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簡介
佛山市博物館位於佛山禪城區祖廟路21號,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其中包括祖廟、孔廟、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同時還管轄廣東粵劇博物館、佛山鴻勝紀念館等文物保護單位。館藏以地方文物為主,有瓷器、陶瓷、玉器、字畫、木雕、端硯、錢幣以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等,共 2萬件。對外展覽以佛山歷史,武術文化,粵劇文化,佛山民間藝術等為主題。館內長年舉辦“佛山孔廟學童開筆禮”、“佛山黃飛鴻醒獅表演”、“佛山少年黃飛鴻武術醒獅表演”、“佛山粵劇表演”等民俗文化動態展示活動。陶瓷藏品
11月28日,廣東省著名收藏家梁戊年、譚欽德向三水區博物館捐贈了從三國到清初近九個朝代的陶瓷文物9件,部分器皿更是填補三水博物館在同類器物收藏上的空白。三水在民間收藏方面有著比較深厚的基礎,近年來,三水文化部門通過舉辦系列免費文物鑑賞活動,如2007年的首屆民間古陶瓷、古錢幣收藏鑑賞活動,2008年的“三水區民間藏品鑑賞會”等,三水的收藏市場得到了有效培育,民間收藏風氣漸濃,市民的文物鑑賞水平和文物保護意識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也吸引了社會各界對三水收藏事業的關注,推動著三水文博事業發展。
作為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的梁戊年先生不僅是一位收藏家,也是一名經
驗豐富的古瓷器鑑賞專家,在三十多年的收藏生涯里,憑著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以自己的一份閒心,一份堅持,加一雙慧眼,練就一身好本領,在收藏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奉行“藏寶於民、歸宿於國”的宗旨,認為能夠盡一己之力幫助別人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多次將自己的藏品捐贈博物館和慈善事業。他對三水也偏愛有加,曾多次到三水參與免費文物鑑賞活動,並一直關心支持三水文物收藏事業的發展,這次捐贈了7件陶器,就是希望能進一步培養三水的收藏市場。廣東省收藏協會會員、原佛山市政協副主席譚欽德先生這次也慷慨捐贈了他收藏多年的2件陶器。在捐贈儀式上不乏發現珍品,如梁戊年主席捐贈的三國至西晉時期的穀倉罐,屬於國家珍貴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這些捐贈的陶器對於豐富三水的館藏文物,研究學習傳統文化都有很大幫助。
特色分館
1、廣東粵劇博物館廣東粵劇博物館位於禪城區兆祥黃公祠內,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於2004年4月2日正式掛牌。全館陳列分史、藝、人三大部分共13個展區,展出了明、清至當代的粵劇劇本、木魚書、海報、戲橋、戲服、樂器、名伶書畫以及粵劇電影等。
特色文物:
漢代舞樂俑——佛山瀾石漢墓群出土大量舞樂俑,說明佛山在漢代歌舞表演已相當盛行。
“真欄” ——民初介紹36個粵劇班名、所屬藝人名單及演出活動的專刊,對研究粵劇的發展有重要的價值。現存不過數張。
最早的粵劇唱片——世界上第一張唱片在1888年出產,早期為單面,1903年後才出現雙面唱片。佛山粵劇博物館收藏的1902年出產的單面粵劇唱片,是現存最早的粵劇唱片。
密片女蟒——整件戲服膠片密綴,不露空隙而著稱。做工考究,外形美觀,為不可多得的早期粵劇戲服樣式。
收費情況:
全部免費。由於《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通知》 (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部免費開放。) 2、黃飛鴻紀念館
黃飛鴻紀念館坐落在佛山市區中心、著名旅遊名勝地祖廟的北側,總占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整個紀念館為兩層兩進深三開間仿清代鑊耳式建築,內設陳列館、影視廳、演武廳、演武天井等。陳列部除了介紹黃飛鴻的生平事跡,還全面展示了近70年來圍繞黃飛鴻而產生的各種文藝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貴文物。籌建黃飛鴻紀念館期間,得到海內外有關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他們為紀念館提供、捐贈了千餘件有關黃飛鴻的歷史圖片和珍貴實物。
2001年1月14日,黃飛鴻紀念館落成典禮在佛山隆重舉行。此前主管單位曾以各種形式向國內外發布訊息,希望黃飛鴻的後代能作為嘉賓回來參加典禮。黃飛鴻的眾多門人做出了回應,黃飛鴻的孫子黃源德應邀前來,其餘的親人沒有回應。據報載,有記者從祿舟村了解到,黃飛鴻共有3個孫子、6個孫女,如今分布在東南亞、澳洲和拉美地區,從事的職業均與武術無關。即便是前來參加典禮的黃源德,也聲明不接受媒體採訪,不留照片給資料館,他對紀念館負責人說,他目前在香港生活平靜,所從事的工作與祖父的職業毫無關係。 3、佛山祖廟
