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姓

桂姓

桂姓,是中國姓氏之一,出自姬姓,得姓始祖為姬奕(桂奕)。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十八位,人口約四十八萬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3%左右。桂姓歷史名人包括桂萼、桂馥、桂彥良、桂文燦、桂中行、桂質廷等。桂姓源自姬姓,其祖先姬季楨,是周末時期人,是秦博士,被人陷害,他的弟弟姬季眭怕遭牽連,就讓他的四個侄子按自己名“眭”的同音字改姓,分別姓桂、昋、炅、炔。3滿族赫舍里氏,亦稱何舍里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紇石列部,在金國時期稱紇石烈部,以部為氏,滿語為Heseri Hala,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伯都訥(今吉林松源)、多爾濟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黑龍江色欽及穆理哈村(今黑龍江流域)、塔散堡(今遼寧錦縣塔山)、長白山區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何氏、高氏、康氏、赫氏、張氏、蘆氏、賀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佟氏、普氏、桂氏。

基本信息

姓氏源流

桂(Guì)源流有:

源流一

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後裔,因避禍改姓。據《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東周滅亡後,原王族周王的後裔姬季楨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殺害了。姬季楨的弟弟姬季眭為了逃避株連的命運,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眭”,將姬季楨的四個兒子更改姓名避禍。長子名奕,改為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老二叫昋突,遷居濟南朱虛;老三叫炅獎,居住於齊國曆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陽城。於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姬季楨長子桂奕的後代,世代相傳桂姓。上面所說的四個姓,字雖然不同,但是音卻是相同的,為同宗同源。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及河南汝州等地區。

源流二

源於地名,出自西漢時期桂林郡,屬於以地名為氏。這在史籍《史記·武帝紀》中有記載:“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之後,漢武帝重新調整郡縣設定,改秦朝時期的桂林郡為鬱林郡。

源流三

源於回族,出自雲南回族馬氏貴州威寧支馬廷奉一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文獻《中國回族大辭典》的記載,桂氏是回族姓氏之一。

源流四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1.滿族章佳氏,亦稱張佳氏、張家氏、齋佳氏,以地為氏,滿語為Janggiya Hala,世居章佳(今遼寧新賓老城東北章京河畔)、長白山俄穆和都魯(今吉林敦化)、費雅郎阿(今遼寧新賓)、馬爾墩(今遼寧新賓上夾馬爾敦村)、宜漢阿拉(今遼寧新賓)、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後有蒙古族、錫伯族引為姓氏者,蒙古族世居扎魯特(今內蒙古扎魯特旗)、歸化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清朝中葉以後所冠漢姓多為桂氏、張氏、尹氏、章氏、杭氏、車氏、英氏、寧氏等。該支滿族桂氏始祖為章佳·阿桂,滿洲正白旗人,章佳·阿克敦之子,初為正藍旗,後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功,改隸正白旗,率軍定金川、定台灣、定廓爾喀,功勳卓著,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職掌滿清吏部,兼正紅旗滿洲都統,封授一等誠謀英勇公、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其後世代受清廷恩遇無人與比,因此,其後代中在清朝中葉以後即有以先祖名字為漢化姓氏者,稱桂氏,世代相傳至今。

2.滿族貴岳哩氏,滿語為Guiyori Hala,世居伯都訥(今吉林松源),後有部分人改漢字單姓為桂氏。

3滿族赫舍里氏,亦稱何舍里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紇石列部,在金國時期稱紇石烈部,以部為氏,滿語為Heseri Hala,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伯都訥(今吉林松源)、多爾濟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黑龍江色欽及穆理哈村(今黑龍江流域)、塔散堡(今遼寧錦縣塔山)、長白山區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何氏、高氏、康氏、赫氏、張氏、蘆氏、賀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佟氏、普氏、桂氏。該支滿族桂氏始祖為赫舍里·英桂,滿洲正藍旗人,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中舉,後以中書充軍機章京,再晉侍讀,歷官青州知府、山西按察使、河南與山西巡撫、福州將軍、閩浙總督、兵部尚書兼總管內務府大臣、吏部尚書氏兼步軍統領、體仁閣大學士等,世受恩遇,因此,其後代在清末民國初亦有以先祖名字為漢化姓氏者,稱桂氏,世代相傳至今。

