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低體重兒的出現
避免低體重兒的出現,懷孕後期的保障是很重要的:
1孕期宜合理膳食,保持充足營養
宜食水果補充多種維生素,其中紅棗、堅果是不錯的選擇;綠色蔬菜對於胎兒的發育也是很好的,藕性溫,補血養顏,孕婦宜食。此外,孕婦應注意避開一些油炸食品,以免引起不適反應。遠離咖啡、菸酒。
2適當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懷孕後期雖然不宜勞累,但是飯後步行對於孕婦來說是很有好處的,足底有很多穴位都可以得到按摩。
3合理作息,睡眠充足
孕婦不宜熬夜,早上醒來宜坐一會再下床。
4保持良好心態
孕婦不宜去喧鬧的地方,不宜吹風,可以聽聽音樂,或者去人少的公園散步,不要有焦慮情緒,保持平和情緒,不要過喜過悲。
護理早產低體重寶寶
這裡說的早產低體重兒是指出生體重在2.5千克以下的不足月新生兒,醫學上也叫未成熟兒。
醫院裡將出生2千克以下的極低體重兒,放在新生兒培養箱內進行特別護理,待體重超過2.5千克後才可出院。這樣的孩子出院後,身體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護理才好。
注意保暖 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被窩的溫度應保持在30~32℃,房間要經常開窗通空氣。換尿布時動作要快,不要涼著孩子。體重低於2.5千克時,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若體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但寒冷季節,也要控制,以保溫。體溫應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測體溫1次如最高體溫或最低體溫相差1℃時,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體溫的穩定。
防止感染 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母親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在給孩子餵奶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換上乾淨清潔的衣服(或專用的消毒罩衣),洗淨雙手。
精心餵養 早產兒體重增長快,營養供給要及時,最好是母乳餵養。住院時,媽媽擠出奶來由護士喂,回家後就可以直接餵奶了。吃奶量可根據孩子的體重來確定,一般說來,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嬰兒每天餵350~450毫升就可以了。餵奶的次數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早產兒消化吸收能力差,易嗆奶、嘔吐,睡覺時頭部宜側位,以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2~3小時變換體位一次,每2天稱體重一次,以了解體重的增長,若體重不增,應查明原因。與健康新生兒相比,黃疸持續時間長,有的早產兒出生1個月後,黃疸仍不能完全消失。
保持安靜 早產兒的居室要保持安靜、清潔,進入早產兒的房間動作要輕柔,換尿布、餵奶也要非常輕柔、敏捷地進行,不能大聲喧譁,或弄出其他刺耳的響聲,以免驚嚇嬰兒。
有下列情況時,應及時與醫生聯繫 ①體溫下一步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採取相應的升溫或降溫措施後,仍沒有效果者;②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時;③吃奶驟減,臉色蠟黃,哭聲很弱時;④突然發生腹脹時;⑤發生痙攣、抽搐時。
不足月生的嬰兒要特殊護理到什麼時候呢?一般來說,體重要達到3千克以上,每次的吃奶量在100毫升以上,或者體重的增長每天在30克以上時,就可以與足月的嬰兒一樣養育了。
影響胎兒體重因素
產婦年齡和生產性質
初產年齡在30歲以下,新生兒出生體重隨孕婦年齡增加而增加,超過31歲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
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兒出生體重與第一胎相比,呈遞增現象,多胎新生兒體重一般都較低。
胎兒在母體中的時間太短或太長,均會影響新生兒出生的體重。孕35至39周,新生兒出生體重隨時間延長明顯增加;孕40周至43周,體重增加較慢;孕44周后,體重反而下降。
孕婦健康和營養狀況
孕婦患、心臟病、腎病等疾患,新生兒出生體重低。氣喘孕婦懷孕期內並無發病現象,但其胎兒在出生體重上也普遍存在著明顯偏輕的非健康跡象。另外,孕婦本人或丈夫吸菸也會使胎盤的血流供應減少,使得營養物質不能順利地到達胎兒,進而影響新生兒體重。
節食、偏食、挑食都會造成營養缺乏而導致新生兒體重過低。孕婦節制肉食,造成妊娠貧血,這樣不僅導致孕婦、頭暈等,還會造成胎兒慢性缺氧,而 影響胎兒腦細胞和神經細胞的生長發育。胎兒出生後若體重過低,不僅體力差,智力也差且反應遲鈍。
表皮生長因子(EGF)
表皮生長因子(EGF)是一種對上皮及間質細胞的增生具有刺激作用的細胞因子。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妊娠婦女血清、羊水及胎兒臍血中都存在高濃度的EGF,而且在蛻膜、羊膜、絨毛膜及胎盤上EGF受體(EGFR)的濃度也較高。因此,EGF可能與妊娠期胚胎及胎兒的生長發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