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黑皮書》

《中國企業家黑皮書》通過作者與柳傳志、劉曉光、任志強、王中軍、李彥宏、田溯寧、馮侖等十二位知名企業家的深度對話,結合這些企業家創業、經營、管理的歷程及經驗教訓,探討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企業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痛點,如產權問題,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問題,機制創新問題,等等。作者所採訪的企業家在當時都是企業界的標桿式人物,其中大多數當下在企業界仍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的經驗、教訓、思想,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改革、創新、經營、發展,有較高借鑑意義。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中國企業家黑皮書》 蘇小和著《中國企業家黑皮書》 蘇小和著

百多年來,中國企業一直在官商結合的道路上徘徊。亦官亦商、錢權互動的明潮暗涌下,“政府越大、市場越小”乃注定的經濟結局。

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就是一顆從體制硬土中破殼的種子;而他們的經歷、感悟、思想、觀點,則是折射商業發展史的明鏡。本書通過對12位頂尖企業家的終極拷問,深入挖掘了其事業、人生中的跌宕過往,揭露了其內心深處最隱秘的本我世界。

原罪的救贖與痛苦的掙扎,浸透了繁華閱盡後的光榮與夢想;明滅沉浮的悲情畫卷,緩緩延展成一部中國企業家“精神絞刑架下的報告”。

內容簡介

《中國企業家黑皮書》講述從洋務運動開始,一百多年之間,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一直是在官商結合的道路上徘徊,而不具有確定性。商場和官場之間,有一條看得見的發財當官的通道。這個通道,就是生生不息的官商結合模式。企業究竟應該由誰來辦?私人,還是政府;官僚,還是商人?中國企業發展的路徑、軌跡,事實上與中國的制度變遷一直正相關。“政府越搞越大,市場越來越小”,這種反相關的邏輯關係,就是今天中國經濟的現實。張樹新、王石、任志強、柳傳志、王中軍、馮侖、劉曉光、田溯寧、沈南鵬、戴志康……一座座民族綿延起伏的精神山脈,在作者窮追猛打的終極拷問與極致挖掘下,披露了其事業、人生中最尷尬、最不堪的往事,揭開了其內心深處最隱秘最深藏的世界,暴露了其生存現狀、原罪救贖與痛苦掙扎閱盡繁華後的喟嘆。由此,一幅幅轉型社會中企業家的夢想與光榮、官商關係的糾結與錯雜、罪罰明滅沉浮的悲情畫卷緩緩展開。

《中國企業家黑皮書》堪稱中國企業家“絞刑架下的報告”。

作者簡介

蘇小和,著名財經書作家和財經書評人,北京和唐財經企業發展研究機構的首席研究員。2001年開始進行財經人物的專業調查與寫作,並逐步形成了尖銳、懷疑、批判和互動的風格。其著作有:2009年好評如潮的《我們怎么樣閱讀中國》;之前還出版有《危機四伏》、《啟蒙時代》、《中文形式》、《僅僅只有十四行》、《逼著富人講真話》、《局限》等。

編輯推薦

2010年最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本土原創財經力作!注定引起爭議的話題!

未出版之前已經在政商兩界之中流傳、討論。

這是一份獨一無二的、尖銳的官商結合調查報告。

從洋務運動開始,一百多年之間,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一直是在官商結合的道路上徘徊,而不具有確定性。商場和官場之間,有一條看得見的發財當官的通道。這個通道,就是生生不息的官商結合模式。

企業究竟應該由誰來辦?私人,還是政府官僚,還是商人?中國企業發展的路徑、軌跡,事實上與中國的制度變遷一直正相關。“政府越搞越大,市場越來越小”,這種反相關的邏輯關係,就是今天中國經濟的現實。

張樹新、王石、任志強、柳傳志、王中軍、馮侖、劉曉光、王文京、毛振華、華生、田溯寧、沈南鵬、戴志康……一座座民族綿延起伏的精神山脈,在作者窮追猛打的終極拷問與極致挖掘下,披露了其事業、人生中最尷尬、最不堪的往事,揭開了其內心深處最隱秘最深藏的世界,暴露了其生存現狀、原罪救贖與痛苦掙扎閱盡繁華後的喟嘆。

宣傳語

任志強是不講理的房地產商還是政府的“婢女”?

