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她們屬於不同的品級:大多數已獲得許願;兩個披著白紗的初學修女和4個在修道院從事體力勞動的世俗或轉化修女,她們不戴帽子。所有的修女都在聖母寬大的金絲編織的藍色斗篷之下,“普世聖母”,像在進行祈禱,就是說,聖母在法官聖子面前維護人類的事業。
作品賞析
右上方有3個可愛的天使向基督下跪,似乎以輕微的旋轉動作面向戴上花冠的聖母,因為聖子宣布她為天上的皇后,這個典故的文學來源是1230年切薩里奧•德海斯特巴哈寫的《奇蹟的對話》,“仁慈的聖母”肖像畫的依據基於這一作品。這一作品寫的是一位西多會修士的所見,他被帶到天堂後沒有遇到任何兄弟會的會友,因而就向聖母訊問原因,聖母隨即打開斗篷,向他展示她是怎樣把那個教派的修士安置在她的特殊保護之下的(賈尼,2004年)。同樣題材的最古老的作品創作於13世紀最後四分之一世紀。從1244年起,佛羅倫斯的貴族和富裕市民們以仁慈的聖母的名義联合起來,建立了一個幫助病人和埋葬死者的慈善機構。這幅畫的作者是佚名大師,人們就以“仁慈畫大師”來稱呼他。學者米克洛斯•博斯科維茨第一個提出,這位大師可能是畫家塔德奧•加迪(佛羅倫斯文字記載,1362—1385年)的大兒子喬瓦尼,這個喬瓦尼沒有留下任何有記載的作品。但人們了解他的生平事跡,根據他的生平,他於1369年同其弟弟阿尼奧洛(佛羅倫斯文字記載,1369年生,1396年去世)一起到羅馬梵蒂國宮製作壁畫,一起做畫的還有焦蒂諾(佛羅倫斯,約1320—1369年之後)和米蘭的喬瓦尼(科莫的卡韋薩奇奧迪瓦爾莫雷亞,約1320—1369年之後)。根據畫家塔德奧的正統的解釋,這幅畫明顯受到上述倫巴第畫家的創新派的影響,並融合了喬托的手法。如柔和的明暗對比,這使外形顯得很柔和,這來自畫家有意要同米蘭的喬瓦尼的風格相接近,畫中聖母威嚴而又輕盈的形象,修女們的面部表情的細膩描寫,或者天使們和基督的神妙身體的描繪,都不受任何影響,所有這些人物都以奪目的金色為背景,勻稱地以梯形形狀排列,這種排列是以神秘的而不是自然的品級安排的。米蘭的喬瓦尼(據記載,他於1363年、1365年和1366年在佛羅倫斯)的這種做法在其他“仁慈的聖母”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比如布雷拉美術館的《聖盧卡》(文字記載作於1366年,基奧多,2005年),或者在聖彼得堡的埃爾米塔傑博物館中的《謙恭的聖母》,這是14世紀60年代末之前的一幅作品,這使這位藝術家成為一位認真而又敏感的畫家。他是在40年代在貝爾納多•達迪(佛羅倫斯文字記載,1320—1348年)畫店培養出來的畫家,後來進入畫家安德烈亞•奧爾卡尼亞(佛羅倫斯文字記載,1343—1368年)的圈子,最終宣布接受世紀末的後哥特派這一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