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作業者工程分析側重於排除作業者在作業上的浪費、不均衡和不合理現象而達到改善的效果。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幾點:
1、發現是否有不必要的延遲。
2、發現動作路線、方法、次數或負荷是否適當。
3、發現動作距離是否可以縮短。
4、發現是否有等待時間,是否可以縮短等待時間。
5、發現是否可以同時進行加工和檢查。
6、發現動作或相關的配置、順序、組合是否適當。
7、發現動作對品質、效率的影響和可能的改善點。
具體套用
1、展開預備調查:
和製品工程分析類似,進行作業者工程分析的第一步要針對生產的狀況、設備的配置、工程的進行、使用的原材料、製品的內容和品質標準等展開預備調查。而且,要仔細地調查作業者的工作熟練程度,了解他是否是具有代表性的作業者。
2、繪製流動工程圖:
按照作業的順序,使用作業者工程分析符號,繪製流動工程圖。在這一步驟,應根據作業的目的把作業內容分別歸納到加工、檢查、移動、等待等類別中。
3、測定各工程的必需項目,並把結果記錄到作業者工程分析表中:
繪製完流動工程圖後,要對各式程的必需項目進行測定,並把測定的結果記錄到作業者工程分析表中,深入現場,取得真實的數據,可以使作業者工程分析的結果更具代表性,更為真實有效。
測定時,直接使用作業者工程分析表進行記錄是相當便捷的,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機械、設備、模具的情況可在記事欄進行記錄;
必須了解作業者在一個周期內所製造的產品數量,否則,將無法知道每一個單位產品所需的時間,也無法與其他工程進行客觀的比較;
測定的同時,要按照作業的順序繪製平面流動圖。
4、對測定結果進行整理:
將測定的結果記錄下來後,要對其進行整理分析,在作業者工程分析表的下欄,可以對測定的結果進行合計整理。
5、改善方案的制訂、實施與評估:
從中找到問題點,並引出改善的構想。這一步驟可以結合下表的改善的著眼點進行思考。
6、改善內容的標準化
一旦改善達到了所期的目標,就應該使改善的內容標準化,以免又恢復原狀。同樣,必須牢記的是改善是永無止境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