王石、馮侖如何在官場、商場遊刃有餘?

柳傳志何以從體制的銅牆中撕開一道股份制口子?

張樹新憑什麼認為諸多企業家中沒有幾個人真正自由?

看財富英雄、企業家明星如何在政府與市場中穩走鋼絲;

聽一曲自由市場的寓言與輓歌,品一部罪與罰的精神絞刑下的報告。

名人推薦

都說過去三十年的中國經濟是奇蹟,但是,其背後是誰、以何種具體方式、經歷過什麼心理歷程、抓住過哪些機會,創造了這些奇蹟?通過跟數位成功企業家的深度對話,蘇小和在本書中給我們展示出一個個活生生的創業故事,讓我們看到經濟奇蹟的背後的具體的人和事跡,也看到了貫穿於“洋務運動”以來中國企業的生態環境。中國商業文明發展之路還有多遠?
——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

圖書目錄

序言 跨越百年的官商結合模式

1、任志強的邏輯

2、劉曉光的歷史觀

3、柳傳志的忍耐力

4、王中軍的電影尺度

5、李彥宏的企業底線

6、田溯寧的國企夢想

7、沈南鵬的判斷力

8、馮侖的魏晉風度

9、郭為的當下與未來

10、李建光的專業精神

11、戴志康的模糊商道

12、張樹新的自由之路

後記

……

圖書序言

跨越百年的官商結合模式

官商結合,大家耳熟能詳,生氣的時候我們稱之為“官商勾結、貪污腐敗、行賄受賄”。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這是一種當下的社會現象,一種經濟領域的潛規則。但在學術意義上,它則是一個歷史名詞,一種基於企業和政府分工不清晰事實的學術定義。

近代以降,“官商結合”當然是從“洋務運動”開始。學術上總結了三種模式:官辦、官商合辦、官督商辦。正是這三種企業發展模式,構成了百年以來中國企業發展最主要的方法論。這樣的方法論,最核心的問題,用企業理論的框架來追問,非常簡單,那就是企業究竟應該由誰來辦?私人,還是政府;官僚,還是商人?這是跨越百年的中國問題之一 。史料意義上,我們不幸地看到,中國人進入近代以來,似乎理所當然地選擇了一個錯誤的路徑,企業必須只能由政府主辦,退而求其次,至少只能由政府和商人合辦,或者是政府監督,商人執行。所以我要說,百年之間,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一直是在官商結合的道路上徘徊,而不具有確定性,什麼意思?看史料,我們會發現,在民國時期,1928年到1938年,有一個史學上的“黃金十年”的稱謂。在那短短10年間,中國出現了一批看上去比較規範、具有近代企業或者現代企業特徵的私人企業。它們產權清晰、產業穩定、品牌架構突出,成為中國企業史上最輝煌的一頁。但可惜歷史並不寵幸它,這種比較規範的企業10年,竟然曇花一現,接下來馬上又被強大的官商結合傳統深深遮蔽。 所以,中國企業發展的路徑、發展的軌跡,事實上與中國百年以來的制度變遷,是一個正相關的關係。這正是我想陳述的,跨越百年的官商結合模式,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起起落落,正好可以見證百年中國歷史敘事的徘徊與無助。

圖書文摘

馮侖的魏晉風度

馮侖,陝西西安人,1959年出生。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董事,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協作網路輪值主席、中國房地產協會城市住宅開發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眾所周知,馮侖在地產圈子裡一直以思想家著稱,但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卻是有所不屑。事實上並不是我對馮先生有何見,我甚至認為,由於國內企業界學院出身的企業家少之又少,給馮先生冠以思想家的名頭,或許能緩解一部分人的心理焦慮,但如果真正在學術思想的層面要求馮侖,我想他還是存在很大的距離。理由有三點:

