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棗糕王

五道口棗糕王

五道口棗糕王,海淀區成府路(五道口公車站旁)的一家棗糕店。棗糕王屬於河南人陳立,年過40,純技術出身,做過工人、修過電器、賣過菸酒小吃,來京20年,語速飛快,基督徒,接起電話就急著掛電話。這家小店擁有驚人的生存能力和複製能力—短短三年,北京冒出了近兩百家棗糕店,80%是棗糕王的加盟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五道口棗糕王五道口棗糕王
如果你不知道五道口棗糕王,肯定會詫異於這個場景:凜冽的寒風中,排起一條數十人的長隊,從店門口一直延伸到馬路上,阻斷了整條人行道,不時有人跺跺腳、裹裹身上的冬衣。玻璃窗那頭的姑娘衝著外頭眼巴巴的客人拋去一句簡短的安慰:“下一籠,五分鐘。”
要說排大隊的街頭美食,五道口棗糕王算是“排”名遠揚的一家。看似無名的小招牌,可是一從五道口站下了公交,就會聞到濃濃的棗香以及眼前長長的隊伍!你就會有停下腳步加入佇列中的念頭。這裡賣的棗糕味道甜軟,棗香撲鼻,價格實惠,買一斤送半斤,吃不了可以來一塊,不過這樣會辜負排隊的時間了。
棗糕王每天都大排長隊,即使是雨天,這家小門臉兒的前面依然排著長長的隊伍。這棗糕王一年前就開始火了,從那時候開始排隊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在排隊的隊伍中,不乏外國朋友。由於五道口地區留學生眾多,有一些人就愛上了這一口。
這真是一家小門臉兒店,“棗糕王”三個字上面還寫著別人家菸酒店的招牌,“買一斤送半斤”的字樣十分吸引人,開向街邊的小視窗旁邊寫著“9.8元一斤”的字樣。
棗糕王地處五道口公車站附近,可謂是占了地利。不少排隊等公交的人都會過來排“棗糕王”。據店裡的店員說,棗糕一次出爐十來斤,每五分鐘出爐一鍋,如果碰上購買大戶,一鍋就只能供應五六位顧客。

創始人

棗糕王屬於河南人陳立。他的簡介是,年過40,純技術出身,做過工人、修過電器、賣過菸酒小吃,來京20年,語速飛快,基督徒,接起電話就急著掛電話。

創業歷程

從修電器到棗糕王

五道口棗糕王五道口棗糕王
陳立還記得那個高中畢業來北京闖蕩的自己。
1988年9月,陳立來到現在“鳥巢”旁邊的長城機械廠,一門心思學技術討生活。他還記得當年流行反裝機,他在長城機械廠做了半年多車洗包膜和電氣焊之後,順利地成了一名技術工,並從1990年起,開始了長達兩年多的出差生涯。
1993年,他決定出來單幹,於是開始學家電維修,在五道口開了自己的家電維修小店。當年,他的小陳家電維修店對面還是大片老居民區,如今已變身為華清嘉園。那時,老居民區低廉的租金讓他和這間小店一起,相安無事地生活了10年,一直到2003年。
“到2003年,對面居民區拆了,電器價格也在下降。買電器便宜了,維修費也就上不去了,加上電器售後服務也都上去了,我才把這個老本行改了。”陳立回憶。他說甚至到現在都有附近的老人給他打電話,惦記著他是做家電維修的小陳。
2003年到2009年,陳立經歷了漫長的過渡期。他的小店做過菸酒,也做過煎餅小吃。久久鴨麵包點心南瓜糕、綠豆糕,他試了個遍,好在做什麼也都有市場,於是也就不好不賴地維持下來。
下一個轉折點是2009年,五道口城鐵開通以後,人流量劇增,房租也成倍地往上竄。小生意已經不可能養活這個小店,於是他還得逼著自己轉型。之後是大家已經看到的故事。他的棗糕王這年開張了,開張頭一個月客人們就三三兩兩地排隊,三個月之後開始排起了十幾人的長隊,一直延續至今。
如今的陳立一開口就像在給加盟者講課,一秒鐘都不耽誤。採訪的末尾,他毫不含糊地在電話那頭說:“五道口這兒,從1992年底到現在,我都能給你說上它的變遷。包括周圍老結構、老環境,哪怕玉米地、國小、醫院、居民區、現在沒有的小道、主幹道、紅綠燈,一些消失的地方,哪些是新蓋的、新增加的建築,都不用翻資料,這些都在我腦子裡。”
希望能再跟他多聊聊五道口,他卻匆匆忙忙地要掛電話,似乎手頭永遠都有活兒讓他轉不過身:“跟你一聊就40分鐘,我實在有事。”
開棗糕店的這3年,陳立每天早晨六點半起床送孩子上學,7點多去店裡安排事務。之後是講課、進貨、煮棗發酵,一天四趟送貨到店裡—這些大致是白天需要做完的事。晚上需要準備第二天上午的事務,伺候完孩子10點多再去店裡結賬,到家11點多,盤完賬夜裡12點到1點入睡。
他把做棗糕的核心技術攥在手裡,不申請專利,不申請商標。於是生活就在一天天地給各門店供應半成品原料,以及給遇到那蜿蜒的排隊大軍繼而淘金欲大增的人講課中度過。

