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池風景區

五龍池風景區

五龍池風景區主要由五龍池景區、牡羊景區、陡寺景區、蓮花池景區四大景區組成。五龍池景區在山西省五台縣陳家莊鄉新鷂溝村(躍子溝)牡羊景區在山西省五台縣陳家莊鄉牡羊村 陡寺景區在山西省五台縣陳家莊鄉陡寺村蓮花池景區在山西省五台縣陳家莊鄉耿家莊村。

五龍池風景區介紹

簡介

五龍池風景區主要包括五龍池、牡羊、陡寺、蓮花池四部分,位於太行山東部,佛教聖地五台山腳下,移城河流域,東與河北省接壤,南與本省盂縣為鄰。包括16個行政村,26個自然村,總面積125平方公里,總人口4492人,總耕地6554畝。

歷史

風景區海拔在1010-1910.8米之間。主要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晉冀交界線15公里,全部是懸崖峭壁,閆錫山派兵打的防守洞有36個,牡羊、北黑山是重要關隘,戰國時期,中山王戰敗後,曾隱居於此,招兵買馬,養精蓄銳,後東山再起,攻城略地,發展成為七雄之外最強的諸侯國。閆錫山時期常年駐兵防守。抗戰時,這裡是五台縣重要的游擊區,聶榮臻率領的八路軍二分區在當地民眾緊密配合下,依據高山密林與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付出了巨大犧牲,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英勇的抗日史,在五台抗戰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聶榮臻元帥曾在堯溝村住過。

景色

風景區內既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水資源,又有神奇的自然景觀,既有悠久的人文遺蹟,又有秀麗的山水風光,還有美麗的神話傳說。這裡積溫高,無霜期長,降水豐富,森林密布,流水潺潺,鳥語花香,藍天碧水,空氣新鮮,環境幽靜,水質精良,有野生動物50餘種,野生藥材100餘種,野生沙棘、杏、核桃等分布廣泛。景區內或天晴氣爽,景色迷人,或雲山霧海,氣象萬千。瀰漫于山腰谷底的雲霧,變幻莫測,時而涌若滾滾波濤,時而飄若縷縷遊絲,似人間仙境,如世外桃源。任何人置身其中,都會為其神奇的自然景觀所傾倒,會體會到景區內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沉澱,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極致,是發展自然生態旅遊的好地方。

面積

風景區內森林密布,樹種繁多,主要樹種為松樹、樺樹、柴樹、楊樹、柳樹、榆樹揪樹、椴樹、梧桐樹、梨果樹等,經濟樹有花椒樹、核桃樹、梨果樹、桃樹、杏樹、棗樹、李子樹等。森林總面積54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3.5%,其中原始森林面積1000公頃,次生林面積1700公頃,人工林面積2700公頃。景區內林地面積10000公頃,其中國有林地面積6000公頃,集體林地面積3000公頃,其它林地面積1000公頃。

主要動物

:金錢豹、馬野雞、山豬、山羊、孢子、野兔、山雞、貓豹、貓頭鷹、松鼠、黃鼠、狐狸、狼、黃鼠狼、掃木、石雞、水雞、半刺、角雞、田鼠、蛇等。

主要植物


野生花卉有山菊花、迎春花、金蓮花、黃花(山金針)、牽牛花、卷丹花、山丹花、雞妙花、薄公英、刺玫花、蘭花、七葉一枝花、水仙花、驢糞蛋花等。

野生藥材

:天藍星、七葉一枝花、野黨參、黃芩、大黃、桔根、遠志、子母、串山龍、豬苓、沙參、甘草、山豆根、白荊條花、蒼朮、防風、柴胡、大刺杞、通筋草、車前草、河桑檉、黃薺、黃芪、酸棗、全莒、鐵樹、十月參、蒿本、王不留、獨活、羌活、石雞菜、紅參、地桔、貓爪等。

主要自然景觀

:五龍池、龍飲海水、鱷魚出海、老鰲放哨、“回天吼”獅子、和尚背著大姑娘、楸樹窪岩大姑娘、半匹馬、和尚背婁子、和尚牽駱駝、石上漫流、原始森林、南天門、羊河門、石刀(刀刃山)、石豬、石羊、石棺材、石雕、石猴、石獅子、石雞、石劍、石人、石馬、梧桐細雨、蓮花池、黃花塔、文殊菩薩腳印等30多處著名景點。
五龍池、蓮花池、懸鐘堂、楸國棟為龍王出入四大洞口。
風景區內的河流是移城河,發源於鷂子溝,於南坡村匯入清水河,汛期河水漲幅較大,水源主要由泉水和小溪支流匯集而成,河水清澈見底,清涼可口,口味甘美,水質精良,全河長35公里,流域面積132平方公里,平均年徑流量0.033億立方米。因沿河流域無工業生產性廢水排放,河水水質未受到污染。
風景區位於國家級旅遊線路之中,旅遊區位優勢明顯。東距紅色旅遊聖地——平山縣西柏坡96公里,西離坪上水庫和亞洲最大的西龍池抽水蓄能電站35公里,北與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相隔98公里,東側是河北省黑山關自然風景保護區。五龍池公園可與西柏坡革命聖地、西龍池抽水蓄能電站、坪上水庫、五台山風景名勝區串連成一條黃金旅遊線。

