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拜禮

二十四拜禮

二十四拜禮,用於祭祀活動,又稱二十四拜。

基本信息

簡介

二十四拜禮也叫“大禮”。為祭祀祖先、求神拜佛、拜見父母長輩、舉行婚喪禮儀活動時所行 。共磕二十四個頭,故稱“二十四拜”。現在主要用於祭祀活動

具體要求

地區不同,具體的情況不同,主要有以下幾種:

前7 後8 中9拜 就是24拜,向左右頂謝者和司禮施禮之後,回到正位,在蘆席中間站定,彎腰一揖,挺直身子,邁步右跨至祭桌右角,先作揖,再下跪,挺直身子,再叩頭觸地,然後站起作揖,算是完成一拜之禮。接著邁步,作揖,叩頭,作揖。三拜之後,才行到香案前,作揖下跪,上香,祭酒,叩頭,起身,作揖,右側身後退至祭桌左后角一禮,再退一步一禮,至祭桌左前角一禮,退回原位一禮。這樣循環三個回合,共磕二十四個頭,故稱“二十四拜”。

1、行禮者就位。拜、拜、拜。前進入香案前。叩、叩、叩、叩。平身。移至盥洗處。盥洗後。回到香案前。站。破供。三上香(由傳遞者甲將香案上的香分三次遞給行禮者。行禮者接香供後。雙手把香豎直由下而上舉至胸口略停。在上舉到與雙眉平。稍停後。往下放至胸口略停。之後往左遞給傳遞人乙(如此共三次);跪。獻三爵。把酒杯端平。上舉與口平(動作與三上香同);獻麵食。留箸;獻羹湯。去箸;獻銘寶。上舉與心口平(動作與前同);起立。往右後方退一步拜、拜、拜。前進一步。拜、拜、拜。再前進一步拜、拜、拜。往左跨一步至靈前。跪。叩。復興。再往左跨一步拜、拜、拜。往後退一步拜、拜、拜。再往後退一步拜、拜、拜;往右跨一步。到就位處。拜、拜。進一步至香案前。跪、叩、叩、叩、叩。拜。至靈前。痛哀。(叩是磕頭。拜是作揖。叩拜禮主要是兩個動作。)

2、二十四拜又一種“請()府()親戚棚下司光。”答曰:“有遠客。”接曰,“皆是客。”“請,所有行禮者按序、列隊就位。” “奠酒點火!”全體作揖下跪磕頭。“請,請上香!”一人(或兩人左右)出列(其餘人跪著)向後轉作一揖(佇列里若有長者)再轉過來向右跨一步,直向前每行一步作一揖,或者跪下磕一頭,或每行三步作一揖叩三頭,共行十二步扣頭十二,至祭桌(十二步也可走成s型)向左跨一步至香案前,拜,叩、叩、叩、叩。平身,移至盥洗處,盥洗後,回至香案前。站,破供,三上香。(由傳遞者甲將香案上的香分三次遞給行禮者。行禮者接香後,雙手把香豎直由下而上舉至胸口略停,再上舉至與雙眉平,稍停後,往下放至胸口略停,之後往左遞給傳遞人乙,共三次。)跪,獻三爵,把酒端平上舉於口平。(動作與三上香同。)三獻銘寶,上舉與心口平。(動作與前同。)起立,往右跨一步,前進一步,至靈前,拜,叩、叩、叩、叩,痛哀三聲!(莫過哀。)起立,往後退一步,再左移一步,至香案前,拜,跪,叩。往左跨一步,後退下,一步一揖或一跪一叩或退三步一揖叩三個頭共十二步。再向右跨一步,回到原就位處,轉向後作一揖。(入列)“請起”(全體)“典酒點火”拜,跪,叩。“請起”。孝子叩謝,待客的帶進客屋。

在淮北民間喪事,比較近的親屬有講究的的如娘家侄子,閨女婿,拜把子的等等要會二十四拜先人,所謂二十四拜就是24個頭,剛開始磕頭的地方有6個,四個角12個,中間3個,上殿3個),只是二十四拜比較麻煩,要會拿架子,拜的要穩,有時候跪的膝蓋疼,俗稱赫茲身子,也叫斗身子,首先要先穿孝衣,接著擺合子,農村幫忙問事的要先喊棚宴齊不,裡邊的說齊,外邊的老知喊請客燒紙,接著客人就進靈棚,先哭三回,(左手掌貼腹部,右手貼額頭),隨著老知的三聲請,客人作揖下跪(作揖上不過頂,下部過膝),老知三聲請,客人扣三頭,(有的老知會喊首叩頭,再叩頭,三叩頭,各地風俗老知懂的還不一樣),接著主客起來,老知喊左上拜,客人向自己右右手上角斜走三步,老知三聲請,接著叩頭,手叩頭,在叩頭,三叩頭,作揖後,老知喊左下拜,客人向後退三步接著同上,完畢後,老知喊右下拜,客人斜走三步,。。完畢後,老知喊右下拜,客人後退三步,完畢後,老知喊中拜,客人向自己最初叩頭的地方向前一點位置斜走三步,禮畢後,接著就是上殿了,上殿三步,如果發現叩頭的凳子靠近桌子太近,要用腳勾一下,防止磕頭,頭碰桌子,跪在凳子上,第一個老知會喊稟香,總共兩次,旁邊的人會遞給你香筷,客人雙手接過香筷,要敬一下兩手從下舉到額頭,然後雙手遞給右邊的人,總共兩雙香筷,接著是秉香燭兩根,都是分批敬的,接下來是酒兩杯,最後有的要秉拜合,禮畢,叩頭三個,老知會喊首叩頭,在口頭,三叩頭,作揖後,老知喊後退三步,接著在3個頭就是24拜完成了,禮畢後客人從左邊入靈堂,右邊出來,,整個24拜需要1個小時左右,另外特別提醒一下如果和自己一起去的有自己的兄長或者父輩要在上殿之前給他們作揖或者叩頭一下喔三六九類似,也就是九個頭,上殿程式一樣.

