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著名歷史學家,江蘇無錫人。1912年始為鄉村國小教師,後歷中學而大學,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數校任教。1949年隻身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台灣。
內容推薦
人生十論彙編成書在一九五五年之夏,迄今已二十七年。今於字句小有修訂,重以付印。又隨加附錄兩文。一為人生三步驟,乃一兒七八年十一月在香港大學文學院之講演辭。又一為中國人生哲學,乃一九八〇年六月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之講演辭。因同屬討論人生問題,乃以集合成編。雖端緒各別,而大意則會通合一,讀者其細參之。
人生只是一個嚮往,我們不能想像一個沒有嚮往的人生。本書是“錢穆作品系列”之一。書中篇章分別作於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是先生討論人生問題的隨筆和講演詞。本書篇章分別作於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是先生討論人生問題的隨筆和講演詞。全書共分三輯,一為“人生十論”;一為“人生三步聚”;一為“中國人生哲學”。先生從中國傳統文化入手,征諸當今潮流風氣,語句隨和,娓娓道來,全然是中國學問切己體察、虛心涵泳的味道,所以本書不僅是為學者所作,更多的是為青年、為每一個對生活寄予期望的普通人所作。開卷之餘,於今國人創業垂統,作為於社會將大有裨益。吾全體也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書摘
當你清晨起床,可以到園中或戶外去散步,但也盡可不散步。當你午飯已畢,可以約友去看電影,但也盡可不約友不去看電影。這全是你的自由。
一切人生目的,既由人自由選擇,則目的與目的之間,更不該有高下是非之分。愛散步,便散步。愛看電影,便看電影。只要不妨礙你自然人生的求生目的,只要在你於求生目的之外,能節省得這一筆本錢,你什麼事都可乾。這是文化人生推類至盡一個應該達到的結論。
人類一達到這種文化人生自由的境界,回頭來看自然人生,會覺索然寡味,於是人類便禁不住自己去儘量使用這一個自由。甚至寧願把自然人生的唯一目的,即求生目的也不要,而去追向這自由。所以西方人說,不自由,毋寧死。自殺尋死,也是人的自由。科學的機械論,宗教的目的論,都管不住這一個決心,都說不明這一種自由。
自殺是文化人生中的一件事,並非自然人生中的一件事。自然人生只求生,文化人生甚至有求死。求死也有一目的,即是從自然人生中求解放,求自由。
若專從文化人生之自由本質言,你散步也好,看電影也好,自殺也好,全是你的自由,別人無法干涉,而且也不該干涉。目的與目的之間,更不必有其他評價,只有自由與不自由,是它中間唯一可有的評價。
然而_一切問題,卻就從此起。惟其人類要求人生目的選擇之儘量的自由,所以人生目的便該儘量地增多,儘量地加富。目的愈增多,愈加富,則選擇愈廣大,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