4滿族貴車特氏,滿語為Guicet Hala,世居伯都訥(今吉林松源),為滿族脫譜姓氏之一,所冠漢姓為桂氏、貴氏。

5.滿族葉赫那拉氏葉赫那拉桂祥後人 ,愛新覺羅桂順後人移居安徽潛山天柱山境內 ,使得天柱山一帶成為中國除去東三省唯一的滿族後裔群居住地,民國後躲避災難改桂姓。

源流五

源於朝鮮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旗分內高麗姓》記載:朝鮮族江氏,源出漢族魯氏,先祖魯中連在東周末期東渡朝鮮半島定居,傳至魯龍臣,在高麗朝鮮時期出任吏部尚書,敕賜食邑江華(今韓國首爾江華島),因稱江華君。

得姓始祖

姬奕(桂奕)。桂姓源自姬姓,其祖先姬季楨,是周末時期人,是秦博士,被人陷害,他的弟弟姬季眭怕遭牽連,就讓他的四個侄子按自己名“眭”的同音字改姓,分別姓桂、昋、炅、炔。其中他的大兒子改名為桂弈。後來蠶、炅、炔三姓的後世子孫都認祖歸宗,改姓了大房的桂氏。另外,《姓氏考略》指出,桂姓系出姬姓,是魯公族姬季楨的後代。關於桂姓的子孫分布,據歷史資料考證,頭一個以桂為姓的是姬季楨姓的長子桂奕,依照宋“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是在幽州的老家守廬墓。老二昋遷居濟南的朱虛。老三炅遷往濟南的歷山。老四炔移居河南城陽。當時兄弟為了逃難,各奔前程,為桂氏家族的遍布全國各地,找到了註腳。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故桂姓的得姓始祖是姬奕。

遷徙分布

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十八位,人口約四十八萬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3%左右。桂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桂姓出自姬姓。周朝末年秦國有博士姬楨,是周朝王室的後代。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姬季楨的也被坑殺了。姬季楨有個弟弟叫作姬季眭,擔心會連累到姬季楨的四個兒子,就要他們改名更姓,遠走他鄉。其中姬季楨的大兒子就以叔名姬季眭的“眭”同音字“桂”為姓,又因為在古代“眭”字和“桂”字通用,稱桂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桂姓。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桂姓早期表現比較岑寂。宋、明以後,情形完全不同,尤以浙江寧波慈谿的桂氏,更在有明一代光彩照人,使源於北方的桂氏家族很快成了江南的名門著姓。為桂氏家族在浙江寧波奠基立業的,應推明朝初年被洪武皇帝御口讚譽為“江南在儒,惟卿一人”的桂彥良。史載,當朱元璋正在南征北戰之時,桂彥良是包山書院的山長,而以滿腹經綸名聞天下。當張士誠和方同珍等人聘其入幕府時,遭到拒絕。明立國後,他才出山入仕,以“有所咨問,對必以正”而著稱。侍彥良的侄子宗儒、宗蕃,者擅長文學,且為《永樂大典》的編修人。孫桂恭,著名孝子;彥良從弟桂孟誠,官河源知縣,有治跡。彥良之外的慈谿桂伯諒、桂璉等,也很有名氣。桂姓的望族居住在天水(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西南)。另外,河北北方有少數桂姓人

