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特魯里亞文明

伊特魯里亞文明

與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相互交融。他們有與希臘相似的神祗。並在雕刻與繪畫中有明顯模仿希臘藝術的痕跡。他們的宗教儀式、建築、城市設計、風俗,甚至文字等又影響了羅馬文明。伊特魯里亞人遺留文物之特色主要留下的是大量的墳墓及其隨葬品。

簡介

義大利考古學家在托斯卡納區發現了一座距今2000年、保護非常完好的伊特魯里亞時期古墓。義大利考古學家在托斯卡納區發現了一座距今2000年、保護非常完好的伊特魯里亞時期古墓。

古代伊特魯里亞位於現在義大利的中西部地區的亞諾河與台伯河之間。公元前1000年,一個新的民族突然出現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稱他們為伊特魯里亞人,古希臘人稱他們為伊特魯西人,而伊特魯里亞人自稱為“拉塞那”。他們從哪裡來?是些什麼人?這個謎至今未解開。
據希羅多德說,伊特魯里亞人來自呂底亞,呂底亞人原是小亞細亞地區的安納托利亞的古老民族。據說,當時呂底亞遭遇了大災,經占卜決定,決部族分為二部分,一部分由留在原地由國王領導,一部分由王子第勒尼亞斯帶領出走,結果到了現在的義大利翁布里亞地區定居。直到今天在義大利與科西嘉島、撒丁島之間的海域還叫做:第勒尼安海。
也有人認為伊特魯里亞人來自小亞細亞,是佩拉斯吉人的後裔,佩拉斯吉人是古代希臘人對公元前12世紀前住在希臘的前希臘民族的稱呼。 有學者認為伊特魯里亞一定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古代居民的後代。這一點有個重要的證據,那就是出土的文物證明,伊特魯里亞人有自己的文字,並且不同於現有的任何文字,現在還破譯不了,說明他們是一個發達的民族。從出土的伊特魯里亞的雕塑和工藝品來看,他們高鼻深目,頭顱狹長,應當是屬於地中海人種,不是東方人種。伊特魯里亞人的歷史不長,只有幾個世紀的繁榮。
公元前900年,維朗諾瓦文化時期,“平均主義”社會初建,村落分布於自然貿易路線上。我國進入西周中晚期,青銅器鑄造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
公元前800年,伊特魯里亞人與腓基尼-布匿文明接觸,生產工藝品;
公元前725年,東方文化時期,進入“領主社會”,強權家族出現,希臘文化強勢進入該地區。布凱羅黑陶、青銅器、金銀器開始生產。
公元前580年,古風時期,城市社會形成,各城市興起,大型建築和紀念性雕塑發展,並受到希臘愛奧尼亞和雅典式樣影響,大規模青銅作坊產生。以上三個時期,與我國東周的春秋時期大致平行,在黃河流域,鐵器在農耕中廣泛使用了。
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藝術是羅馬人的啟蒙老師,可以說羅馬人的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伊特魯里亞人與希臘人的遺產之上的,他們的字母被羅馬人繼承,成為後來的拉丁字母。
在公元前6世紀前後,伊特魯里亞人在亞得里亞海建立了大批城市,從公元前7世紀至前510年,他們建立了羅馬王朝,這個王朝基本上包括了羅馬的菁華地區,從阿爾卑斯山區到西西里海峽。
古典時期,公元前474年,伊特魯里亞人被希臘的敘拉古人擊敗,經濟開始衰退。而我國則進入戰國時代,思想領域高度活躍。
公元前325年,希臘化時期,中間階層出現,公共建築出現。
公元前90年,羅馬時期,因為伊特魯里亞的城邦比較獨立,使得羅馬軍隊各個擊破,輕易取勝,一一併入羅馬版圖。在遙遠的東方,我國的西漢政權已經建立。
伊特魯里亞人是典型的宿命論者,相信預言占卜,被羅馬征服後,相信天意如此,只能依附於羅馬,不再進行反抗,漸漸融入了羅馬人中。