經營之道

棗糕生存術
陳立至今都沒把棗糕王的品牌註冊,也沒有任何公司化運作。他的三居室既是住處也是工廠,他日復一日親自進貨、煮棗發酵,然後發往各個店面。他的運作模式還停留在作坊階段。
畢竟,類似的小吃有過太多先例。從蜂蜜大麻花到土掉渣燒餅,從八寶香烤鴨到綠豆餅,包括陳立此前嘗試過的各種小吃。風味小吃加盟的模式從來都是雷同的:開店促銷,買一斤送半斤,限購……加盟的事情他自己也乾過,誰能知道這陣風能吹幾天。
陳立坦言,2009年北京已有十幾家棗糕店,但大都不成功,原因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東西沒做到位。“北京有幾家店我去看了看,包括稻香村。我分析了一下他們做的東西,都沒達到棗糕結構和性質的要求,所以質量上不去。說它沒達到要求,你得知道它毛病在哪兒。我發現有幾個方面的缺陷,比如涼了是腥的,吃完了嘴裡有苦味,存放時間過短,吃到嘴裡面發粘,軟綿度不夠等。針對這幾個方面,我就一一想辦法給它克服了。”
解決完技術問題後,陳立砍掉了小店裡其他的菸酒小吃類貨品,開始只賣棗糕,並把其他同類小吃的促銷手段試驗了一遍。
“頭3個月做的量是現在的1/3。當時買的人不多,但是我量也低。我是逐漸根據人氣來加量,比如今天做的不夠賣,明天做的不夠賣,一個月、兩個月還是不夠賣,我才逐步達到最大日加工量。”陳立接著解釋,“生產12個小時,加工12個小時,再長工人受不了,操作空間利用率也最大化了。前年中秋節以後,我才開始完全利用空間,做到3年前三倍的量。”棗糕王在五道口的店面不過10來平米,除去滿屋子的設備和靠窗的一張桌子,僅夠兩個店員在裡面轉身挪動。
你幾乎很難看到其他加盟店能重現五道口店的景象,於是類似飢餓行銷的手法也成就了五道口店的獨特口碑。
同樣是買一斤送半斤,同樣是集中加工半成品供貨,但由於客人在這裡買到的總是剛出爐棗糕,會感覺味道比其他店更好,於是不少客人重複購買,形成良性循環
五道口店是陳立至今唯一的一家自營店面。他的商業模式很簡單:明星店面+加盟授課。“我這個店每月成本7萬多,一年房租40多萬元,人工20多萬元。我大概教了三四年學員,總數有五六百人,平均兩三天教一個。”
他想盡辦法維繫著五道口店的明星地位—小心翼翼而又熟門熟路地處理好店裡店外各種人的關係,計算客戶的收入水平和自家成本利潤小心定價,並保證每一籠的棗糕味道都一模一樣。在吸引來加盟者的同時,投資人也開始頻頻出現,但現有的商業模式也在制約他把棗糕王做大。
“前年有人找我合作加盟,申請專利做註冊商標之類。這些需要精力去跑,註冊商標必須有廠房,場地要達標。我情況不太允許,三個孩子每天吃喝、寫作業什麼的需要照顧;我的技術加盟,三天兩天要教一兩個徒弟;我進貨都是三五噸、十噸八噸的進,都要往店裡拉貨;我住的地方和庫房都是一個三居室,不安全也不方便;我技術都是自己掌握,店裡就是半成品兌在一塊烤完了賣而已,這一塊我沒敢用外人。前兩年有人找我,想過要做大、做公司,後來一拖就拖過去了,今年又是一樣,忙忙叨叨直到現在。”
最終,他帶著幾分老師的口吻在電話那頭對我總結說:“話說民以食為天,吃的喝的只有暫時性飽和,沒有過時,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什麼事情都不是單一的,它是縱向的,也是橫向的,方方面面你都考慮到了,該避免的避免,該調整的調整,你才能把一個事情不斷地往前做,由少做多,由小做大,由不信任做到有信任。做生意沒有回頭客,再高的利潤,再好的位置都不能夠做長久,這就是我做這個小生意的辦法。”

網友評價

sunny_xinyi:很濃郁的棗味,沒有棗核渣子,口感很好,排了一個小時才買上,回頭一看,隊伍還很壯觀,不知晚上9點半的時候,最後那位能買到嗎?
煙圈纏繞0:以前在五道口上班,中午或晚上經常會溜達到這家棗糕王,太好吃了。棗味濃郁,餡料也實誠,比我自己做得好多了。前年辭職後就再沒吃過,不知道現在口味怎樣了。當時真能吃啊,一般買2斤,送1斤,兩個人一晚上吃掉三斤棗糕,妥妥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