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些隨筆雖為時評,觀照的是“這裡”和“現在”,卻都關乎公共生活長久而普遍的知識和道理。好的公共生活以民主來保障群體的公共“幸福”,它的倫理導向是鼓勵美德,它的價值內涵是維護尊嚴,它的理智狀態是推崇真實,它的智慧傳統是接受教訓。匱缺這些條件不是放棄和絕望的理由,因為所有這些幸福因素都不是命運的安排,只要我們願意,都是可以習得的。
作者簡介
徐賁 1950年出生於蘇州,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英語文學博士。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兼職教授。著作包括: 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 Democracy、《走向後現代和後殖民》、《文化批評往何處去:八十年代末後的中國文化討論》、《知識分子: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人以什麼理由來記憶》、《通往尊嚴的公共生活:全球正義和公民認同》、《在傻子和英雄之間:民眾社會的兩張面孔》,並編有《復歸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父親徐幹生的回憶文集)。
目錄
序:公共生活的點滴寫作
1 讓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
2 速成的和漸進的公民教育
3 高等教育因何“高等”
4 什麼是美國學生眼中的公民第一美德
5 人文課堂里的美國大選
6 神不正義,人怎么辦
7 課堂里的政治榮譽
8 公共生活中的“原罪”
9 美國國中教科書中的歷史真實
10 別讓你的孩子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11 人文是又文又理的高等教育
12 大學破格錄取,為誰破格
13 “山姆大叔不是我家的大叔”
14 學術剽竊和電子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