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憩棠

何憩棠

何憩棠先生(1871~1953),佛岡縣高崗墩下村人。晚清貢生,古文功底較好,是一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教師,他大半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教育事業上。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憩棠先生(1871~1953)是佛岡縣高崗墩下村人。晚清貢生,古文功底較好,是一個溫厚忠直,辦事公正的紳士,也是一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教師。他大半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教育事業上。

何憩棠先生青年時代曾在英德縣辦學校主講“六經”,後回家鄉在墩下村對河的水背塅辦學校,不少青年慕名來校就學,朱日初、朱錦齋、李演圖等均是他的學生。本世紀20年代受當時佛岡二區(包括現在高崗鎮、煙嶺鄉、逕頭鄉)八局的父老推薦,何老先生出任二區區長6年。在此六年中何老先生對排解當年逕頭朱、鄭兩姓糾紛竭盡全力,最後使日趨尖銳的姓氏糾紛得到緩和,與此同時他還關心鄉梓教育,親自召開全區知識界會議,當時命題考錄教師,其題目是:“對改進二區教育之我見”。按照考試成績優劣安排任教,記得當時有個社會知青羅求錫年未弱冠,因成績斐然而破格錄為高崗國小校長。

我求學於何憩棠老先生是1937年。那年他到高台國小任教,我在高台國小讀四年級。自此直至1940年我國小畢業。畢業後因家境貧窮,無錢升學,仍蒙何先生繼續個別指導進修語文,至1941年上半年在何先生提掖下,使我受聘於高台國小任教。回憶與何老先生相處聆教,前後共有5個年頭,綜觀何憩棠先生,確是一個悔人不倦的好教師。

何憩棠先生教學的特點,一是結合實際因材施教。他把許多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加以形象化,向學生講得活靈活現,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讓英雄人物的業績和為人在學生頭腦里紮根。例如講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的故事,能突出講述他們反抗異族侵略的大無畏精神,尤以岳飛大破金兵於朱仙鎮的故事講得特別傳神,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愛民族的氣節,接著結合當時抗日戰鬥形勢激勵大家抗日鬥志。二是區別對象,因人施教。我讀五年級那年(1938年)學校增辦了語文專修班,有20多位青年從四面八方慕名來校求學。這些青年都是曾讀過中學或已國中畢業的,何憩棠先生很重視對他們的教育,同時也不放鬆對國小原有5個班級的教育,為了幫助年齡稍大、功課進步快的部分五年級同學學些古文,每當專修班上古文課時,他便吸收這些五年級生旁聽,使他們增加一些古文知識,另方面何憩棠老師對接受能力較差的一些同學也很注意諄諄教誨,耐心指導。三是身教言教並重,威和兼施。他援引韓愈的《進學解》教學生要“業精於勤”,而他自己直到古稀之年,還經常手不釋卷,《古文觀止》、《不惑集》、《中山叢書》等書常放案頭;特別在操行方面,他嚴於律己,做到言行一致。何先生對絕大多數同學均採取溫和教導方法,使同學們自覺進取,只有對個別嚴重違犯紀律而又屢教不改的人,才給予恰當處罰,由於何老先生的教學方法對頭,因而效果都很好。

何憩棠先生在高台國小任校長期間,工作確實辛勞。就我所知,1937年高台國小辦4個班,只有2個教員即何老先生和何道肯(他的侄子)而大部分主課都由憩棠先生擔任。1938年高台國小增至5個班,外加1個專修班,仍是只有2個教員,而憩棠先生還是盡全力既辦好專修班又不放鬆國小5個班的課程。這時何老先生簡直忙得不可開交,除白天忙外,不少晚上和禮拜天還要戴起老花眼鏡精心細緻地批改作文。何老先生真像一頭永遠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在教育講壇上堅持耕耘不止。

何憩棠老先生每年還要應邀替縣內、外(包括佛岡二區、英德的魚灣、白沙和新豐瑤田等地)送來的詩文、對聯進行評點,不辭勞累地去應酬社會上委託他做的這些份外工作。

我記得他家門聯這樣寫著:“為倫類中所當行之道,作天地間不可少之人!”這副對聯也許就是何老先生的自我寫照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