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二胡頌,即《二胡頌》,是篇辭賦作品。作者,是著名女辭賦家-陳秀冬。二胡始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寧代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元代《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
全文:
序:二胡始於唐,其淵源久遠,初源於北,稱為“奚琴”。唐詩有雲之,“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此可證自唐胡琴就已有之。//胡琴古以嵇琴稱之,乃由紫檀木為筒、以赤鏈蛇為琴皮、弓弦乃由馬尾所制、其琴桿、琴頭、琴軸、琴馬均也以木製之。其胡琴以木為主體,木以紫檀木為上品,此木生於深山,吸日月之精華,承玉露而長成。閒猿野鶴,戲耍乎其間。春鵲秋蟬,棲枝而長呤兮。惟細查其木,幽香而高雅,可謂貴而不驕兮。//制胡琴如火不思,卷顧龍首,精工細刻,夔妃準法。帶以雙弦,雙弦大小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結之。此琴奏之音域廣泛,造行獨特、內涵深遠。或獨奏,或合奏,或入於朝堂之中,或入於殿堂之中,或入於劇院之中,皆倍受世人喜耳。//於是乎方家名人,乃奏出天賴之音,若乃徐聽其曲度兮, 感其音色之美兮,時而狀美,則如黃河一瀉千里、氣勢宏偉、寬廣壯麗;時而柔美,則如行雲流水,自然和諧、愉悅歡快。時而悽美,悲傷悽慘,愁怨哀嘆。時而歡快,愉悅甜美、流暢如歌。時而 詼諧,清新活潑、令人開懷。時而悲憤,撕心裂肺,激烈如洪。感其揉弦之美兮,時而滾揉、高低有律,細膩纏綿。時而壓揉、渾厚紮實、音波激昂;時而滑揉、詼諧歡快,婉轉如歌;時而摳揉,如泣如訴。//故聽其高音,則如行雲流水,輕快活波,若柔情無依之女子也,聲其妙,則優雅柔美,婉轉纏綿。故聽其低音,則如悲風拂捎,哀怨淒婉。若盼夫無歸之婦人也、其悲聲,則淒涼哀嘆、酸心傷懷。//終詩卒曲,尚餘音兮,琴人合一,琴心相映,音意交融,心隨意念, 隨心而動,自由馳騁。
賞析:
《讀寒池青蓮最新辭賦力作【二胡頌】感懷》【作者:日不落2006.12.29.凌晨】——寒池青蓮,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原來竟然是個女兒家,緣於其真實名字叫---陳秀冬,乍看其名字酷似男兒;讀其文字,更深信不疑!若如此,當真唯美浪漫地迂迴了一回呢?恰恰好比她一樣典雅的最新辭賦力作【二胡頌】那樣"幽香而高雅,可謂貴而不驕兮"。一個辭賦作家的個性絕對回體現在其文字創作的文字成果之中,而這個閩山泉水的女孩,也許崇拜一種人生的禪學意境"明鏡台中菩提樹,般若門裡青蓮花"。因此她這篇【二胡頌】顯然與其其他辭賦作品(例如【茶賦】、【中秋感懷賦】、【德化賦】、【神香賦序】等等)最為凸現與眾不同的味道。假如說"高山流水"的故事千古流傳不息,那--紫檀筒、赤鏈皮、馬尾弦--的二胡,所承納的"春鵲秋蟬棲枝意、閒猿野鶴深山露"自然地前世就埋藏了"二泉映月"的纏綿淒婉。佛前的青蓮,其筆風略微隱逸於此吧。福建,是個出走私犯的熱土,更是孕育才女的熱土。泉州,自古就存在著深厚的海洋文化的根基,既有外來文化的烙痕,也傳承其本土文明的遺風。就像海洋那樣寬闊的胸懷與潮水般不停息的人文意識形態,集中地交織在這個女孩身上靈魂最深處。倒也難怪活生生一個漂亮的女娃娃寫那些帶著之乎者也的不可思議的古典文字這種怪而不怪的人文現象了。那么,讀完【二胡頌】倒也溫柔如風起來。但是她寫道"初源於北",而其中國最南邊一女子因何得以喜歡並以文字讚嘆之呢?此間之差異甚匪夷所思啊。俺這個對古典音律"宮、商、角、徵、羽"絕對門外漢的人,認為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色--青、赤、黃、白、黑;五音--宮、商、角、徵、羽;五行---金、木、水、火、土這些是有內在樸素的哲學聯繫的。換言之,青蓮的情感世界,或許與此中的青字不謀而合,宮和金,則反證出她喜歡一種典雅清麗淡遠而華貴的語言風格與文體風格了。在網路文學裡,我因為某種原因,離開了"峨眉山月文學網",結識了辭賦大師潘承祥先生,才有機會第一次讀到青蓮的文字。記得,有次在QQ里與之說了幾句,僅僅一次。當時,她正下載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知道,她喜歡音樂,更接近於古典的。於是,擅長文字的這個女子,寫該賦就順理成章了吧。在中國古代樂器一般分為管樂和弦樂兩大類。弦樂則多用絲弦和容易產生共鳴的木材製作。所有的管弦樂器古代合稱為"絲竹"、"管弦"等。其中弦泛指琴瑟等樂器。明代,李贄《哭懷林》詩:"交情生死天來大,絲竹安能寫此中。";劉禹錫《陋室銘》"唯吾德馨"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所以青蓮藉助本賦無非是說自己的人生品格如絲竹罷了,風可以聯想到很多。人生因相遇而美好,朋友因相助而情深。是的,這個那孩的父親,一位出色的公路員工,很早地去世,興許給她心理以一種難以排遣的背景,那她寫此賦肯定是寄託一種人生的情感,雖然從字裡行間完全寫的是關於二胡的說明性質的文字。她真的"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唐·王維)"嗎?真的"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宋·趙師秀)"嗎?我不知道!我們且看她其中一段文字,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原文是:"故聽其高音,則如行雲流水,輕快活波,若柔情無依之女子也,聲其妙,則優雅柔美,婉轉纏綿。故聽其低音,則如悲風拂捎,哀怨淒婉。若盼夫無歸之婦人也、其悲聲,則淒涼哀嘆、酸心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