歷史名人

桂萼

桂萼(?—1531年),字子實,號見山,餘江縣錦江鎮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丹徒知縣,史稱其人性剛使氣,屢忤上官,後調知浙江青田,不赴。用薦起知武康,復忤上官下吏,還遭到御史白簡彈劾。桂萼不但屢忤上官,他和一般的胥吏書手的關係也不協調,這種情況在封建社會中實屬少見。桂萼在縣任職,非常了解縉紳勢家及豪強地主欺隱土地逃避賦役的情況,深知賦役不均給朝廷的統治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因之,他積極致力於均平賦役的工作。然而官豪勢家總是通過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把賦役轉嫁到貧苦農民身上。官豪勢家不但通過詭寄、飛灑等諸種手法欺隱土地,又獨占肥沃的土地,卻只按低稅率交納很少的田租,不願為農民“分糧”和“為里甲均苦”。只要有志於清理賦役積弊改變不公正狀況的州縣正官著手於丈量土地或均平賦役,“勢家即上下夤緣,多方排阻”,使之不能有所作為。桂萼歷次任上,都致力於均平賦役。正嘉之際,他任成安知縣,排除多方阻難,終於完成了清丈土地的工作,成安“原額官民地二千三百八十六頃五十九畝九分”,清丈之後,“均量為大地二千七百八十一頃四分五厘”。丈地之後,桂萼“計畝征糧,民不稱累”,糾正了當地社民享無稅之田、屯民供無田之稅的不合理現象。桂萼看不慣官場中的貪污腐化,痛恨勢家豪強和地方官吏上下勾結、在征賦派役中營私舞弊的各種醜行,這就是桂萼屢忤上官下吏的社會原因。歷任丹徒、武康、成安等縣知縣、南京刑部福建司主事、翰林院學士、詹事府兼學士、禮部侍郎、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升遷之快,史不多見。所經各任都能端正風俗,抑制豪強,政績頗著。嘉靖九年十二月告老還鄉,不久病死私第,朝廷追賜太傅,謚“文襄”。譽“均平賦役,屢忤官吏”。著有《歷代地理指掌》、《明輿地指掌圖》、《桂文襄公奏議》等。

桂馥

清朝文字訓詁學家,山東曲阜人。他治學潛心於文字訓詁,曾用40年的時間,研究許慎的《說文解字》,撰寫了《說文義證》50卷。他與同時代的段玉裁齊名,世稱“段桂”。

桂彥良

名德,號清溪。明朝慈谿人。元鄉貢進士,為包山書院山長。改平江路教授,罷歸。章士誠、方國珍打算任用他,但隨後都沒有實行。洪武年間被征為公車,授太子正宇。帝經常出御詩叫他對詩,他每一次都能對得很工整。後來被升遷為晉王府左傅,帝曰:“江南大儒,唯卿一人。”於是改升為左長史。曾經上書太平十二策。帝又稱他為通儒。因老告還鄉。死後追謚為文裕。著有《清溪》、《清節》、《山西》、《老拙》等作品。

桂文燦

字子白。清朝廣東省南海人。道光舉人,光緒時期在朝廷做官,為官清廉,不用僕人,也沒有家人。公事、家事都親自動手。他的學說以博文、明辯、約禮、慎行為宗。著有《潛心堂文集》40多種。

桂中行

字履真,江西省臨川人,先世賈貴州,遂占籍鎮遠。為諸生。鹹、同間,積軍功,為知縣安徽,署合肥、蒙城、阜陽。曾國籓率師征捻,檄中行察勘蒙城圩寨。蒙城故捻藪也,中行單騎歷諸圩,曉以利害,擇良乾者為圩長。堅壁清野,寇無所掠。禮接耆老賢士,從詢方略。得通捻奸民簿記之,誅其魁桀數十人,豪猾斂跡。歲餘,威化大行。民陷賊及遠徙者,相率還歸。以功晉知府。調江蘇,筦揚州正陽厘榷。光緒元年,署徐州,以祖母憂去官。三年,宣城、建平民教閧,焚毀教堂。總督沈葆楨強起中行往治,中行謂:“民倡亂當治如律,然民所以亂,由教堂侵其地。今當令民償教堂財,而教堂還民地。”持數月,卒如中行議。內艱歸,服闋,檄治皖南墾務。皖南兵燹後,客民占墾不輸賦,至是清丈田畝,無問主客。客民噪,捕斬其魁,乃聽命。三歲事竣,增賦鉅萬。九年,補徐州。值水災,興工賑,修堤埝二百餘里。又濬邳州艾山河,築宿遷六塘埝,水患除,民以不飢。治徐十二年,課農勸士,盜賊衰息。擢岳常澧道,數月,遷廣西按察使,復調湖南。二十年,卒。中行所至有聲,官江南最久,民尤愛戴之。附祀徐州曾國籓祠。

