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博格鹼

伊博格鹼

伊博格鹼是一種從非洲木本植物伊博格中提取的棕色粉末,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藥效最強的之一,致幻劑科學家發現可以幫助實驗鼠戒掉海洛因,成癮老鼠在服用伊博格鹼後停止了對嗎啡的依賴。在墨西哥和歐洲,伊博格鹼被合法用於治療,但大多數國家將其列為毒品加以禁止。

基本信息

簡介

伊博格鹼,是一種從非洲木本植物伊博格中提取的棕色粉末,用來製作強效致幻劑。伊博格鹼能夠讓人在數小時內經歷一場精神之旅,許多曾服過該藥的人醒後稱,這種感覺像是一夜之間經歷了十年的人生。

對於加彭人來說,服用伊博格鹼是一個禮儀式,標誌著人由稚嫩走向成熟。然而這種從草本植物中提取而來的伊博格鹼,經試驗發現在治療精神失常、醉酒和毒品上癮方面有著獨特的療效。

伊博格鹼是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醫藥產業。現在,伊博格鹼已被製成藥品,流通於歐洲市場,每一克售價高達250美元(約合人民幣1500元)。

理化性質

稜柱狀針晶(無水乙醇),mp152~153℃,0.01真空度下升華溫度150℃,[α]20/D-53°(95%乙醇)。溶於乙醇乙醚氯仿丙酮,不溶於水。

藥化作用

1.中樞興奮作用。在成癮試驗中,其SDD(standard delaying dose)125為0.00091μM/kg。用於戒毒。阻斷對海洛因、古柯鹼、醇、尼古丁咖啡因苯丙胺、去氧麻黃鹼美沙酮的依賴性,治療一次就可維持有效達1~18月或更長。

2.抗菌活性。對革蘭陽性菌枯草桿菌有抑制作用。

3.抗感受傷害作用。為鴉片受體激動劑,Ki值約130nM,可減少鴉片的戒斷症狀和尋求毒品的行為。

戒毒機理

用“兩毒相剋”來解毒

加彭,一個年輕孕婦在薩滿法師減毒下服食伊博格鹼
加彭,一個年輕孕婦在薩滿法師減毒下服食伊博格鹼
伊博格鹼是一種從非洲木本植物伊博格中提取的棕色粉末,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藥效最強的致幻劑之一。而海洛因是國際上吸毒者吸食和注射的主要毒品,它能對中樞神經造成強烈的抑制作用,產生鎮靜和放鬆效果。

1962年,就讀於美國紐約大學霍華德·洛托夫(同時也是一位鴉片成癮者)發現,他服用伊博格鹼後毒癮消失了,並且沒有復發症狀,這一報告引發了研究人員的強烈興趣。但不妙的是,伊博格鹼被發現會增加心博驟停的危險,美國藥品執法局遂將其劃入了“1號物質”。歸入此類的藥品被認為是“沒有已知的醫療價值”和“高濫用可能性”(藥物濫用指用藥者違背公認的醫療用途和社會規範而使用藥物,濫用者通常自行給藥,易濫用的藥物主要包括麻醉藥品精神藥品)。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仍未停止對伊博格鹼藥效的探索。美國奧爾巴尼醫學院神經藥理學與神經科學中心主任斯坦利·格立克的團隊通過小鼠實驗發現,成癮小鼠在服用伊博格鹼後停止了對嗎啡的依賴。在墨西哥和歐洲,伊博格鹼用於治療是合法的。

“以毒攻毒”作用機理尚不明

儘管伊博格鹼如此有效,但它的戒毒機理尚不清楚,人們對它的療效、與人體各個系統的作用過程以及副作用都知之不多,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伊博格鹼的“轉正”——作為正式藥物推出市場。

目前研究人員對伊博格鹼的戒毒機理有兩種解釋。有人說,作用過程完全是生物學的——伊博格鹼降解成與大腦中的阿片(鴉片的別稱)受體連在一起的粉末,使人體對毒品的渴望消失;還有一些人認為是精神影響——伊博格鹼的致幻作用使吸毒者體會到毒品帶來的負面影響,促使他們下定決心戒毒。

這兩種理論均只有少量證據支撐,帶有較大的猜測成分,再加上伊博格鹼的安全性問題,大多數國家的藥品監管部門仍拒絕為將其用於人體戒毒治療開綠燈。美國有不少希望戒斷的吸毒者因此跑到墨西哥接受治療,這種現象已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一些科研機構,例如麻薩諸塞州的跨學科迷幻劑研究協會,則希望儘快弄清伊博格鹼的作用機理,以便說服美國藥品執法局放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