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經歷
劉易斯(A.Lewis,1954)較早地揭示了開發中國家並存著農村中以傳統生產方式為主的農業和城市中以製造業為主的現代化部門,由於開發中國家農業中存在著邊際生產率為零的剩餘勞動力,因此農業剩餘勞動力的非農化轉移能夠促使二元經濟結構逐步消減。此後費景漢、拉尼斯(H.Fei & G.Ranis,1964)修正了劉易斯模型中的假設,在考慮工農業兩個部門平衡增長的基礎上,完善了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的二元經濟發展思想。這樣劉易斯—費景漢—拉尼斯模型就成為在古典主義框架下分析二元經濟問題的經典模型。出於對劉—費—拉模型的反思,喬根森(D.Jogenson,1967)力圖在一個新古典主義的框架內探討工業部門和農業部門的發展問題,哈里斯特和托達羅(Harrist & Todaro,1970)則拓展了開發中國家產業間的勞動力流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