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新疆伊犁地震

新疆伊犁昭蘇縣6.1級地震造成的傷亡人數昨天得到最終確認。本次地震共造成10人死亡,此前報導的“11人死亡”中有1人為重複統計。地震還造成47人受傷。

基本信息

事件簡介

2003.12 新疆伊犁發生6.1級地震 10人死亡 2003年12月1日上午台北時間9時38分,新疆昭蘇縣境內發生6.1級地震,至少造成10人死亡,73人受傷,800多間房屋倒塌,直接損失3585萬元。

新疆伊犁昭蘇縣6.1級地震 距離昭蘇縣城以西60公里的格登莊是本次地震的極震區,這裡居住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76團11連的職工和家屬。所有的傷亡人口都來自11連。居住在此的11連共有324戶,其中受災戶多達282戶;全連的職工及家屬有1226人,其中1067人在地震中受災。本次地震一共造成10人死亡,此前報導的“11人死亡”中有1人為重複統計。地震還造成47人受傷,其中23人為重傷。

地震情況

受災民眾在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里烤火受災民眾在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里烤火

昭蘇地震災區被損毀的電力系統基本恢復,但電力還沒有接入帳篷,只有少數帳篷通電。76團一連689戶牧民中只有一半支起了帳篷。有帳篷的都發了爐子,但沒煤,所以沒點火。帳篷並不比外面熱多少。
災區氣溫最低至零下30度,而氣象部門說,近兩天要下雨雪。為了更好地抗震救災,76團在一連連部所在地設立了指揮部。通訊部門也在此設立了指揮部,電話免費為災民和救災人員對外聯繫服務。
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區民眾十分關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向災民及戰鬥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發出慰問電,他們還作出批示,要求各方認真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盡全力救治受傷人員,減少傷亡,妥善安排好災區人民生活,確保受災民眾不挨餓、不受凍。
伊犁各界紛紛為災區捐款捐物,截至昨晚記者發稿時,災區共收到捐款50萬餘元,目前仍有大批石油、煤炭、麵粉等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災區。

災情概況

將搭好的帳篷發到災民手中將搭好的帳篷發到災民手中

將搭好的帳篷發到災民手中地震影響涉及地處昭蘇邊境一線的的新疆兵團農四師七十四團、七十五團、七十六團、七十七團四個團場,其中七十六團成為當地最嚴重的地震災區。地震給上述四個團場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政委王崇久介紹,因地震受災一點六萬人,成災八千六百多人,因災傷病四十四人,倒塌和受損房屋八千多間;五千六百多名學生停課,七十六團因災死亡十人,有三個連隊自來水管道斷裂,供水系統癱瘓,致使三千多人飲水困難。
這次地震受災的團場,海拔在一千六百到一千八百米之間,年均氣溫三攝氏度,生產水平條件較差。地震給團場經濟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困難,突出表現在:一是受災民眾安全越冬問題;二是受災連隊人畜飲水問題;三是牲畜越冬棚圈修復問題;四是新建倒塌和受損住房問題;五是改造和新建受損校舍問題。

救援工作

地震發生後,昭蘇縣立即展開緊急救援工作,當天轉移災民近5000人,緊急調運的棉衣、棉被速食麵等物資也立刻發放給災民。2003年12月4日,自治區緊急調運的8車救災帳篷運抵災區,並迅速搭建起來,安置災民入住;自治區衛生部門緊急調運災區的20多種藥品和24種醫療器械也空運到災區,將對受傷災民進行全面治療,防止災後疫情發生。中央財政3日已緊急安排特大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費應急資金1000萬元,用於解決災區災民的生活困難問題。社會各界正為新疆地震災區踴躍捐贈,江蘇省政府捐款300萬元,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捐款20萬元,區內捐贈活動也在各地展開。截至2003年12月4日,社會各界已向新疆地震災區捐款400多萬元,此外還有價值120多萬元的救援物資。

