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部理性沉潛的“公共隨筆”文集使公共生活觀察成為政治哲學的助手。紀德在《地糧》中寫道:“重要的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看見的東西”。而對一個公共生活的觀察者來說,觀察的目光和觀察的對象是同樣重要的。他的特殊目光固然讓他在許多人熟視無睹的對象中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這樣的目光也確實可以幫助別人對那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再也不能熟視無睹,但是,他還需要有適宜的觀察對象,越具體越細緻越好,而最適宜的觀察對象正是普通人公共生活的點點滴滴。這些隨筆雖為時評,觀照的是“這裡”和“現在”,卻都關乎公共生活長久而普遍的知識和道理。好的公共生活以民主來保障群體的公共“幸福”,它的倫理導向是鼓勵美德,它的價值內涵是維護尊嚴,它的理智狀態是推崇真實,它的智慧傳統是接受教訓。匱缺這些條件不是放棄和絕望的理由,因為所有這些幸福因素都不是命運的安排,只要我們願意,都是可以習得的。
作者簡介
徐賁 1950年出生於蘇州,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英語文學博士。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兼職教授。著作包括: 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 Democracy、《走向後現代和後殖民》、《文化批評往何處去:八十年代末後的中國文化討論》、《知識分子: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人以什麼理由來記憶》、《通往尊嚴的公共生活:全球正義和公民認同》、《在傻子和英雄之間:民眾社會的兩張面孔》,並編有《復歸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父親徐幹生的回憶文集)。
目錄
序:公共生活的點滴寫作
1 讓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
2 速成的和漸進的公民教育
3 高等教育因何“高等”
4 什麼是美國學生眼中的公民第一美德
5 人文課堂里的美國大選
6 神不正義,人怎么辦
7 課堂里的政治榮譽
8 公共生活中的“原罪”
9 美國國中教科書中的歷史真實
10 別讓你的孩子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11 人文是又文又理的高等教育
12 大學破格錄取,為誰破格
13 “山姆大叔不是我家的大叔”
14 學術剽竊和電子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