桂質廷

湖北省武昌人,民國三年和民國十二年先後兩次到美國攻讀物理學。民國十三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沙雅禮大學、瀋陽東北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民國十五年赴武昌華中大學任理學院院長兼物理學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武漢大學創辦了電離層電波傳播專業,並籌建了武昌電離層自動垂直探測站和武昌電磁台。1961年10月在武漢逝世,終年66歲。

桂挹清

棟祖後耀公五房十九世,奕字派,桂林棲堂兄,化名黃國華,杉木桂畈人。原湖北省公路部門小職員,在桂林棲的影響下,回黃梅參加革命,歷任二區區長,中共黃梅縣委宣傳委員,中共六合縣委書記等職。解放後,任國家交通部科學技術局局長;文化大革命後,任交通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後離休。

桂林棲

桂林棲(1913—1971),棟祖後耀公五房十九世,奕字派,名耀清,化名黃本桂,杉木桂畈人。民國二年七月八日生,一九二六年秋入縣八角亭高等國小讀書,一九二七年入團,擔任兒童團長。一九三〇年轉黨,任赤衛隊宣傳員、黨支部書記。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中共黃梅縣委書記、中共舒蕪地委委員兼巢湖縣委書記、新四軍皖西大隊政委、皖西工委書記、鄂皖邊區地委副書記,渡江戰役桐城支前總指揮等職。建國後,歷任安慶地區軍管會主任、安慶地委書記、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長、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中共安徽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常務書記,唐山鐵道學院副院長等職,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歿於一九七一年八月二十八日丑時。夫人曾余,原名陳得瑜,原安徽省衛生廳廳長、安徽省政協常委。生子五:幼林、小平、建平、愛平、壽平,生女一:孟如。

郡望堂號

郡望

天水郡: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幽州郡:漢武帝劉徹所置的十三州之一。東漢時期治所在薊(今北京大興)。晉朝時期州治在渚(今河北渚縣)。唐朝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改為范陽郡。

燕郡:中國歷史上稱燕郡者有六:①漢高祖劉邦十二年(丙午,公元前195年),立皇子劉建為燕王,並為他設定了燕國,定都於薊。高后呂雉七年(庚申,公元前181年),劉建病逝,燕國除名,束地改置為燕郡,管轄薊州地區,故城在今北京市區西南。漢文帝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亦封劉澤為燕王,復置燕國。漢武帝元朔二年(甲寅,公元前127年),劉澤之子劉定國因罪自殺,燕國廢除,復改為燕郡。漢元狩六年(甲子,公元前117年),封皇子劉旦為燕王,又改郡為國。②三國後期曹魏黃國中年,改廣陽郡為燕郡,隸屬幽州,郡、州同管轄薊。曹魏明帝太和六年(壬子,公元232年),封其叔曹宇為燕王,改燕郡為燕國。③晉武帝秦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封司馬機為燕王,設定燕國,至八王之亂時廢國為燕郡。④十六國時期後趙國元年(己卯,公元319年),設定燕郡,隸幽州,郡、州同管轄薊。⑤十六國時期前燕國置燕郡,隸幽州,郡、州同管轄薊。其間,元璽元年~光壽元年(公元352~357年),定都於薊城。⑥十六國時期前秦國、後燕國,以及北朝時期的北魏王朝、東魏政權、北齊政權、北周政權,均設定有燕郡,皆隸屬於幽州,郡、州同管轄薊。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廢除郡,以所領縣隸皆屬幽州,此後不復有燕郡建制。