發現

伊特魯里亞文明伊特魯里亞文明

上個世紀20年代末,英國作家D.H.勞倫斯親身考察了遍布義大利中部古代伊特魯里亞的墓穴,徵集了很多古蹟照片,以旅遊隨筆的形式在西方一些報刊上發表了一些振聾發聵的文章,提出了羅馬文明不僅繼承了希臘文明,而且也繼承了它所滅絕的伊特魯里亞文明,從而對史書上這樣的定義提出了挑戰:繼承了古希臘文明的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勞倫斯以優美的散文筆法寫道:伊特拉斯坎人屬於小亞細亞的古老人種,而“我們(西方)歷史的曙光正是前一個歷史的夜幕”。

這些文章在勞倫斯逝世後結集出版,書名是《伊特拉斯坎各地素描》。可惜的是,由於勞倫斯的非考古學家和非歷史學家身份,及其隨筆文章的“欠科學性”,這些閃爍著智慧與激情的議論在受到文學出版界歡呼的同時卻沒有得到歷史學家們的重視。與此同時,儘管義大利人更具有伊特魯里亞特性而非羅馬特性,但他們更願意將自己看作是羅馬文明的正傳人,因此伊特魯里亞文明從最初被其征服者羅馬人藏匿和“竊為己有”到被後來人有意識地湮沒,漸漸地被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了。這些在公元前10世紀到公元1世紀(相當於中國的西周到東漢時期)被來自東方的伊特拉斯坎人創造出的輝煌的人類文明遺產本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卻被誤解為古希臘的一部分,甚至有歷史學家否認有這樣一個文明存在。

但是,正如勞倫斯充滿悲憤和深情寫到的那樣:羅馬人野蠻地劫掠和毀滅了伊特魯里亞文物古蹟,但那些遍布這片土地和山巒的華美的墓葬卻是劫掠不盡的,一些墓穴的入口因為山體的滑坡和水流的灌注而堵塞,從而阻止了羅馬人的劫掠而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甚至保留了處女狀態。於是,勞倫斯高呼:“到墓穴去,到墓穴去呀!”伊特魯里亞文明栩栩如生地保留在他們的墓穴里,因為他們虔誠地相信來世,從而把自己的墓穴建造得如同在世時的居所一樣富麗堂皇,在死者的葬禮上,死者和生者在墓穴內外一同盛宴饕餮,侍者同時給生者和死者上菜,服侍他們飲宴歌舞。

是的,被羅馬人毀滅的文明都葬在這萋青葳蕤的草木下面了。垂死的勞倫斯鑽進這些潮濕陰暗的墓穴,尋找燦爛的壁畫和古蹟,為這個被羅馬人判了死刑甚至焚屍滅魂的文明高歌了一曲還魂曲:“因為一個痴人用石頭打死了一隻夜鶯,他就比夜鶯強嗎?因為羅馬人滅了伊特拉斯坎人,他就強過後者嗎?不!羅馬陷落了,羅馬現象就此結束。但今日的意大利脈搏里流動的是伊特拉斯坎人的血液而非羅馬人的血液,永遠如此。對義大利來說,伊特拉斯坎就如同大地上的野草和發芽的五穀,永遠如此。”

民族起源

1. 東方起源說(西亞或亞歐交界處)

A. 根據:希羅多德曾在《歷史》中提出,稱其為呂底亞人(今土耳其地區),在特洛伊戰爭中,遷徙至義大利西北部。

B. 愛琴海島嶼根據:當地有相似文字石碑出土(BC6世紀)

2. 希臘早期人種(培拉斯基人),被希臘人驅逐後,遷移至亞平寧半島。

3. 義大利土著人種根據:採用火葬方式;從阿爾卑斯山北邊遷徙而來。

王國歷史

伊特魯里亞文明伊特魯里亞文明

有國王,亦有執政官。形成於BC8世紀左右;BC7世紀迅速發展,並對外擴張,曾經一度占領羅馬,並迦太基合作占領部分希臘在亞平寧半島上的殖民地;在BC6世紀達到鼎盛;之後開始衰落,在BC3世紀被羅馬人趕出領地,並成為羅馬殖民地。共和時期,馬略軍事改革時,還曾提到伊特魯里亞人,隨後便銷聲匿跡了。據推測,伊特魯里亞人沒有統一中央政府,而是由十一個類似於自治市組成的。

