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所謂企業家政府理論,是指用企業在經營中所追求的講效率、重質量、善待消費者和力求完美服務的精神,以及企業中廣泛運用的科學管理方法,來改革和創新政府管理方式,使政府更有效率和活力。它並不是要把政府作為企業來運作。這一理論的領軍人物是倡導用’‘企業家精神”來克服政府官僚主義並為政府的改革開出了10種“藥方的美國學者戴維·奧斯本和特德·蓋布勒。
主要內容
一、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形成及其主要內容
企業家一詞是由法國經濟學家薩伊於1800年提出的的,他認為,企業家把經濟資源從生產率和產出較低的地方轉移到較高的地方,同時他還認為企業家是運用新的形勢創造最大限度的生產率和實效,企業家不是追求風險,而是追求機會。於是,奧斯本等人於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企業家政府理論,他們主張把講效率、重質量、善待消費者、力求完美的服務以及注意運用科學管理方法的企業家精神引入政府組織中,來實現政府企業化,通過對政府的改革和創新,使政府更有效率和活力。而企業家政府理論就是對企業化政府過程的詳盡論述
企業家政府理論是在對官僚主義批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今天的我們已經很難想像,100多年前官僚主義制度這個詞居然還有積極的含義,它意味著組織形式的理性和效率,是極權主義統治濫用權力的產出物。官僚主義制度利於其層次系統的權威和功能的專門化,使大規模的複雜任務得以有效地完成,同時有利於防止政客和官僚們作出侵害公共利益和侵占公共財富的行動。美國社會做出巨大的努力來控制政府內部,而在力圖控制一切的努力中,結果產生了行動遲緩、效率低下、刻板而無人情味的政府。儘管如此,它還是在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產生過積極的影響,這只是基於它解決了人民希望解決的基本問題:它為失業者和老年人提供了保障,它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它提供了基本的公平感和平等感,它提供了工作以及他在工業化時代提供了人民需要和期望的基本的、千篇一律的服務,如公路、排水等。這種管理模式安排得越是完美,越是否決了人的差異性和個性化的需求,也越排除了競爭的必要和可能,所以說它必然是歷史的寵兒和歷史的棄兒;而且,傳統官僚主義體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專門技術的崇拜和依靠條塊分割的“鴿籠式”的專業化單位來解決不斷出現的新老問題,這就導致了“鴿籠”的無休止擴大,部門重疊,機構冗汰,形成資源的大量浪費,同時,按部就班的運行規則也讓官員們習慣了得過且過和不負責任,這與日益逼近的重視效率的全球化趨勢格格不入。
基於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再來看一下誕生這種理論的美國政治土壤:美國當代政治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兩種意識形態(自由派和保守派)和兩黨(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對立。前者主張“大政府”,認為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是多征富人的稅以求社會公正,多撥福利款以求社會公平;唱反調的後者主張“小政府”,認為少徵稅方能刺激經濟發展,少撥款才能鼓勵自力更生。可是不管這個政治蹺蹺板傾向於哪一方,翻來覆去都未能解決美國的社會問題,許多選民對政府和政治的不滿和厭惡已經溢於言表。就在此時,一些自由派民主黨人,尤其是以比爾·柯林頓為代表的“新民主黨人”,便想走一條中間路線,不爭論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強求政府做什麼而著眼於政府怎么做,不糾纏徵稅多少花錢多少而講究適當徵稅花錢得體,不辯論政府辦事的動機而著重政府辦事的後果。
就這樣,戴維·奧斯本和特德·蓋布勒他們懷著一些基本的信念來推動企業家政府理論:我們對政府充滿了信心。我們相信沒有一個有效的政府,文明社會就不能有效地運作,只不過今天有效的政府實屬鳳毛麟角;我們相信問題不在於政府中工作的人,而在於他們工作所在的體制,就如德魯克所言:“掌握公共服務機構,尤其是掌握政府機構半年之後,即便那些最有企業家創新精神的人,其行為也會變得像最糟糕的混日子的官員和爭權奪利的官員一樣。”我們相信,無論是傳統的自由主義還是傳統的保守主義都不是解決我們各級政府面臨問題的有效之道;我們對平等抱有堅定的信念,所有美國人都應有平等的機會。