建設

五龍池風景區已被縣政府列入“十一五”規劃,決心在發展五台縣大旅遊格局中,把五龍池風景區開發建成風景優美、樹木蔥籠、藍天碧水、擁有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森林資源、水資源的綠色家園;開發建成五台縣清水河旅遊東線第一個自然生態旅遊區。各級政府圍繞風景區這個龍頭產業的開發,在進一步創優發展環境、招商引資上做了大量工作。加大宣傳力度,組織編寫了1.5萬字的五龍池風景區宣傳材料,拍攝了風景區主要景點,製作成光碟,僅五台電視台平均每周播放一次,並利用招商引資大網站發布信息,通過忻州、香港、珠洽會、煤博會、中博會等進行了推介,提高了五龍池風景區的知名度,不少旅遊部門、私營企業對景區進行了詳實的考察,表達了投資意向,在本縣兩位副省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多次考察和現場辦公,就改善交通狀況,為風景區開發做了一些前期工作,各級政府先後積極投資進行道路、通訊、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10萬元,硬化了王城—獅子坪寬4.5米、長13公里的硬化路;投資80萬元,修了堯溝—牡羊、南黑山寬4米、長7公里的沙石路; 2008年完成了王城至河北省交界處19公里三級硬化路工程,景區在入口處與省二級路—陽石路連線。國家投資120萬元,給牡羊、南黑山通了電。投資新建了3個移動塔。規劃在獅子坪修建一座現代化醫院,在風景區內相應修建旅館和商業網點。

傳說介紹

五龍池北面的小山頂上蓋了一個龍王廟,另在離這裡四五里的黑山坪修了一個寺院,每年陰曆五月十五日,由獅子坪以上十來個村子,共同趕廟會,唱五天戲,叫做“油盆子”會。
五十里深的移城溝掌鷂子溝村,離村一里的河槽出口處,群山環抱,三岔合流,是一個重壘的谷口。中間的一谷,山岩峭懸,五級階梯,五個滴水,高出左右兩谷十來丈。平時細水長流,飛騰直瀉,有似五條小龍從天面降;夏天山洪暴發,開成五個瀑布,又象紅綾倒懸,洶湧澎湃,更為壯觀。由於年長日久,第個暴布下面,把鋪山石沖成深淺不等的五個池溏,人們把它叫做五龍池。人們路過這裡,可以看到飛濺的水花,聽到衝擊的浪聲。風水先生把它說成“水鑼水鼓,爆竹齊鳴的寶地”。傳說有一年夏天,沖開一個“龍池”,人們用一丈多長的桿子也沒有探到底。這裡還留傳著好多神話故事趕會的人,來處兩省(河北省、山西、)四縣(五台、盂縣平山、阜平)。“五龍池”周圍的禁山,山勢高聳,四面環供,登高望去,確象一個天然的大盆子,接著“五龍池”的流水。山上古林叢生,綠樹成蔭,十分幽靜。在綠油油的樹葉中間,夾雜著青黃色的雜草,真象一個剛剛倒過油的盆子,油盆子山則由此得名。特別到了秋天,漫山紅遍,層林盡染,更有一番美麗的景象。