鬱林郡:即秦朝時期的桂林郡。秦末趙佗在嶺南割據,並桂林郡、象郡二郡之地建立了南越國。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重新調整郡縣設定,改秦朝時期的桂林郡為鬱林郡。鬱林郡的治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貴縣,其時轄境包括布山、安廣、河林、廣都、中留、桂林、譚中、臨塵、定周、領方、增食、雍雞等縣,轄地包括了今廣西南寧地區的大部分、柳州地區的大部分、玉林地區的北部、河池地區的東部和南部,百色地區的大部分,即今南寧市、柳州市、扶綏縣、崇左縣、寧明縣、天等縣、龍州縣、柳江縣、柳城縣、鹿寨縣、忻城縣、來賓縣、象州縣、武宣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合山市、玉林縣、平南縣、貴縣、桂平縣、上思縣、河池縣、宜山縣、鳳山縣、都安瑤族自治縣、羅城縣、百色縣、田陽縣、平果縣、田東縣、德保縣、那坡縣、靖西縣、凌雲縣、樂業縣等廣大地區。漢靈帝建寧三年(公元170年),鬱林郡太守谷永招撫烏滸族人十餘萬內屬,皆受冠帶,開置七縣。三國時期,孫權在嶺南地區初置廣州郡時,曾囊括了漢朝時期的鬱林郡南部,即今廣西田東、貴縣一帶。

堂號

天水堂:以望立堂。

幽州堂:以望立堂。

北燕堂:以望立堂。

桂林堂:以望立堂。

民祀堂:宋朝時有桂卿,原在南唐做銀光祿大夫上柱國,晉司空、靖邊總轄使。入宋以後,加檢校國子監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做了兩個朝代的官,清廉愛民,人民建廟奉祀他。

通用聯

四言

望出天水;

姓啟桂奕。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桂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棠陰比事;

國學蜚聲。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慈谿人桂萬榮,字夢協,慶元年間進士,官餘干縣尉,對豪強嚴而待百姓寬。後歷官建康司理參軍、朝散大夫、寶章閣直學士、常德知府。曾收集古人判案的事例,編成一本書,叫《棠陰比事》。“棠陰”,指周代召公南巡時,曾在甘棠樹下辦案,後用“棠陰”比喻惠政。下聯典指明代安仁人桂萼,字子實,號古山,正德年間進士,嘉靖初年由成安知縣升南京刑部主事。當時,他與張璁同僚,二人意氣相投,一起上疏論大禮,說:“非天子不能議禮;天下有道,禮樂必須自天子出。”又請求稱孝宗朱祐樘(世宗的伯父)為“皇伯考”,稱興獻王朱祐杬(世宗的父親)為“皇考”,深得世宗歡心,很快升任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宰相),參預機密。死後諡文襄。有《桂文襄奏議》、《輿圖記敘》、《經世民事錄》。國學,指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

六言

廷用堪稱良吏;

中行有號青天。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洪武間巢縣令桂廷用,以風節自持,教化大行,民物鹹阜。下聯典指清代湖南按察使桂中行,字履真,臨川人。廩生。鹹豐間以縣丞從軍。歷任均有聲績。尤慎於折獄。民號曰青天。善八分書,尤工畫蘭。

明代江南大儒;

慈谿古香先生。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太子正字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慈谿人。學識淵博,洪武帝曾說:“江南大儒,惟卿(彥良)一人。”下聯典指明代名儒桂懷英,慈谿人。以博學稱。方孝孺慕其名,學者尊之為“古香先生。”著有《桑榆稿》。

主事議成大禮;

