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隘祠堂

余隘祠堂

余隘祠堂位於寧波市江東區福明街道余隘社區,為余隘社區(史稱冰廠跟余隘)內余氏宗祠,也是目前方內保存至今最為完好的一座宗祠。

祠堂簡介

初步考證始建於清末,據碑刻記載,民國元年余氏族人曾進行修繕。20世紀30年代,有餘隘余氏宗族人發起並未捐資修建余隘祠堂,修建方柱及水磨汀殿堂,上有雕樑畫棟,下有二十四孝圖木刻浮雕,其結構新穎,規模宏大,方內享譽。20世紀50年代後,余隘祠堂曾一度較長一段時期被作作余隘國小校舍,作為附近幾個村子的農家子弟教學讀書處所。自1998年以來,余隘村村委會和余氏後人捐資總計10多萬元對祠堂又進行了較大規模維修、裝飾。祠堂坐北朝南,正門前有一條小河。祠堂由祠堂大殿、廂房、天井組成。大門寬2米,左右有門房,其粱柱為穿斗式木構架;天井東西兩側各建有廂房,東側廂房有碑;正殿內屏以朱伯廬“洽家格言”,兩邊二十四孝,圖詩相配,精緻無比,歷代名人匾聯,舉目皆是有一塊十分醒目的匾額,上書“源遠流長”,紅底金字,落款“蔣中正題”。祠堂規模宏大,木雕精細,栩栩如生,分別雕刻著余氏家訓3幅,孝子圖15幅。

至今,余隘祠堂是全族聚會的主要社交場所, 是寧波市區內規模較大且保存完好的宗祠建築之一。2010年被江東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余有丁簡介

余有丁,字丙仲,號同麓,鄞縣人。余有丁少年時,生得清秀端莊,誠實苦學。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舉順天鄉試,次年中進士,授翰林編修。隆慶初,充實綠篡修官。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以右庶子領南翰林,次年為國子祭酒,頗多建樹。當時,在學館念書的學生多喜結伴冶遊,討厭讀書。余有丁任祭酒後,覺得這樣培養不出人才,便加以禁止,並令諸生相互保證,若故意違犯不報,則共同連坐,嚴厲懲處。此後,便無人再敢違犯。學風為之一振。他還親自校訂二十一史,並重新刻印,使後學者有所遵循,得益良多。

余有丁為官正直,不貪錢財。他在任翰林編修時,常為皇帝起草詔書。前幾任編修總是先將詔書寫個大略,然後把內容通給受詔者。受詔者為使詔書寫得有利於自己,常以豐厚的饋贈讓編修為其潤色。余有丁說:詔書是皇上說的話,豈可利用草詔之權討好愛詔者。自余有丁始,凡為皇上草詔,拒絕一切饋贈。

余有丁博學多才,很的謀略。萬曆中,杭州府發生兵變,朝廷派兵部侍郎張佳允為浙江巡撫。張佳允感到為難,便去向余有丁問計。余有丁告訴他:"杭州府內的叛軍,如同困獸,明知死亦爭朝夕之命。聞說河南徐景星曾率領過這支軍隊,此人有謀略,有因失職待命薊門,何不請他來解決這次兵變。"張佳允聽從余有丁計策。杭州府內的叛軍見是徐景星,便紛紛倒戈,把叛軍首領縛至軍門砍了首,兵變得以平定。

萬曆六年,余有丁升史部左侍郎進禮部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政事。他進相位,是丞相張居正臨死時推薦。由於處理政事光明正大,待人寬厚,與同僚共事相安無猜,朝政為之一新。晉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末幾卒,贈太保,諡文敏。墓址在東錢湖隱學山。

余有丁對故鄉東錢湖十分眷戀。他晚年退休在東錢湖月波山建讀書樓,在月波寺廢址上構築"五柳莊",林園之美,盛極一時。他寫的東錢湖一詩,描繪了東錢湖的景色。

錢湖佳勝萬山臨,映水樓台花木深。

開拓平疇八百頃,不知誰祀陸南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