其一, 我固執的認為, 最近幾代中國人中出不了思想家,無論是人文思想,還是企業思想,我們既沒有前沿性的觀念體系,更沒有接受嚴謹的思想方法,我們都是被耽誤的幾代人,誰也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

其二,中國企業建設到目前為止,連元制度都還沒有完全解決。過去的30年內,所謂的企業家們都是一方面在蠅營狗苟中尋找生存機會,一方面在體味有錢人的簡單快樂。我這么說,並不是譴責企業家群體,我曾經說過,中國的企業家是這個世界上最艱難的一群人,他們左顧右盼的發展,為中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廉價的動力。但無論怎樣,我們必須承認,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的企業發展還沒有形成可持續的範式,我們的企業家整體意義上,可能還只是政府管制的一個附庸。如此,我們可以肯定的認為,一個連基本獨立思考空間都還不具備的群體,是絕對出不了思想家的。

其三, 我在馮侖這一代企業家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種江湖習氣。中國人的江湖習氣由來已久,它只是這個扭曲的社會結構里潛行的某種規則,無論如何達不到思想的層面。包括馮侖在《野蠻生長》中講述的他們的經歷,包括他在不同的場合下,三句話之後,必然要提到女人,而這本有意思的書,馮侖像模像樣地寫下自序,標題竟然是:清清白白的湯唯乾乾淨淨的脫。

不過我一直不能肯定馮侖的江湖氣質是否出自他的本意,可能僅僅是他不得已為之的姿態,是一種有意為之的“魏晉風度”,其喜笑怒罵之間,可能藏有更大的關懷。比如我讀他的書,總是能很容易理解,他強調的是這些年他和他這代人的清白,他還強調了他在書里說的都是真話。清白與否,也許需要歷史以後做出證明,但馮侖努力講真話的姿態,卻是躍然紙上。

把《野蠻生長》當成馮侖的思想史閱讀,顯然有點拔高。我寧願相信這樣的書里,大面積體現了馮先生的風度,魏晉風度,笑談之間,多少家國憂 ……

閱讀賞析

翻開《中國企業家黑皮書》,許多閃光燈下的人,被金錢名譽堆砌出的人,所有飄紅或者閃綠股票行情背後的人,敞開心扉,亮出真我,說說期待與夢想,說說無奈與恐慌,針砭之餘的嘮叨與抱怨讓他們更真實,更可愛。

本書作者蘇小和是個“有范兒”的財經作家,責任與碰撞讓寫作者和寫作對象融為一體,不分你我;作者和寫作對象思維或者心靈深處應該有很大的相惜,才能彼此吸引,彼此傾訴並且願意表達。一個好的作者就像一個好的引薦人,可以把我們帶到智者身邊,並且讓智者安然啟口。這,其實是一種境界。書中作者插花般的文字,本意是點睛,仔細讀來卻別有一種調調,積澱深厚而憂思纏綿,讓人難免想到一個詞組:公共知識分子。

看得出,蘇小和對自己偏好的經濟學學者和知識大加推崇,哈耶克、凱恩斯、德魯克、李鴻章或者江村經濟,他不僅仔細讀了,還有自己的體味與見解。如果說吳曉波更擅長於歷史的縱深感,蘇小和則更擅長圓桌會議式的同緯度寫作:作者甄選和邀請了當今中國最頂尖的企業家,打開一張圓桌,讓他們坐到這張圓桌上,“圓桌會議”因此展開。

作為主持人的蘇小和自然或者不自然地把自己專家化,以圖更接近企業家們的心思或者靈魂。從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疑問與興奮點。他設定的問題帶有很大的個人傾向,卻能很深刻地挖掘企業家們內心深處的思想;他本人有一些偏右的特質,帶著知識分子天真而堅韌的使命感,在這個時代仍舊激情四射,並將這種激情與企業家們的情感碰撞,撞出洋洋大觀的思維火花。蘇小和付出了心血,對這本書,對中國的企業家、對自己的事業、對這個時代——這是難能可貴的。與之對應的,我們對這些官商夾縫中成長和掙扎的企業家從未深刻了解。

