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出安新縣城西北9公里,就是三台鎮。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在戰國時代,三台位於燕趙兩個諸侯國的分界線上,據《城中冢記》記載:“燕趙分易水為界,築三台城登降以耀武。”“三台城”就在今天的三台鎮,在當時是燕國邊界上的軍事要地。在西漢末年的農民大起義中,赤眉軍曾在此築城起兵。北宋年間,這裡是大面積的水淀子和沼澤地,長滿了蘆葦,宋軍當年就是藉此阻擋住兇猛的契丹鐵騎。元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因,號靜修先生,容城人,一生安貧樂道,淡泊名利,在三台鎮隱居授徒達25年之久(當時三台屬於容城),聲名遠播,元朝仁宗皇帝曾御賜扁額“靜修書院”。如今的三台鎮依舊是一個很大的市鎮,這裡有著30多年的製鞋歷史,家家都辦有鞋廠,有“北方鞋都”之稱,其繁華熱鬧堪比縣城。就在一家鞋廠的院子裡,一座磚塔巍然聳立,令剛下車的記者吃了一驚。
劉德和是山西村人,多年來苦心孤詣整理古塔和劉氏家族的歷史資料。記者一行在他的帶領下走進這座古塔。這是一座八角形空心磚塔,高七層15米,坐北朝南,除了頂端的塔剎一半塌落之外,其餘部分基本保存完好。每一層的出檐部分都是磚仿木的檐椽,其上覆瓦,形成塔檐,塔檐各角均伸出青磚雕刻成的龍頭,拙樸渾厚。劉德和說,古時候,每個角上還掛有風鐸,微風吹來,幾百米外都能聽到清脆悅耳的鈴聲。除了底層,其他六層的塔身敷以白灰,每一層東西南北四面的中間部位,各設定一個假門,遠遠望去,整座古塔粉牆黛瓦,古樸淡雅,頗有傳統水墨的風韻。塔身底座和第一層,均飾有精美的磚雕,或者是喜鵲登梅等吉祥花鳥,或者是麒麟等瑞獸,雕刻手法是深浮雕,風格細膩繁複,具有極強的裝飾效果,使整座古塔在典雅、莊重之外別有一番玲瓏、靈動之美。撫摸著這些律動的線條,我感到古代的匠人真是偉大的藝術家,他們把自己的全部心力傾注到一磚一石、一刀一斧上,賦予冥頑的磚石以生命的氣息和溫度,慰藉著芸芸眾生悲苦的心靈,即使時光飛逝數百年,猶使人感動不已。
塔的底層南面有一個券門,門罩上飾有盤龍、祥雲、花卉,再上方是藍底白字的匾額“五印浮圖”,渾厚流暢,十分醒目。據劉德和說,室內四周曾經有彩繪壁畫,迎門位置有觀音菩薩像,文革期間被白灰覆蓋,如今這些精美的壁畫恐怕已經損失殆盡了。室內上方是穹窿頂,中間有洞,可達二層,洞口周圍有龍環繞,栩栩如生,如今也蕩然無存了。劉德和說,塔頂正上方有“三台文筆”的題字,見證著三台古鎮的一縷文脈穿越古今。這座古塔就這樣在閱盡滄桑之後聳立在鬧市中,宛如一位高逸的隱士,俯視著芸芸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