語言
非印歐語系。(羅馬人屬拉丁人種,非印歐語系)只有零星文字記錄,但無具體成章的。採用希臘字母,但無法解讀。目前能夠獲取的文字是從存世的近千塊石碑上取得的。在羅馬歷史里對這些文字基本無記載,僅在部分宗教儀式里,採用了部分文字,後逐漸也消失了。在埃及發現了一塊用來裹木乃伊的亞麻布上有整篇的伊特魯里亞文字書寫的文章,然而由於沒有相應文字對照,依舊無法辨識。

衰落原因
一、伊特魯里亞人太過於享樂,奢侈過度。

二、希臘的海上力量強大,無法與之長期抗衡。

三、伊特魯里亞各個城市沒有核心政府統治,缺乏團結,因而最後被羅馬各個擊破。

文明特色

伊特魯里亞文明伊特魯里亞文明

與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相互交融。他們有與希臘相似的神祗。並在雕刻與繪畫中有明顯模仿希臘藝術的痕跡。他們的宗教儀式、建築、城市設計、風俗,甚至文字等又影響了羅馬文明。伊特魯里亞人遺留文物之特色主要留下的是大量的墳墓及其隨葬品。由此可以看出:  

 一、注重飲食文化在大量壁畫、石棺上有宴會場面;有各種器皿出土;盛產各種糧食與水果;食用動物品種繁多,母牛、綿羊等;開始使用香料為佐料,還食用野味;鮪魚、是最常見的食用魚類,並食用烏龜蛋;出土大量烤具,如烤爐、鐵夾、鐵釺、燉鍋等;吃法:用手抓,用麵包擦手去油,並用浸過香料的水洗手;能常見到斜靠著,或躺著吃飯的姿勢。常常開宴會,有音樂、舞蹈伴奏,因而有各種樂器出現。喜酒民族,有各式酒器出土,並喜歡喝涼酒,採用深埋來保持酒的新鮮。

二、服飾男:長袍式,並有披肩;女:長袍、束腰,並有斗篷,面料輕盈帶縐折。鞋的種類繁多,帶有帽子。今日的TOSCANY地區還能看到一些這樣的服飾。珠寶首飾製作工藝發達,技藝精湛,是當時世界上最富麗的。

三、宗教伊特魯里亞亦是個迷信的民族,宗教儀式及祭祀儀式周密繁複。採用的方式:  

1. 解讀自然現象

2. 建立祭壇、神廟

3. 用動物的內臟獲得預言

4. 人的生老病死等法則

5. 已開設有專門培養占卜人士的機構。

四、哲學觀伊特魯里亞人認為宇宙是個十字架,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有各自的吉凶。東方為吉(東北最吉)南方為土地神、自然神西方為陰沉的地獄(西北地區最凶)伊特魯里亞人非常宿命,認為人無法戰勝自然。人有七次十二個周期,無法超越這個年限。因而對死後世界非常著迷,有來世信仰。但是他們卻採用了火葬的方式,叫人非常費解。有些採取骨灰瓮形式安放,有頭盔形、房屋形、人形等。有些還用石棺(集中在伊特魯里亞地區中部及南部,TOSCANY地區),初期採用陶土製,後採用石料。棺上有蓋,蓋上塑人像,斜靠狀,石棺上有浮雕,多記載宴會歌舞場面,或是神話故事。墳墓內有壁畫,內容與石棺上相似。並發現正規墓區,有規則、秩序。

藝術

伊特魯里亞人藝術的特色受希臘文化影響深刻。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與希臘地區的商業往來有關。比如用自己的豐富礦產與希臘交換

本民族特色:

A. 著名的布凱羅陶器(BC7世紀出現,BC5世紀後期為最盛,多出土於TOSCANY地區)

1. 精器 陶胎很薄,有光澤,可進行雕刻。

2. 重陶(BC6世紀) 有一定分量,陶胎很厚,不光滑。並有專制浮雕模子。

B. 青銅器發達代表作:羅慕路斯的母狼像

C. 樂器發達七弦琴、長笛、打擊樂器等,但無樂譜存世。

其他

婦女社會地位很高,可以參與各類藝術活動,可以出入各種場合,參加各種活動。水力技術發達,有完整的地下水、地下管道系統,發明了類似於水泵的裝置,可以將水從低處引至高處。建築業發達,神廟形制與希臘不同,長形封閉式,有列柱,但柱廊空間由實心牆填補。直接影響了羅馬建築的形式。伊特魯里亞文明與希臘、羅馬藝術坐落在第勒尼安海沿岸的伊特魯里亞人王國,在BC7世紀末,北部疆域到達波河,南部疆域包括坎佩尼亞。BC6世紀末,伊特魯里亞人占領今TOSCANY地區,其文明達到鼎盛。今保存下來的大部分美術文物,多屬BC6-5世紀初製品,這正是其深受希臘藝術強烈影響的時期。

文化區別

伊特魯里亞文明伊特魯里亞文明

與希臘文化
伊特魯里亞文明與希臘文化之區別

希臘雕塑簡述源起期:(東方時期)體形--埃及面部表情—兩河流域(BC6世紀)  

形成期:(古風時期)形態古樸、線條簡潔,面帶古風時期虛存的微笑。

成熟期:(古典時期)BC5世紀-4世紀BC490-450年,古典初期,即“嚴肅的風格”。(代表人物:米隆、波列克利特)BC450-410年,是古典最盛期,即伯里克利時代。(菲迪亞斯,雅典衛城)BC404-33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馬其頓王國建立),古典晚期,社會矛盾的尖銳,直接影響創作風格,現實主義是這時期的主要特點。(哈利納蘇莫索耳陵墓,史珂帕斯,普拉克西特-抱著赫爾墨斯的阿波羅;列奧卡列斯-望樓的阿波羅)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反現實主義,脫離現實,高度理想化,風格化的列奧卡列斯派。這是一種藝術風格走到晚期所必然呈現的,希臘藝術亦不能逃脫。寫實但同樣富於想像。造型趨於理想化,善於捕捉瞬間動作所激起的視覺衝擊和直面感受,追求形體和情感上的完美。面部表情也趨於嚴謹,淡化微笑。神廟山牆上群雕,又希臘雕塑的另一大特點,不忽視對每一個人物的塑造,並能夠很好的表現人物之間的有機關係。美學觀:“態度沉著,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這是希臘古典時期世界觀的特徵,這種特徵決定了人的道德品質的標準。”“在災難中不要過分傷感,在幸福中也不要過分喜歡。不論是幸福還是災難,都要善於勇敢地在心裡承擔。”

馬其頓王國建立後,便進入希臘化時期,這裡不再贅述。伊特魯里亞人對希臘藝術的模仿主要是在形式上,由於缺乏系統的藝術觀及藝術理論,因而其作品往往能夠達到技術上的完美,但不具有希臘藝術的深刻內涵。集中體現在雕塑、繪畫上。雕塑方面,BC6世紀作品大多比較接近希臘古風時期特色,人物布局、造型簡單,面帶古風式微笑。(比如維阿的阿波羅像)伊特魯里亞人更加注重細節刻畫,比如面部表情、服飾著裝方面,強調視覺上的完美。而希臘藝術注重呈現作品的整體理想化狀態,這是希臘雕塑最主要的特點。在細節上,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對衣紋縐褶的描繪,以此襯托完美的體態。這種雕刻手法貫穿了整個西方雕塑史。在取材方面,希臘雕塑多採用石料,而伊特魯里亞人則多採用泥土或陶土。在題材方面,伊特魯里亞人關心世俗生活,是典型的享樂主義。缺乏對神祗、宗教的熱情,儘管敬畏它們。從而他們的藝術創作主要圍繞著世俗生活展開,比如對宴會的描寫,對石棺上人物、肖像的刻畫,對生活飾品的製造熱情,以及對周邊其他生物的關注。這點在希臘藝術中,很少看到。希臘藝術始終“以人為本”,其他事物僅僅只是作為烘托人物的陪襯才予以描摹。這是兩者本質上的區別,儘管伊特魯里亞人也有非常精緻的希臘紅像、黑像式陶瓶出土,然而,這僅僅只是形式上的模仿,無法探及內在。兩者對於精神和物質的看法及他們的世界觀決定了這兩種文明的根本區別。