牡羊景區介紹

牡羊關 位於河北平山縣營里鄉,與山西省五台縣交界。《東周列國志》記載,牡羊關建於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因與現在的山西省五台縣牡羊村相鄰,是越過太行山到達山西省必經之途,建立關口,故名牡羊關
南天門和三縣內尖 群山中的兩個至高點,清晨,你的視線範圍之內,是一整條在雲霧繚繞裡層巒疊嶂的山形!在太行山脈里看到“一覽眾山小”的景色實在不多,山頂的風很大, 坐在山頭看落日的感覺也非常美妙。
三縣內尖,又名三縣嶺,山西五台,盂縣,河北平山三縣之交,海拔1780多米,是五台縣境內名山。既有溪流,草甸,瀑布,原始次生松林等美景,又有野豬、狍子、山羊等野生動物出沒,還生有益母、黃苓及參類等藥材,是天然的動植物園。溪流,草甸,瀑布,原始次生松林風光宜人。此山河北一側山勢險峻高絕,唯山西一側有一條崎嶇小路可讓隊員們輕輕鬆鬆登達山頂。 三縣內尖,又名三縣嶺平山,五台,盂縣三縣之交,在五台縣陳家莊牡羊村,海拔1781米。植被繁茂,狍子,野山羊.土豹子,野豬出沒其間。山東、南、北三面陡壁深崖無路可攀,唯山西境內一側有蓬蒿小徑,崎嶇可達三縣內尖,是五台縣境內名山,因地處河北省平山縣和山西省的五台縣、盂縣三縣交界處,該山高於周圍諸峰而得名。
三縣內尖主峰孤立,崛起突兀,直插青天,南部、北部、西部三處山嶺伸延,彎彎曲曲,溝谷交錯,東部與西南部山勢陡峭,原始森林密布,灌木叢深。三縣內尖山頂部,因晉馮戰爭,由閆錫山部隊修建的戰略工事穿山洞,前後山通道,長達五十米,高二米,寬二米,洞內彎彎曲曲,高高低低,進內如入迷魂陣。三縣內尖左右山頭,均有同樣山洞,構成洞連洞,山套山,戰豪相連,難攻易守之工事,山頂修築練兵場。
三縣內尖,高峻險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為軍事戰略要地,在春秋開始修築了“萬里長城”,派重兵把守,後朝朝代代駐兵鎮守此關,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八路軍重點游擊區,打擊日冠,使日冠殘損之極,開展大掃蕩,殺害我八路軍二分區醫院傷病員十三名。
清晨,站在三縣內尖觀望東海日出,海面鮮紅,霞光萬道,碧海生花,披紅掛綠,分外妖嬈,觀後萬分喜悅,興味無窮。
情人谷位於三縣內尖北部,由兩個大溝組成。溝內瀑布跌宕,溪流清冽,溝頂與牡羊村相交,山谷狹窄壁立,曲折幽深,山泉叮咚如情人細雨,故名。
此外,還有和尚背姑娘,石和尚,石豬逼水,饃饃石,糕石等景點群和美麗的民間傳說。

陡寺景區介紹

吳王城遺址

吳王城遺址位於陳家莊鄉王城村西溝交岔處一個楊家墳的地方。王城村由此而得名。據傳,移城溝名的由來,也和吳王城移走有關。城址長寬各150米,四角有碉堡模樣,四周有土牆痕跡,城垣均已倒塌,僅存西、北牆交界處殘高約5米的夯土堆,夯土層0.3至0.5米。夯窩直徑0.2至0.3米。夯土層內有排列規整的椽眼,每升高0.8米,便有一排,椽與椽的水平距離也為0.8米。土層內有少量的夾砂陶片,民間傳說為吳王所築。
王城村有一所寺院(現改學校),北面的大佛殿檐台上立有明朝時的兩塊碑,碑額寫的是:“重修碑記。”碑文第一句就是“王城為吳王趾”。寺院中心有一個三尺高的石雕八棱石柱香爐,石柱上也刻著“王城為吳王趾”字樣。據說,吳王是一個百里為王的王子。究竟在什麼朝,尚末定論。據1992年蘇巨田等編的《忻州文物》一書認為是春秋時代遺址,此說我們不敢苟同。因春秋時代,江蘇浙江一帶有個吳國,是否會在一個範圍不大的五台小山溝再有一個獨立的小吳王國?再說,和吳王城有關的一些建築物和教場將台,似乎年代不象那么久遠。我們認為東晉北方十六國時期至宋朝,這一歷史階段可能性大。因為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北方地區少數民族戰爭頻繁,群雄並立,各據一方。一個小小的獨立吳王國,易於在群雄角逐的空隙中存在下去。當然這只是個推測,並無佐證依據。
這個吳王勢力範圍,至少涉及到老三區大部地區。據傳說,離王城村10里的教場村,就是這個王子練兵場地。那裡曾有一個王子點兵將台,約三丈高,底層直徑四丈,頂端直徑一丈,是一個四棱形石砌建築(於1968年修公路拆除)。村北叫營坊地。南坡村的小寨子是站崗放哨的地方。此外,窯頭、寨里、縣河溝的東寨、東坪寨子,坪上村有大、二、三寨,都和這個王子駐兵防守有關。在南黑山、胡家莊各有一個將軍墓地,據說都是他守邊駐防的將軍的墓地。
王城村西南面叫“圍牆墳”的地方,傳說吳王墓就在這裡。在民國初年,王城一個叫閻二紅的農民在這裡刨地,曾刨塌一個墓子。他下去查看,見裡面的死人已貼骨,臉色略帶紅色,身穿盔甲,他害怕,依舊把墓子埋回去,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吳王墓吧!

陡寺

陡寺又名福田寺。是北魏時期的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據《清涼山志》記載,陡寺是五台山最重要的九大支出外寺院之一。明朝時,當地的一位“元寶財神”胡潤出了一斗金子對該寺廟進行了維修,所以又叫“斗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