平日裡,任志強的面孔生硬而不近人情。只要他出面,必是說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話;柳傳志在企業界的形象已經固化,就像家族中供奉的長老照片,教父的權威與地位不可置疑,但是蒼老卻是必然;馮侖用一張風牛馬的笑臉試圖掩蓋一切,就算有人說他笑裡藏刀也找不到證據;李彥宏溫柔淡定中略顯一些虛偽,似乎想向所有人出示百度綿里不藏針的證據;張樹新已淡出江湖,但是江湖還有她的傳說……中國企業家已然臉譜化了。

在各種數據、各種文字下,他們臉譜化的程度如此之重,甚至都異化成一副撲克牌。馮侖像是面容喜興的紅桃2,鬥地主的時候算大牌,但如果是打升級,只好輪流做莊;李彥宏像低調多元的黑花10,看上去不大不小,鬥地主少了他,就連不成最大的順子;郭為像一張銳氣開闊的方塊A,地主斗到最後,才會感覺到A是潛伏的大牌;王中軍像黑桃Q,從事娛樂產業但是取意飽滿;柳傳志是方塊K,平穩的大牌,但上下都受挾制;張樹新像一張小3,最先出牌於是最先出局;任志強則是小6一張,少了不成順,一多就亂——除非連抓4張,成為炸彈。

他們的心情,他們的思想,他們的願望,他們的無奈都藏在一張張卡片後面,卡片前面的臉,漸漸模式化,以致於我們在流露所有的羨慕、崇拜、反對、回憶等情感之後,依舊不知道真實的他們是怎樣的——我始終不知道真相,以致於批評甚至詛咒都無法針對重點。

而《中國企業家黑皮書》則真實地呈現了這些人。被讓他們從撲克牌里走出來,站起來,鼓脹起來,豐滿起來,多元起來,沉重起來。

他們歌頌改革,但是改革又讓他們帶上鐐銬;他們熱愛市場,但又或被市場冷箭所傷;他們脫胎於制度,但卻又像神話中的珀爾修斯一樣意圖擺脫宙斯的陰影;他們像普羅米修斯一樣意圖取得火種,卻睏乏於傳播或者說教……白天,他們慷慨激揚,晚上,面對官商雙軌的跑道他們需要思考。一邊是現有軌道的牽制,一邊是他們期待的康莊大道,但卻荒草叢生,他們也常不知何去何從。在兩個裁判的博弈中,他們邊跑邊思考,以致於他們都會發現自己有人格分裂的特徵,只是大家都在沉睡中,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思考。所以,太多的人只見得他們白天的臉譜而忽略他們真實的靈魂;而他們則在保留臉譜的同時,一直在修煉,在與自己的探討、搏擊中尋找和塑造一個更豐富的靈魂。

好在他們並非單打獨鬥,即使在官商的牌局中。

真實的任志強很天真,他常意圖開啟民智;真實的柳傳志偶爾會憤青一把,他的無奈太多,總得允許有壓不住火的時候;真實的劉曉光很厚重,人生積澱歷史;真實的李宏很專業,專業讓他透露出無欲則剛的清淡氣息;真實的王中軍很開闊,他的世界裡,得失自有一桿秤;真實的馮侖很執拗,圓滑的外表總是欲蓋彌彰;真實的張樹新很文藝,咬文嚼字中體味哲學……他們很豐富,很多維,很多元,但是歸根結底他們很真誠,所以才願意交流,願意傳播。

對於企業家的甄選,感覺得出蘇小和有自己的理由:“我們這鬥地主呢,不打升級”。眾多純“國”字系的企業老總不在此列,他們寄生於體制的母體,已然成為母體的部分;純粹的民營企業家也不在此列,是“官”給他們助跑動力,而“商”是他們的正路。所以,這裡面沒有王石,他的硬朗與刻意統一而特立的風格,他高效而專一的思維方式不適合這裡有關官商的主題討論;也沒有潘石屹,潘圓滑的處事和作秀為大的風格,在與商業歷史或者市場使命的問題面前略顯輕薄……

