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不等的五種性是由眾生阿賴耶識中所藏的種了所決定,是先天具有的,永遠不變更。五性中前三性先人具有善性,是經過一定的修行和宗教實踐實現佛教理想的根據。而第五種性則生來不具善性,是天生的惡人,不能成就佛果。後成為中國佛教法相宗的基本宗義。
相關詞條
-
五教
五教是孟子所說的五種教育。《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朱熹...
五教釋義 判教用語 -
彌勒五論
彌勒五論,即彌勒菩薩(一雲,彌勒為與無著、世親同時代或稍早的一位論師)所說的五部論典。但漢傳與藏傳有所不同。漢傳彌勒五論:《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經論...
簡介 《辨法法性論》 《辨中邊論》 《寶性論》 《大乘莊嚴經論》 -
直指覺性赤見自解
《直指覺性赤見自解》是由蓮花生大師編寫,劉立千翻譯的一本圖書。
直指覺性赤見自解 -
一性皆成
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又稱一切皆成。為‘五性各別’的對稱。法相宗等三乘家認為無性有情、定性聲聞、定性獨覺等三種眾生不能成佛,且立無餘界永滅之說;...
-
地獄名號品第五
《地獄名號品第五》出自佛教經典《地藏經》。這一品講述了普賢菩薩請地藏菩薩講一講閻浮提世界的地獄名號及惡報的事情。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品譯文 作品評析 出處簡介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三期)
的信仰方向,逐漸淪落為宗教性的流行文化與消費行為;甚至公開的讓這類活動變質...悟後修證之層次。 大慧宗杲云: 故宗杲盡力主張:若法性不寬、波瀾不闊...其印證之故,便生誹謗之心。如斯之人,皆是性障深重之薄福人,焉有悟緣?宜其...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八) 隨 緣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四) 學佛的覺醒(連載八) -
夢溪筆談夯
經略使日,新一廳,謂之五司廳。延州正廳乃都督廳,治延州事;五司廳治鄜延路軍事,如唐之使院也。五司者,經略、安撫、總管、節度、觀察也。唐制、方鎮綿帶...
夢溪筆談 前言 夢溪筆談序 卷一故事一 卷二故事二 -
三類境
相關書籍介紹中國大百科全書(佛教篇)性境(實境)具足五義:一為有實用...實用,猶雲有實體;二為自種生;三為仗質;四為現量(感覺)所證;五為性與系...而量知者,此之謂性境不隨心。第八識與眼識等五識之全部相分及第六識之一部...
-
十句義
是名業性。地性等亦如是。無說句義云何謂五種無名無說句義。何者為五。一未生...歡喜,(三) 令僧安樂,(四)未信者信,(五)已信增長,(六)難調者調...義論有十句義。一者實二者德三者業四者同五者異六者和合七者能八者無能九者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