下面就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十項基本原則進行闡述:
1. 政府應集中精力“掌好舵”而非“劃好槳”,以便居高臨下,用政策吸引競爭者,保持很大的靈活性來應對變化著的環境,出色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政府”這個詞的詞根來自希臘文,意思是“操舵”。政府的職責是掌舵而不是划槳,直接提供服務就是划槳,而政府並不擅長於划槳
2. 政府的行政專家們不必事必躬親,而要善於授權,鼓勵公眾參與管理。即社區擁有的政府,通過參與式民主的方式,授權於公民,讓他們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3. 政府應通過各種形式引入競爭機制,增強成本意識,提供優質服務,改善行政管理。
4. 政府應擺脫繁文縟節的束縛,只做指導,做必要的規章和預算,而不需事無巨細。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放手讓其成員以他們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實現該組織的使命,從而更有效率、革命精神、靈活性。
5. 政府應講究效果,對各個部門業績的衡量重在成果而不是投入項目的多少。即政府應設法用三種方法來有效地進行業績測量:按業績付酬、按業績進行管理、按效果做預算。
6. 政府是受顧客驅使的,其宗旨是滿足顧客的需求,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故政府應像企業一樣具備“顧客意識”,建立“顧客驅使”的制度。
7. 政府應具有一種投資觀點,應把利潤動機引進為公共服務的活動中,變管理者為企業家。即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市場力量來進行變革。
8. 政府應著眼於預防為主,而不是通過事後服務來挽回損失,他們在做出決定時,應盡一切考慮到未來,以防患於未然。
9. 政府應善於下放權利,實行參與式管理,通過參與及合作,分散公共行政機構的權利,簡化其內部結構上的等級。
10. 政府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應採取市場取向的思維,應引進市場機制,改善公共服務,政府的管理政策應以市場為依託,組織市場,規範市場,通過市場的力量推進變革。
二、實現政府再造的五項戰略
上述理論的最終願景就是要實現政府再造,政府再造就是用企業化體制來取代官僚制,即創造具有創新慣性和質量持續改進的公共組織和公共體制,而不必靠外力驅使。政府再造就是創造具有內在改進動力的公共部門,實現自我更新。
實現政府再造的最有利的五項戰略:
(一)核心戰略,即幫助公共組織明確其基本目標,精簡那些不再服務於基本目標的職能,將各種活動組織起來以便每個組織都能自由的關注自身的明確使命,這些使命都有利於體制的總體目標,
(二)後果戰略,即為績優組織引入獎勵,而對績效組織實施懲罰。
(三)顧客戰略,即要求組織不僅對層級制中的上司負責,還要對顧客負責。
(四)控制戰略,即改變公共體制的控制位置和形式。賦予組織、管理者、雇員以及社區成員通過掌握重大決策權來改進績效的自由,並要求其對結果負責。
(五)文化戰略,即通過幫助組織改變雇員的習慣、心靈和心智來變革其價值觀、模式、假設和期望
三、實現政府再造的改革和工具
(一)實現核心戰略要明確組織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要改進目標:使用戰略管理明確組織方向;準備行動:剔除那些不再服務於核心目標的職能;職能分離:通過明確角色將掌舵和划槳職能分離。
(二)後果戰略:創設績效後果。即要依靠企業化管理,同時提倡有序競爭,再對結果進行績效管理和評估。
(三)顧客戰略:將顧客置於駕駛員的位置。通過選擇和競爭使顧客變得強大起來,同時,要使組織對服務質量負責。
(四)控制戰略:將控制從中央和高層移走。這就要實現組織、雇員、社區授權。即授予管理者、一線雇員、社區以解決問題的權力
(五)文化戰略:創建企業家文化。這就要通過改變習慣、撼動心靈、贏得心智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