過渡、夾縫、共生、並存,這些特徵注定這樣的群體內涵豐富。而他們的多元、豐富,排除尷尬之後,更顯出不同尋常的光華。

黑色如同夜幕,可以隱匿一切,揭開夜幕,能看見紛繁的夜生活;《中國企業家黑皮書》也一樣,揭開黑皮,旁觀牌局,才能閱盡繁華背後的真相——思想,或者靈魂。

圖書評論

打破官商結合的宿命———讀《中國企業家黑皮書》
獨立知識分子蘇小和新出了本大作,叫《中國企業家黑皮書》。封面很醒目地點出是“一本尖銳的官商結合調查報告”。據說該書描述了12位頂尖級“企業家”事業、人生中的跌宕過往,揭露了其內心深處最隱秘的本我世界。
“官商結合”四個字十分打動人心,因為它一語道破了中國企業界的主流現狀。今天是某石油公司的總裁,明天就可能調任中央某部委;前天的航空公司高管,忽然就當上了國家某某局的的書記,如此新聞早就見慣不驚了,而這些都是官商結合的活生生典範。
中國官商結合的傳統由來已久。哈耶克曾把社會分成兩種類型:有了錢才有權的社會以及有了權才有錢的社會。中國無疑是後一種。洋務運動雖然給了企業家誕生的土壤,但這塊貧瘠的土壤卻同時滋生了一種叫“官商結合”的毒。在官商結合、亦官亦商的錢權互動下,“政府越大、企業越小”乃注定的經濟結局。此情此境,決定了中國的“企業家”很難進化成真正當代意義上的企業家,更多的成為一種政治體制下的附屬品。畢竟,不是坐上了大型企業的CEO就一定擔得起“企業家”稱號的。如果幹企業是為了當官,當官才能更好地管理企業;如果沒有官的庇佑,企業很難做大做強;如果官如皮,商如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那這樣的企業家絕不是社會想要的,也絕不是能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什麼正面作用的。
中國鮮有真正的企業家,更多的只是官商結合模式下的兼職商人。權力雖不能直接創造財富,但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財富的分配;誰手中的權力大,誰的企業就可能掙得多。至於努力經營、創新冒險,雖說也需要,但絕沒有權力的庇佑來錢快、來錢穩。在這種公認的經濟規則下,企業家的本義也被扭曲歪解了。

企業家“entrepreneur”一詞是從法語中借來的,原意是指“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或組織者”。可令人費解的是,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最新版本乾脆沒有收入這個詞,不知道是不知如何解釋呢還是有意疏漏了。
在我看來,企業家首先應該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概念,而不是一種職務或職業。企業家不同於商人,也不完全是職業經理人。他們是有著深刻內涵的一群人,他們懂得創新,善於冒險,需要有社會責任和榮譽擔當。他們也逐利,但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他們也經營,但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他們冷靜但不冷血,愛財但不吝財,既深悉自己肩上的責任重擔,也能清醒對待捨得問題。《中國企業家黑皮書》中的田溯寧、張樹新和郭為等人即是如此之人。
官商結合的現象早已臭水橫流,成為企業界默認並遵守的潛規則了。與其說這是管理者的選擇,不如說是體制下的無奈和悲哀。套用《中國企業家黑皮書》中的一句話:原罪的救贖與痛苦的掙扎,浸透了繁華閱盡後的光榮與夢想;明滅沉浮的悲情畫卷,緩緩延展成一部中國企業家‘精神絞刑架下的報告’。面對官商結合的銅牆鐵壁,真正的企業家只能一邊被壓制,一邊倔強地成長著。
如果官員手中的權力依然被上升到頂禮膜拜的地位,如果“官商結合”的“癩皮之癬”一直不能被真正治癒,那么中國的企業家將很難壯大成一個有為階層,而中國的經濟也難以持久地繁榮下去。優秀的企業家就如同從體制硬土中破殼的種子,我們衷心地希望,官商結合不要成為中國企業家無法打破的宿命。

鳳凰網熱書推薦

鳳凰網推薦的暢銷書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