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我國古代所謂的天馬、西極馬、胭脂馬等名馬,皆產於西域。“胭脂馬”是指焉耆馬,“天馬”、“西極馬”即烏孫馬。漢武帝曾作《西極天馬歌》云:"天馬徠兮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千古傳為佳話。
素有“騰崑崙,歷西極”之美譽的伊犁是天馬的故鄉。據史書上說,漢武帝時外國曾進獻烏孫馬,武帝見此馬神俊挺撥,便賜名“天馬”;後來又有人進貢了西域大宛的汗血馬(據說這種馬出的汗是血紅色的),於是他又將烏孫馬更名為“西極馬”,而稱汗血馬為“天馬”。這裡所說的“天馬”、“西極馬”都是伊犁哈薩克馬的先祖。伊犁馬外貌俊秀,體格魁偉,抗病力強,是我國培育的優良馬種之一。現在的伊犁馬是經過了培育改良後的品種,是中國的四大馬系之一。
有關歷史
公元前一百一十五年,張騫二次通使西域後返回長安,烏孫國(在今伊犁河流域)曾派遣使者數十人帶馬數十匹,向漢朝答謝。其後十年,即公元前一百零五年,烏孫王又派使臣向漢武帝送了一千匹馬作為聘禮,請求娶漢公主為妻,並結同盟。漢武帝答應了烏孫王的請求,把細君公主嫁給了他。由於烏孫馬的品種特別優良,並符合漢武帝“神馬當從西北來”的占卜,當初便把烏孫馬稱作天馬。後來漢武帝又得到了比烏孫馬更好的大宛馬,便將烏孫馬改稱為西極馬,將大宛馬稱為天馬。天馬又名漢血馬,據說是由於會流出汗血的緣故。據說,至今伊犁馬還有這個特點,在長途奔跑後常見有血珠從前膊和後股處泌出。
在古代,除開伊犁河流域所出產的名馬外,新疆其它地方的馬,也是很有名的。如:《北史·高昌傳》中曾稱道過吐魯番地區“出名馬”;呂光曾盛讚龜茲馬(庫車馬)是“天驥尤麟”等等。
通過“朝貢”和“互市”,大量的西域馬不斷進入內地,這對我國的軍事以及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方面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西域馬輸入內地,對內地馬的品種改良也起了很大作用。遠在唐朝時人們就已看出這個作用了。認為唐朝的馬“既雜胡種,馬乃益壯”。我們認為:西域馬對我國內地馬的品種改良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比起它們直接用作軍馬和耕馬等所發揮的作用,可能更為巨大。
今天的伊犁馬就是昔日烏孫馬的後代。兩千多年故去了,今日的天馬又在伊犁草原上展現了新的風姿。新疆有首民歌中就唱道:"騎馬要騎伊犁馬"。伊犁馬外表清秀靈活,眼大眸明、頭頸高昂、耳小而靈敏、四肢強健有力,步履穩健,並且全身披著閃光的棗騮色的細毛。人騎在這種高頭大馬上,真是神氣十足。伊犁馬不僅有若人喜愛的外表,而且有跑得快、拉得多的特點。據測定,伊犁馬跑一千米,只用了1分15秒4 。 伊犁馬還是泌乳產肉的良馬,其成年牝馬除供幼駒哺乳外,每日尚可擠乳6-7公斤。馬肉味美,還可加工製成熏馬腸。
伊犁的伊寧馬鞍也隨著“天馬”名聞遐邇,它是由鞍架、皮具製作和雕刻、鑲嵌等幾個工藝組成,是一件精美絕倫工藝品。
從伊犁天馬懷孕母馬尿提煉的結合雌性激素成為國際跨國集團公司的搶手貨。這種結合態雌激素天然無毒,對於更年期婦女綜合症、骨質疏鬆和冠心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現昭蘇縣境內現有兩家馬場。伊犁種馬場和新疆聯強集團昭蘇馬場。兩家馬場的效益都非常不錯。
犁馬場成立於清朝乾隆年間。伊犁種馬場成立於1942年,是全國最大的種馬場之一,馬場現有伊犁馬5000匹,其中,1000匹是為了保護伊犁馬的基因專門飼養的。伊犁馬不存在滅絕或品種退化的危險。雖說伊犁天馬在我國是最好的品種馬之一,但是,與國外特別是歐洲的名馬比起來就差多了。伊犁種馬場從1942年成立以後,對伊犁馬品種的選育改良工作幾乎就沒有中斷過。
現實情況
2002年,種馬場花100萬元從英國購進一匹“英血”純種馬;還從吉爾吉斯斯坦引進了一匹種公馬,用於伊犁馬的改良,效果非常好。雜交後的馬兒適應性極強,很受國內跑馬俱樂部、馬術隊的青睞。純種伊犁馬的市場也非常好,許多國內旅遊景區都來種馬場購馬,供遊客騎用。雜交馬和伊犁馬都存在供不應求的問題。
疆聯強集團昭蘇馬場據說是目前最大的伊犁馬飼養場,該場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就加大對伊犁馬的改良,引進俄羅斯等國的種馬與最好的伊犁馬進行雜交,其培育的雜交馬和純種伊犁馬同樣廣受市場的歡迎。
犁馬的血液中似乎天生就有貴族血統,力量、速度和美在伊犁馬的身上得到和諧的統一。而雜交馬則將伊犁馬的優點與世界名馬的靈性結合在了一起。
在新疆特別是牧區各族人民都具有養馬的優良傳統。凡在新疆住過的人,特別是有過一段牧區生活經歷的人,對於牧馬人管理馬群的晝夜辛勞,以及牧民們豐富的牧馬經驗都會引起極大的興趣並深懷敬意。伊犁昭蘇每年都舉辦“天馬節”,搞的很隆重!有表演“叼羊”、“姑娘追”、“賽三歲馬”、“馬上決力”、“飛馬拾物”等馬上的競技與遊戲的,很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