影響

伊特魯里亞文明對羅馬藝術的影響,羅馬藝術的來源即伊特魯里亞文化、希臘文化、本土文化。羅馬藝術主要吸收了希臘雕塑藝術特色,並發展了自身高度寫實風格,突出表現在肖像形式上。並幾乎整體接納了希臘神話體系。羅馬藝術從伊特魯里亞文化主要繼承了建築、城市規劃以及占卜術。

尤其是建築,羅馬的建築風格受伊特魯里亞的影響要大於希臘。比如伊特魯里亞人的拱券、神廟布局、城市規劃、下水道及排水系統的設計等等。隨著羅馬的強大,入侵最後吞併了伊特魯里亞,因而伊特魯里亞文明晚期也受到了羅馬藝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寫實主義的發展。古希臘的繪畫如今我們基本只能從那些陶瓶中獲得,而伊特魯里亞及古羅馬,我們尚能從墓室壁畫及龐貝的濕壁畫中看到。另外,建築,也是這三者非常值得研究的方面,因為這三個互相影響、融合的文明,都呈現著各自的建築特色。

價值

與勞倫斯一樣的人類良知終於沒有讓伊特魯里亞文明繼續湮滅下去,近些年來,世界上大多數歷史學家開始肯定這個文明的重大價值,指出過去強大但蒙昧的羅馬人捏造了自己的起源,進而藏匿了他們所承襲的伊特魯里亞文明遺產。從此,伊特魯里亞學成了一門嶄新的學科。義大利人也不再對此態度曖昧,開始明確自己對這個文明的繼承,進而將1985年命名為“伊特魯里亞年”。

最近,網上有文章說,在伊特魯里亞文明的舊址———托斯卡納那片“鮮花遍野”的土地上,到處都在銷售勞倫斯的書《伊特拉斯坎各地素描》,據說那是讓西方讀者重新認識羅馬文明傳承的最引人入勝的一本書,它成了一本最深入人心的導遊手冊。對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的作用是史書和考古著作不能代替的。

現在,當人們置身於“羅馬的曙光———伊特魯里亞文化展”這個輝煌的文物盛宴中時,許多勞倫斯隨筆集附錄中的壁畫黑白照片以彩色的原貌出現在人們眼前,很多珍貴的墓葬照片也以實物的形式赫然出現。在勞倫斯寫作《伊特拉斯坎各地素描》之前,他曾這樣描繪伊特拉斯坎人:“苗條,優雅,文靜,有著高貴的裸體,油黑的頭髮和狹長的腳板。”如今我們看到的壁畫裡歡歌燕舞的伊特拉斯坎人不正是勞倫斯所讚美的嗎?

