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時,江夏黃氏第34世、浙江諸暨孝義黃氏的第7世黃汝楫,曾官任朝儀郎,知浦江縣,贈開府儀同三司。他家財萬貫,仗義疏財[1]。“宣和中,方臘犯境,乃盡瘞其財,將逃避。聞賊掠得二千人,閉之空室,邀金帛贖之。否則殺。黃乃悉發所瘞,直二萬緡,輸之賊營,以贖其命,二千人皆得歸。”[2]黃汝楫生有八個兒子,其中五為進士,二登制科,一舉茂才,都步入宦途。中進士的五人分別是:
黃 開,紹興二十四年甲戌科(1154年)張孝祥榜。
黃 閌,紹興二十四年甲戌科(1154年)張孝祥榜。
黃 閣,紹興二十四年甲戌科(1154年)張孝祥榜。
黃 聞,紹興三十年庚辰科(1160)梁克家榜。
黃 誾,乾道五年己丑科(1169)鄭僑榜[3]。
後五子歸省,太上高宗皇帝手書“五桂聯芳”四字以贈,復為之《送五子還鄉詩》並序,一時傳為美談。
《送五子還鄉詩》並序
卿昆季辭朕而歸,欲留不可,偶成數語為贈,一以表君臣臨別眷戀之私,一以為卿子孫後日之光耳。
不德作民王,賢良在朕旁。
普天夫子鐸,仙籍桂子香。
昔日燕山竇,今朝浣水黃。
雁行當不亂,衣錦好還鄉。
後來黃汝楫的後代就把自家的祠堂稱為“五桂堂”。自此以後,歷代文人多有記述黃氏五桂堂的,據現有資料,在宋代就有朱熹和王十朋等文化大家分別寫有《五桂堂記》和《浣水五桂堂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