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佤族主要聚居在中國南部雲南省。佤族地區盛產稻穀,並普遍種旱稻。佤族人的主食以稻米為主,其次,也吃玉米、高梁、小紅米、蕎麥、江豆、綠豆。菜蔬有竹筍、辣椒、東瓜、南瓜、洋絲瓜、紅豆、架豆、大豆、茄子、芋頭,有的人在自家的園圃地種有青菜、蔥、蒜、韭菜和芫姜等。飲食習俗
佤族的主食製做法有三種:即熬稀飯、煮爛飯、煮乾飯。每日兩三餐不等。煮飯的大米是臨時舂成的稻米,吃多少舂多少。佤族普遍喜歡食用爛飯(介於乾飯與稀飯之間,半乾半稀的飯)。煮法是把米、青菜以及鹽巴、辣椒、肉(如有豬肉、牛肉)放進鍋里一起煮,煮成爛飯即可,味道極為鮮美誘人。有的地區主食以乾飯為主副食主要是以青菜類、瓜類、酸竹筍、鹽巴、辣椒、蒜或者鮮肉熬湯菜就飯,這是佤族平時最講究的一種飯食。佤族的肉食主要來源於家庭飼養,有豬、牛、雞。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蟲的習慣。一些地區的佤族還有捕食昆蟲的習慣,更食用竹蛹、寄生於草木植物的紅毛蟲、掃把蟲和寄生於冬瓜樹的冬瓜蟲等十餘種。一般時都把可食的昆蟲與米一起煮成粥,加菜、鹽、拌辣椒,香辣可口。
佤族養蜂比較普遍,但養蜂方法十分特別,先用一段掏空的圓木,兩頭封口,留出數個小孔,供野蜂進出,放在森林或屋椽下,使其繁殖釀蜜,每年割2、3次,與其中蜂蛹一起食用。
按佤族習俗,主婦負責煮飯和分菜。飯熟之後,把飯盛在一個個大木盤裡分給家人,每人盛給一碗湯菜,如有肉,則每人平均分得一份。全家人圍蹲在主火塘邊吃飯,如有外人在場,也分給一份飯菜。
佤族重視節慶,皆有相關的食禮。如"崩南尼"(佤年)、播種節、接新水節、取新火、拉木鼓,都蘊藏著神聖的理念,備有豐美的食品。如播種撒谷定在布穀鳥催耕之時。村村寨寨、家家戶戶提前備好各式飯菜,集中到山坡地上,統一交給一位長者去分配。然後青年播種,兒童送水,姑娘唱歌彈琴。待到開飯時,只見地頭整齊擺放著大小一樣的兩行飯包,都用芭蕉葉裹好,沒有碗,沒有筷,眾人洗手後各取一包坐著吃,頗有情味。它把勞動、音樂、情愛、烹調和諧地統一在一起,表現出他們純樸的道德風尚。
水酒是熱情好客的佤族人民待客的最好飲料。由於用菌母發酵製成,喝後清涼益神,和胃健脾。水酒與啤酒有相似之處,度數低,比啤酒稍甜,男女老幼適宜飲用。每逢喜慶佳節,家家戶戶都釀制水酒,尤其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後,社員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村寨寨到處飄散著酒香。
佤族的酒禮多種多樣。有的是主人先飲一口再奉獻給客人,客人一定要喝,並且喝光,這表示雙方的誠意:有的是主客同蹲地上,主人右手敬,客人右手接後倒一點在地上,意為敬祖,然後同時喝乾,這表示親如一家。此外,還有"解冤洗手酒"用於調解糾紛。屆時雙方整隊參加,由與雙方都友好的第三寨頭人和"大魔巴"(祭司)主持。首先彼此敬酒,各自訴說被對方傷害的情況,並對自己的過失自責;繼而互贈牛肋骨和穿孔的黃蠟,表示今後應當同心、通氣;接著主持者倒盡水,雙方洗手,就地栽一塊巨石表示世代友好;同時理虧的一方賠償一定的財物;最後共同"剽牛",吃肉喝酒,以資慶賀,積怨從此化開。
佤族一般不喝泡茶,飲的是苦茶。飲茶的方式別有特色:將自家製作的茶葉(一般是綠茶),用小鋁鍋烤成金黃色,待散發出香味後,放入底大口小的小型土製陶缸里;茶葉約占陶缸體積的三分之二。然後倒進清水,並在缸口內放進一塊小木片,用炭火煎茶,不時用小木片把茶葉壓下,以防茶葉隨著茶汁沸出缸外。第一遍倒進的水快煎乾時,再加進第二遍清水,煎到剩二分之一時,茶汁即可斟出飲用。
佤族男女普遍有吸草煙的習慣。各家都有一塊園圃,除了種些蔬菜外,自己種植草煙。吸菸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菸斗吸,另一種是用水煙筒吸。外出或者下田勞動時,男女總要在腰部掛上一個菸斗,還隨身攜帶一個用竹片編成的煙盒。水煙筒是用口徑6公分,長2尺的竹筒製成,所謂水煙筒,就是往竹筒里灌入適量的淨水,(三分之一)這樣能吸出煙霧,排除焦油含量。如果你到佤家串門或做客,主人會熱情地用雙手遞過煙筒給你,要你品味他家自種的草煙。
佤族大多忌食雞蛋,不用辣椒作饋贈之物。禁止賤踏剽豬石,禁止用手抹神灶,禁止帶生薑進屋,禁止在神樹林中狩獵。客人進寨要經過允許,並贈送酒肉或甘蔗;客人進屋,只能在外屋火塘煮飯燒水;主人殺雞,客人須勸阻;主人獻雞,客人要回報敬雞頭。
嚼檳榔是佤族男女老少普遍的嗜好,平時勞動休息或閒談,口中都嚼一塊檳榔。所嚼檳榔都是用麻櫟葉和石灰煮成的代用品,據稱嚼檳有健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