勞倫斯讓人們較早地回眸了西方文明的曙光。《羅馬的曙光—————伊特魯里亞文化展》在中華世紀壇開幕時,到場的義大利駐華大使孟凱帝先生說:“沒有任何一種文明是單獨發展的,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3000年前東西方共通的東西。”的確,我們從這道來自東方的西方文明的曙光里,看到了東西方文化交匯大同的又一個有力的根據。

登入中國

伊特魯里亞文明伊特魯里亞文明

2004年7月19日至11月18日,一個歐陸經典的古文明將首次登入中國,在上海博物館展現其古雅的風采。在“伊特魯里亞人的世界——義大利前羅馬時期文物精品展”中觀眾將“零距離”地感受伊特魯里亞文明,領略349件(組)精美文物,走近展覽現場重建的伊特魯里亞古墓室,生髮思古之幽情。
早在羅馬帝國建立以前的近千年時光里,從公元前9世紀至前1世紀,相當於我國西周中後期至漢代,伊特魯里亞人便在亞平寧半島上縱橫馳騁,地中海的萬頃碧波中飄揚著伊特魯里亞船隊的風帆。他們是熱愛生活的民族,偉大的航海家和商人,創造了無數的輝煌。在其巔峰時期,整個義大利,從阿爾卑斯山到西西里海峽都享有他們的盛名。他們中間產生過羅馬王政時代的君主,從公元前7世紀末至公元前509年的百年時光中,推行改革,基本完成了羅馬從氏族制度向國家的過渡。
伊特魯里亞人使用共同的語言,信奉相同的宗教,源於這種共同的文化歸屬,他們建立起類似古希臘的十二城邦聯盟,每年,各城邦的居民都會聚集到坐落於其中的神廟獻祭,舉行各種競技比賽和慶典活動。他們相信萬物有靈,通過觀察動物的內臟、雷電的走向、飛鳥的行蹤詮釋世事的變遷,他們以神秘的占卜術聞名於古代世界,當年預言愷撒大帝將於3月15日遇刺的便是伊特魯里亞人。然而由於其鬆散的城邦制度,使羅馬人得以各個擊破,最終完全將伊特魯里亞併入羅馬版圖。
世人難以忘卻伊特魯里亞文明。其文明對於羅馬,乃至整個西方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無聲而深遠。伊特魯里亞人建造了歐洲最早的一批城市,優秀的券拱建構為古羅馬不朽的古建築提供了經典的範例,他們還在法國南部培植葡萄,釀造美酒,成為今日法蘭西美酒的肇興初始;西方的大型盛宴、羅馬人穿著的“托加”長袍皆源起伊特魯里亞。更為重要的是“羅馬數字”其實也是他們的發明,羅馬人還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字母以及書寫之道。
隨著伊特魯里亞國家被羅馬征服,其燦爛的歷史卻一度因為史籍的或缺,而成為神秘的古代文明。由於考古發現的成功進展,使伊特魯里亞文明再放異彩。本次在上海博物館的展覽正來自於義大利托斯卡納(即昔日伊特魯里亞本土)各大博物館收藏的考古出土精品,展覽以歷史時代為主線,分“伊特魯里亞文明的源起”、“領主文化”、“城市社會”、“希臘化與羅馬時期”、“伊特魯里亞人的宗教生活”五部分,向觀眾展現這一古老文明千年的沉浮、高超的藝術成就以及神秘的宗教生活。
各色精美的青銅頭盔與武器反映了伊特魯里亞工匠精湛的技藝,也展示了尚武好勝的民族秉性;各類貴族石棺皆有精美的雕刻,描繪了客觀的生活場景,凸現古人對美好生活的顧盼;各種精緻的彩繪陶器展現了恢宏的神話篇章,而各種帶有金屬光澤的黑陶製品,則體現了土與火的洗禮;堪稱“美輪美奐”的各式金銀首飾,或用微粒綴珠,或採金銀細絲,令我們對伊特魯里亞貴族的奢華生活略知一二;獻祭於神廟的祈求身體健康的各種仿真人體部件足見其對神靈的尊崇和對生命的熱愛;而從北方波羅的海輸入的琥珀、東方的格里芬(鷹首怪獸)、斯芬克司(獅身人面像),北非腓尼基的各色紋樣等的使用盡現這一民族的縱橫四海的開拓精神
時光的悠遠無法掩蓋古文明的榮光,文化的交流使歐陸古文明得以在萬里之遙的中國上海重現輝煌,這實在是遠古文明之幸事,今日上海城市之文化盛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