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人類的由來和性選擇》,作者達爾文,1871出版。該書報告了人類自較低的生命形式進化而來的證據,報告了動物和人類心理過程相似性的證據,還報告了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證據。達爾文提出“人猿同祖”,並認為人與動物具有心理上的連續性。是達爾文繼《物種起源》後,將進化論用於人類學的研究,並解開了人類起源之秘的經典著作。
作者簡介
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1809年2月12日出生於英國醫生家庭。1825年至1828年在愛丁堡大學學醫,後進入劍橋大學學習神學。1831年從劍橋大學畢業後,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Beagle)”作歷時5年(1831-1836)的環球旅行,觀察和蒐集了動物、植物和地質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經過歸納整理和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行的概念。
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書,全面提出以自然選擇(Theoty of Natural Selection)為基礎的進化學說。該書出版震動當時的學術界,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隨後達爾文又發表了《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The Var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 ,1868)、《人類由來及性的選擇》(The Descent of Man ,1871)和《人類和動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Animals and Man,1872)等書,對人工選擇作了系統的敘述,並提出性選擇及人類起源的理論,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說的內容。
內容介紹
達爾文一生有兩本偉大的著作,一本是《物種起源》,今年11月24日是這本書出版150周年紀念日;另一本是《人類的由來》,這本書是1871年出版的。
達爾文曾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作歷時五年(1831--1836)的環球旅行,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於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在這本書中,達爾文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不僅說明了物種是可變的,對生物適應性作了正確的解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目的論和物種不變論,並給宗教以一次沉重的打擊。
達爾文在書中解釋了一些物種是如何生存下來,而其它物種又是如何滅絕的,還有環境壓力是如何改造整個自然界的形態和形為的。近一個世紀之久的進一步研究和基因的發現確認了這些變化的遺傳性機制。
達爾文認為,有的個體繼承了使它們能夠主宰其生活環境的特性,正是它們主宰著物種的變異。他說,在為了生存而進行的鬥爭中,最適應的個體才能生存下來,其對手則被淘汰,因為它們能更好地適應環境。
達爾文於1871年出版了《人類的由來》,也有譯成《人類起源及性的選擇》、也有譯成《人類原始及類擇》等等。在這本書中,達爾文對人工選擇作了系統的途述,並提出性選擇及人類起源的理論,進一步充實了進化學說的內容。
達爾文把進化論套用到人類身上,提出了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的觀點,即原始人和猿是同一個祖先進化來的。達爾文說,人類在身體結構上仍然有其低等祖先不可磨滅的印記。達爾文提出,人類只是動物的一種,而不是當時大多數人所認為的按上帝的樣子創造的高級生物。
達爾文的進化論,被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恩格斯認為,是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論和進化論)之一。達爾文的進化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自然科學的依據。
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的結尾的一節中寫道:“人類對於自己上升到生物階梯的頂峰(雖然不是通過他自己的努力)而感到有些驕傲,這是可以原諒的;而他已經上升到那裡而不是最初被安置在那裡的這件事實,可能使他希望在遙遠的將來會更上一層樓。”所以,進步是客觀事實。世界是在不斷的進步,人類自身也在不斷的進步。
1871 年《人類的由來》(TheDescent of Man),其中他解釋了進化理論對於人類的意義。這本書呼應了高騰等人認為粗枝大葉、退化並且邪惡的社會成員常常繁衍過多的觀點,甚至找到了現實中的對應—“骯髒卑劣、毫無上進心的愛爾蘭人像兔子一樣能生”。階級、等級和人種都有清晰的自然秩序,達爾文只能以堅持幫助弱者的道德責任感稍作彌補。對於達爾文來說,道德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進化論意味著上帝沒有機會賦予人類道德,不過這個問題已經由進化心理學和博弈論加以解決—道德本身也是自然選擇的產物。
內容精要
《人類的由來和性選擇》一書報告了人類自較低的生命形式進化而來的證據,報告了動物和人類心理過程相似性的證據,還報告了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證據。達爾文提出“人猿同祖”,並認為人與動物具有心理上的連續性。
全書分為三編。第一編主要介紹人類在生理構造上與其他哺乳動物的相同或相近。將人類的骨骼系統、肌肉、神經、血管、心理和動物進行比較,說明人和其他動物來自一個共同的祖系。第二編主要闡述性選擇的若干原理,所有分為雌雄兩性的動物除生殖動作外,還有第二性徵的差別。第三編由動物回到人類,說明性選擇和人類的關係,探討人類第二性徵對於人類進化的作用。最後得出結論:人類是由某種低級類動物發展而來的。
書評
《人類的由來和性選擇》達爾文開始不厭其煩地舉例,鳥怎么啦,猴子有什麼習性啦,甲蟲又有哪些習慣啦等等。讀者讀著也煩惱起來。尤其是,從科學證明的角度說,達爾文的論證一點也不嚴謹,他拿出來的證據要么是自己的經驗,要么是自己的觀察,甚至大多是朋友們給他講的動物習性故事。現在的科學家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證明一個巨大的科學論題,可能會被人看做是瘋子。
接著繼續往下,就可以感覺到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所面臨的艱苦和他的堅韌來。在達爾文的時代,自然科學還比較落後,至少,DNA、染色體,基因排序等等還沒有弄出來,包括解剖學還都不那么清楚,要一個研究人類進化的科學家紮實地給出完整的證據來,那無異於是天方夜譚。就是在那樣的條件下,達爾文開始了他對人類由來的探索。好在,他的自然科學知識是那樣的豐富,他的大腦是那樣地聰明,更重要的是,他有先知先覺的能力,能從鳥的性特徵開始,再討論到昆蟲,用歸納法的邏輯推理方式,一層一層地剝開動物們的共同點和差異,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來:人是有低級動物慢慢地進化過來的。
書摘
“誰都會承認人是一個社會性的生物。不說別的,單說他不喜歡過孤獨的生活,而喜歡生活在比他自己的家庭更大的群體之中,就使我們看到了這一點。獨自一個人的禁閉是可以施加於一個人的最為嚴厲的刑罰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