二十四拜按步位分前中後三個步位,禮拜數分前七後八中九拜,前七拜中間第四拜時到貢案桌敬香,中九拜時第五拜時到貢桌敬酒,後八拜時第四或第五拜時到貢桌送紙錢。三里不同,十里改規矩,一家之談,見笑。

一般是兒女行的,兄弟姐妹12拜。 二十四拜禮也叫‘大禮’。行禮時須有嗩吶伴奏。行禮者面對供桌,從東南始,作一揖,四叩頭,站起;左腳向左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頭,站起;右腳向右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頭,站起。右腳向右後方退一步,作一揖,四叩頭,站起;左腳向左後方退一步,作一姆,四叩頭,站起;右腳向右方平邁一步,作一揖,四叩頭,站起。因其共叩拜二十四下,故稱‘二十四拜’,由此可見清代禮節之繁縟。

誦詞

(左)女子拜年(右)男子拜年(左)女子拜年(右)男子拜年
一、就位過程中的十二步可誦十二個典故

一步邁開一橫長,單刀赴會關雲長;兩步二字分陰陽,前後出師表衷腸;
三步好比三桿槍,桃園結義劉關張;四步四方四垛牆,瓦崗兄弟去投唐;
五步盤腿向東望,子胥過關投吳王;六步三點中間長,楊景忠心保宋王;
七步七星掛北方,鄭和航海下西洋;八字峨眉兩分張,宋朝賢王趙德方;
九字彎彎龍尾長,韓信山前排戰場;十字橫擔一架梁,勾踐臥薪把膽嘗;
十一寒冬雪花揚,蘇武牧羊北海旁。十二走完路茫茫,少年甘羅為丞相。
(若是女的為:)
一步邁開一橫長,文成公主去西藏;兩步二字分陰陽,孝親溫席數黃香;
三步好比三桿槍,梨花被貶到寒江;四步四方四垛牆,昭君出塞離家鄉;
五步盤腿向東望,則天稱帝為女皇;六步三點中間長,紅玉金山擂鼓忙;
七步七星掛北方,天上織女會牛郎;八字峨眉兩分張,仙姑持笊戰龍王;
九字彎彎龍尾長,仙女思凡降下方;十字橫擔一架梁,文姬歸漢美名揚;
十一寒冬雪花揚,北送寒衣小孟姜;十二走完路茫茫,楊門女將討夏王

二、在親友上奠過程中。低誦詞

水有源, 木有本, 人有來歷。 人之初, 性本善,告白兒女。
高曾祖, 父而身, 血統直系。 身而子, 子而孫,宗脈承繼。
自子孫, 曾玄孫, 九族門第。 揚名聲, 顯父母,前後光裕。
長幼序, 友與朋, 弔唁親戚。 兄則友, 弟則恭,安葬穸。
紙飛灰, 白蝴蝶, 翻番異議。 莫過哀, 哀到止,請客休息。

拜禮

二十四拜禮二十四拜禮
古時男子行禮,要作揖並扣拜,女子則不必(各地有異,有些地方則是男子行拜禮,女子作揖即可)。
一、八拜禮用以君臣,兄弟結義 。
二、魯西十二叩:“短十二叩”的順序是:入場先作揖打躬,跪地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直行(路徑長的話,走步時可以作揖打躬)至祭台前、作揖打躬、分次接過台案上的三炷香自左低起上揚傳遞至右、作揖打躬、直跪下以後接酒,(接酒是高接低傳,意為祭奠亡靈)三盅酒遞完,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回身至入場地點,作揖打躬、跪地哭拜三聲、四叩首、起身打躬作揖。禮畢。退場時事主家還會給你叩首道謝,假如事主陪客以你的長輩為主,這時還要回叩首表示尊重。禮節雖然繁瑣,只要掌握規律也好操作,記住行步必有作揖,叩首位置和數目不錯就行。“十二叩單上香”就是把入場的四叩首改為一叩首,三柱香坼分為三次往返,每次的起點補上一個叩首,剛好湊夠起點的四叩首。
三、二十四拜禮也叫“大禮”。為祭祀祖先、求神拜佛、拜見父母長輩、舉行婚喪禮儀活動時所行 。
四、三十六拜禮在瑤族仍然流傳,他們實行若無事“男嫁女當”就是在接親儀式上不見新朗,新郎要到晚上正式拜堂時才公開亮相,拜堂儀式,新娘不下跪,只作輯,而新郎即時行九叩三十六拜禮。
所謂九叩三十六拜大禮,並非集中在一次。而是將九叩和三十六拜分為九份,每份一叩四拜。具體流程也各有差異:1、大門外,2、大門內,3、中院,4、大堂,5、大堂――神位,6、大堂――岳父母,7、出大堂,8、婚房外,9、婚房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