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人事新語
本書即為曹聚仁遷居香港後數次北行訪問大陸時的觀感和記錄。全書側重在一個“新”字上。
【作者簡介】
人事新語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浙江浦江人(出生地蔣畈村現劃屬蘭溪)。中國現代作家、學者、記者。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畢業。1921年到上海教書,後任上海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並從事寫作,以散文創作立足文壇。30年代初主編《濤聲》、《芒種》等刊物。1937年抗戰開始,從書齋走向戰場,任中央通訊社戰地特派記者,曾採訪淞滬戰役、台兒莊戰役及東南戰場,並主持《正氣日報》編務。抗戰勝利後回上海,在大學任教,並從事新聞工作。1950年到香港,為多家報刊撰寫專欄文章,並參與主辦《循環日報》、《正午報》。1956年後,曾數次回大陸採訪,並致力於祖國統一大業。1972年7月病逝於澳門。一生著述逾四千萬言,生前出版成書約七十多種。
【圖書目錄】
人事新語
總序 曹雷
甲編京居隨筆
從大都到北京——馬可孛羅夢遊記
京居二月記
北京的“新”
“北京是沒有地圖的”
五十年小滄桑
北京的城門
從前門到建國門
天安門
東西長安街
東交民巷
難忘的一晚
北京的飯店
新僑飯店
乃茲府(奶子府)
“人在畫圖中”
陶然亭
燕園與清華園
小孩子的世界
我寫東安市場
讀不完的大書——北京歷史博物館
昌平道中
三過碧雲寺
西山處處有史跡
四游西山
西郊訪曹雪芹遺蹟
盧溝橋
“北京人”的故事
康樂酒家
菜根香
《北京賦》
《北京賦》餘韻
故宮殘影
故宮的輪廓
“黃圈圈”里的帝皇生涯
故宮殘影
漫談“傳臚大典”
“傳臚大典”的儀式
皇帝過節無事忙
清代皇帝穿什麼衣服
漫遊之餘
北京的秋天
天安門禮讚
西山紅葉
縱橫頤和園
故宮夢遊
從“故宮”到“歷史博物館”
天橋今昔
從盧溝橋到周口店
乙編藝文一角
新與舊
我看懂了一點道理
地方戲的新生
新與舊
推陳出新
撫今追昔
說“活”
“洋人”看中國戲
“觀眾批准”與“加工”
京劇與崑劇
《穆桂英掛帥》
四看《遊園驚夢》
《牆頭馬上》
評劇《無雙傳》
《楊門女將》——新一代的藝人
徽腔
大觀園的戲目
地方戲曲
《二度梅》
湘戲:《拜月亭》
川劇:《白蛇傳》
四川劇
“幫腔”
越劇:《紅樓夢》
柳子戲:《孫安動本》
梆憂?br> 酈郡戲——北曲
秦腔:《游西湖》
隴東劇:《楓洛池》
桂戲
粵劇:《關漢卿》
“二人轉”
花鼓戲
《生死牌》——從歌劇到影片
新聲初試
《赤壁之戰》
“孫劉聯盟”
《藐江南》、《借東風》
行家的說法
《胡笳十八拍》
二看《蔡文姬》
朱琳與刁光覃
阿甲看《蔡文姬》
“藝術的真實與歷史的真實”
《風雪擺渡》
歌舞劇
《小二黑結婚》
《紅霞》
《文成公主》
芭蕾舞
《春雷》與《海俠》
話劇
“江山代有才人出”
《紅大院》
《茶館》
《雷雨》
《日出》的結尾
舒繡文演虎妞
再看《娜拉》
電影
梅蘭芳談影人
《五朵金花》
《祝福》——從小說到電影
《搶新郎》——《拉郎配》
《老兵新傳》
《林則徐》及其他
余話
話分兩頭
讓我提一段舊話
北京的劇場
北京的“人藝”
田老大(漢)
我的談戲——答何先生
丙編劇人、劇話
記梅蘭芳
三百年來兩藝人
護國寺一號
中國戲曲的傳統
“恰借梅郎好顏色”
《嫦娥奔月》——《黛玉葬花》
與蕭伯訥談鑼鼓
余翁《一縷麻》
吳昌碩畫梅
一隻鞋的故事
南通張季直
魯迅與梅蘭芳
杜麗娘、穆桂英
新年書紅
十全十美
(附)余翁:《留芳記》的梅蘭芳
梅蘭芳的晚年
紀念歐陽予倩
中國的易卜生
文明戲
前驅者的甘苦
從《寶蟾送酒》到《潘金蓮》
廣西的生活
學無常師
淑世的精神
在南通
在廣州
談粵劇
聽濤室劇話
觀劇雜感
從草台到庭院
從繡閣到街頭
越劇小問答
正名
民間小戲與大型戲劇
五十年的經歷
推陳出新、氣象萬千
談《紅樓夢》、《則天皇帝》及其他
從紹劇看到新越劇
新一代的紅花綠葉——上海青年京崑劇團
我的先睹
言慧珠之言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答客問
崑曲漫談
太湖,崑曲的搖籃
南曲的發展
昆醜
蘇白
折子戲(小戲)
雜技
紅氍毹上
流派
科班以外
北派與南派
從“傳家班”看到“上海蘇崑劇團”
《白蛇傳》的頭尾
法海與小青
斷橋
祭塔與毀塔
唱經·諸宮調·評彈
從唱經說起
趙德麟:《蝶戀花鼓子詞》
董解元《西廂記》——王實甫《西廂記》
雅與俗
蘇州的情調
談曲藝、雜技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