發生原因

中國地震局和新疆地震局專家經過連日現場勘察,於2003年12月4日找到了昭蘇地震的震中和震因。
新疆地震局防禦自然災害研究所副所長沈軍說,昭蘇地震發生以後,地震專家們乘車或徒步巡查了受災嚴重的兵團農四師76團、75團與74團以及附近的昭蘇縣天山鄉和夏塔鄉,最終確定了此次地震的巨觀震中,即地表破壞最嚴重的地點位於阿西溝溝口。
受災民眾在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里烤火12月1日上午,阿西溝溝口地下約10公里處突然發生地層斷裂,隨後斷裂層迅速向東南方擠壓,與特克斯河斷裂層相遇,引起地底劇烈碰撞,巨大的能量急速向地表擴展,從而引發6.1級地震。此次地震的重災區農四師76團1連,距阿西溝溝口僅兩公里,因而損失慘重。全連146戶民房完全倒塌,死亡的10人也全部集中在這裡。
新疆地震研究人員認為天山地震帶平靜了很長時間,積累了相當大的能量,加上受前期南疆地區地震的影響,天山地震帶有可能發生6級以上地震,但沒想到地震會來得如此迅速。

新疆伊犁昭蘇縣

昭蘇位於伊犁地區西南角,是邊境高寒地區。四周群山環繞,中間形成一個獨特而閉鎖的自然生態環境。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高山草原,莽莽無垠,既是一個富饒美麗的畜牧業地區,又是一個宜農宜林的好地方,自治區選定昭蘇縣為油料基地。歷史上的“天馬“四極馬”和現今的伊犁馬的故鄉就在這裡。在中哈邊境格登山頂矗立著著名的“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碑”。昭蘇縣聖佑廟是伊犁地區現存的唯一一座喇嘛廟。

昭蘇縣地理座標為東經80度18分——81度30分、北緯42度38分——43度15分。東西長約141公里,南北寬約132公里。其地形可概括為三山夾一盆。西以納林果勒河、特克斯河、蘇木拜河與哈薩克斯坦接界;南居哈爾克山之北與拜城縣僅一山之隔;東以大漠英台、阿勒喬木孜山與特克斯相連;北居土敏山南坡與察布察爾錫伯自治縣毗鄰。縣境內中部形成一個低洼的盆地。全縣總面積11,162.9公里(合1,674.435萬畝)。
昭蘇縣西蒙古厄魯特部遊牧地。昭蘇的原名有蒙古城堡之意。清政府曾先後任命13人為管理昭蘇等地蒙古事務的“安奔”,即領隊大臣。一九三八年昭蘇改為設治局,那遜任設治局長。一九四二年建昭蘇縣。
一九八五年昭蘇縣有1個鎮,9個鄉、五個牧場。此外,境內還有農四師四個農墾團場和一個昭蘇管理處。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種馬場和一牧場,新疆天山西部林業局昭蘇林場,烏魯木齊軍區昭蘇軍馬場和駐軍農場。
昭蘇鎮是中共昭蘇縣委和縣人民政府機關駐地。五個牧場是羊場、土格勒勤牧場、阿合牙孜牧場、夏塔牧場和天山牧場。九個鄉是:洪那海鄉,阿克達拉鄉,吾宗布拉克鄉,薩爾闊布鄉,喀夏加爾鄉,察汗吾蘇蒙古鄉,喀拉蘇鄉,夏塔柯爾克孜鄉,胡松圖蒙古鄉。

2003年-2010年中國大地震對比

地震名汶川大地震2007年雲南普洱地震2003年新疆伊犁地震
時間地點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2007年6月3日 雲南普洱2003年12月1日 新疆伊犁
震級芮氏8.0級芮氏6.4級芮氏6.1級
遇難人數69197人3人10人
受傷人數374640人562人73人
地震名2003年甘肅民樂地震2003年內蒙古赤峰地震2003年雲南大姚地震
時間地點2003年10月25日 甘肅民樂2003年8月16日 內蒙古赤峰2003年7月21日 雲南大姚
震級芮氏6.1級芮氏6.1級芮氏6.2級
遇難人數10人4人16人
受傷人數43人一千多人506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