治道首在正心。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桂萼於嘉靖年間任刑部主事,上疏議定大禮,甚合帝意。下聯典指明·桂彥良嘗曰:“論治道在正心,正心在懲忿室欲。”太祖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

八言及以上

折獄成書,棠陰比事;

蒙難守義,桂母達觀。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慈谿人桂萬榮(見《桂姓宗祠四言通用聯·棠陰比事;國學蜚聲》聯聯釋)。下聯典指宋謝枋得之母桂氏,桂氏尤賢達,自謝枋得逋播,婦與孫幽遠方,處之泰然,無一怨語。人問之,曰:“義所當然也。”人稱為賢母雲。

平盜功高,堅守退藏勁節;

宜民簡政,雅持淡素清風。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國子祭酒桂卿,有惠政,鄉立有廟祀之(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2、堂號介紹)。下聯典指宋代良吏桂南升事典。

參修永樂大典,功高望重;

自著潛心堂集,績顯名揚。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學者桂宗儒、桂宗蕃,為桂彥良的從子,皆善文學,均曾參加《永樂大典》的編修。下聯典指清代舉人、鄖縣知縣桂文燦,字子白,長於考證,所著潛心堂集》,凡四十種。

桂姓將軍

桂生芳少將

桂生芳(1915-1999),陝西省鹹陽市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6軍游擊隊分隊長、騎兵團連指導員。參加了勞山、直羅鎮戰役。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後任中共新正縣委軍事部部長,關中軍分區獨立團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留守兵團衛生處兼野戰醫院政治委員。1939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叄邊軍分區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龍江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東北野戰軍獨立9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遼瀋、平津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160師政治部主任,獨立207師政治部主任,公安部隊1師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公安第1師政治委員。回國後,任公安軍警衛師政治委員,公安軍第1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1959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後歷任第一防化兵學校政治委員,總參謀部防化學兵部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備區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9年2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桂紹彬少將

桂紹彬(1916-——),安徽省六安市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73師218團營部書記,紅31軍91師政治部秘書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司令部政治指導員,第772團政治處宣教股股長,第386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太岳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神頭嶺戰鬥、響堂鋪戰鬥、百團大戰。1943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岳軍區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軍區8縱政治部主任,第18兵團60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太原、扶□、西南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川西軍區副政治委員,海軍航空學校政治委員,中南軍區海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海軍南海艦隊第二政治委員,海軍第三研究院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顧問。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桂全智中將

桂全智(1943-——),四川省重慶市(今重慶直轄市)江北區人。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戰士、排長、參謀,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步兵第149師參謀長、師長,陸軍第13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軍長。2000年12月任成都軍區參謀長,2002年1月任解放軍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2001年晉升為中將軍銜。

桂永清

桂永清(1900年-1954年)國民黨將領,江西省貴溪縣鷹潭鎮(今鷹潭市)樓底桂家村人。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參加過第一次東征、第二次東征、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歷任師長、軍長、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國民政府國防部參謀總長,國民革命軍海軍一級上將,病逝於台灣。

桂姓藝人

桂綸鎂

桂綸鎂,1983年12月25日生於台灣,中國台灣電影演員。

高中就讀薇閣高中,大學畢業於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2004年9月前往法國里昂第三大學交換學生。高二時出演《藍色大門》當中的“孟克柔”,跨出了她人生第一步表演生涯。2007年,在周杰倫電影導演處女作《不能說的秘密》中的擔任女主角。2008年,出演徐克導演的電影《女人不壞》,在其中顛復自己一貫的清新形象,以個性十足的搖滾歌手形象登場。2012年,憑藉在影片《女朋友男朋友》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4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殊榮。

桂雨蒙

桂雨蒙,女,1988年出生,喜歡傷感、慢節奏的城市民謠。 2013年8月登上《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的舞台,成為第五期學員。來自遼寧撫順。最終桂雨蒙加入了汪峰戰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