笆,1901年,拆除籬笆,築起一道堅實的圍牆。
這道牆,是強盜搶劫得手之後,還要藐視、歧視被搶者的記號。
這道牆,從合作路(原界限路)起,至江漢路中國銀行止,如一根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刺,一直鯁在漢口人心中。
1923年,漢口地皮大王劉歆生會同漢口“華商總會”的商人,集資收購今黃石路、保成路一帶地皮,建起漢口的“模範區”,意欲與租界勢力抗衡,拆牆之議才又被提了出來。幾經周折,由當時的市政府與英工部局多次交涉,訂立契約:政府承擔拆牆填土的工程費用、每年補貼英租界修理道路費白銀3500兩,才換得1930年拆除圍牆!
屈辱是屈辱了些,畢竟鯁喉之刺除卻了。
為紀念這段坎坷歷史,將沿牆邊這段零落參差的路段命名為“保華街”,也是漢口人表明“保衛中華”心志的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