佛山祖廟與肇慶悅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祖廟的正殿里廟內還陳設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如70件30種兵器銅牆鐵壁儀仗,直徑1.31米的巨型銅鏡、大型銅鼎、銅鐘和香爐。鐵器有大鐵鼎、鐵鼎、鐵畫等等。園內還陳列有石刻匾額,明、清時期的石獸、碑刻唐代“貞觀二年”款棋字陽文“佛山”,石片旁的複製品。重新組合復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築構件,大型鐵鑄武士立像,鐵鑄瑞獸、鐵炮等等。這些陳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時期佛山高超的工藝技術。無怪乎,一些前來參觀的外國朋友將祖廟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
從建築的角度看,祖廟是一組建築藝術高超,裝飾工藝精美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群。南北中軸線由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其整體布局規整莊嚴,蔬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設定嚴格遵守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原則,以藏和露的巧妙辯證讓遊客覺得其內部空間含蓄、內斂、複雜、神秘繼而產生肅然起敬之感。祖廟是一個民間藝術博物館,裡面的建築裝飾工藝巧奪天工,被外國友人譽為東方藝術之宮。這得益於佛山發達的民間工藝。佛山是廣東木雕的重要產地之一,以紅木雕刻為主,也有貼上金箔而成為金漆木雕,佛山木雕以其刀法利落,線條簡練,豪放、粗礦、流暢,構圖大方飽滿,裝飾性強而著稱,題材以人物、動物、花卉、瓜果等為多,以建築裝飾木今為主。祖廟前殿、正殿所陳列的大型神台,就是佛山著名的金漆木雕傑作之一。其中所雕刻的內容包括“荊柯刺秦王”、“李元霸伏龍駒”“竹林七賢”與“薛剛反唐”等故事。此外,祖廟建築木雕也很多,其中有檐口木雕衽、花籃、木雕大門、戲台(萬福台)、屏風、牌匾、對聯、掛屏、儀仗、彩門、香案、門窗、案台、桌椅等。
最值得稱道的是祖廟的建築裝飾大量採用了陶塑、木雕、磚雕、灰塑等。其中在建築中套用的陶塑瓦脊共有六條,分別裝置在三門、前殿、正殿、前殿兩廊和慶真樓等建築的屋頂脊之上。規模最大的三門瓦脊。全長32.02米。正兩面均有以戲曲故事為主要題材的雕塑,雕塑人物的面部、手部均露胎,不施釉,目的是為了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神態表情和手部造型。釉色以綠、藍、醬黃、白為主,色彩高貴華麗,古樸典雅。設於祖廟各處的陶塑瓦塑歷經百年風雨,其釉色仍光亮如新,可見其精良的製造工藝。灰塑又叫灰批,是佛山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之一,用灰塑美化裝飾建築物,主要用在門額窗框、山牆頂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處。其題材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以及書畫等。在祖廟中,這種佛山傳統的民間灰塑藝術作品比比皆是。如祖廟兩旁門、額的灰塑:“唐明皇游月宮”、“桃園結義”,東廊的“郭子儀視壽”,西廊的“哪咤鬧海”等。此外,還有:“八仙”,“三英戰呂布”、“劉伶醉酒”以及琴棋詩畫等題材的作品。這此灰塑藝術造型生動傳神,栩栩如生,色彩絢麗。磚雕、石雕藝術也是佛山民間手工藝之一。它主要用於建築裝飾上。是我國有悠久歷史的建築藝術,明清兩代在珠江三角洲各地,用這些民間雕塑藝術裝飾建築物甚為流行。祖廟公園內的馬郡宗祠內牌坊,都用磚雕、石雕進行裝飾,它建於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是佛山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磚雕裝飾藝術之一。祖廟大殿三門前兩側,端肅門上的磚雕“大紅袍”(海瑞故事)、崇敬門上的“守房州”(牛皋故事)。這些磚雕的主要特色是:雕刻細膩,層次多,構圖集中概括,主體感強,雕刻工藝嫻熟,多用圓雕、透雕、浮雕、刀法剛勁利落極富於裝飾性。細心的遊人在觀賞祖廟的磚雕時可以發現在磚與磚的接縫處並無絲毫的痕跡,其製作工藝令人驚嘆。
交通指南
乘坐101、105、106、107、109、110、111、112、114、116、117、117B、118、120、121、122、123、124、126、127、128公共汽車可到達佛山市博物館(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