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獅圖

【九獅圖】又稱九獅舞,1924年山東省即墨城北閣里村民借鑑雙獅舞編排而成。12名演員中,4人扮成2隻母獅,7人各扮1隻子獅,1人執繡球,在熱烈的鑼鼓聲中,7隻子獅環繞2隻母獅歡騰跳躍,執繡球者穿插其中。其表演有各種程式,通過一連串的舞蹈動作,表現獅子的氣質、神態和性格。九獅圖的表演屬硬架子燈舞,要求演員具備一定的武功基礎。

名詞解釋

由祭祀胡公發展起來的方岩方化廟會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俗稱“迎案”或“打羅漢”的廟會,其實是規模宏大的民間體育文藝大會演。

傳統節日

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到九月重陽節前後,永康及周邊市縣的民眾以村為單位組成“羅漢班”,按排定的日期到方岩表演,高潮時,一天有四五十丈“打羅漢”隊伍上方岩拜胡公,各村各顯絕技,異彩紛呈,蔚為壯觀。有的打拳舞棍,演練十八般武藝;有的吹拉彈唱,載歌載舞。表演項目有十八蝴蝶、九獅圖、十字蓮花、啞胡瘋、三十六計、九串珠、腰鼓等等。這是相沿成習的民間娛樂健身活動,是農民自己的盛大節日。其中不少優秀傳統節目如十八蝴蝶、九獅圖已走出方岩,走出國門,成為世界級的民間藝術瑰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