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獅簡介
![(2圖片)線獅九獅圖](/img/7/465/nBnauM3X4UTO4YTNxkjN1kzM0MTM4AjM5IDMwADMwAjMxAzL5Y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九獅圖”是永康市民間舞蹈獅子舞中的一種,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民間性、地域性等藝術特色,並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與深遠的藝術影響。因此,對“九獅圖”的傳承與發展,便具有繼承發展傳統的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戰略意義。
線獅淵源
![(3圖片)線獅九獅圖](/img/9/f6d/nBnauM3XyYDO5YjNxkjN1kzM0MTM4AjM5IDMwADMwAjMxAzL5Y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石橋頭村線獅九獅圖百年聞名,飲譽中外,被譽為"東方一絕"九獅溝位於永康北部唐先石橋頭村,沿永東二線距市區十八公里,景區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風光旖旎。
線獅九獅圖,又稱九獅舞。是即墨民間藝人於1924年創作編排的,第二年的元宵節期間首次於即墨城演出,深受民眾歡迎。此後,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節目保留至今。
九獅圖的表演陣容由12人和9隻獅子道具組成,其中4人手執2隻"母獅",7人各執1隻"子獅",另1人手執繡球,引誘獅子起舞。群獅舞動時,配以歡快激越的鑼鼓聲伴奏,7隻"子獅"環繞2隻"母獅"合著節拍,歡騰跳躍,
![線獅](/img/5/3b1/nBnauM3X0QjN2YzNxkjN1kzM0MTM4AjM5IDMwADMwAjMxAzL5Y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九獅圖的表演形式分"走街""圓場"兩部分。"走街"為行進舞蹈,在行走過程中表演"龍擺尾"、"扭繩"、"雙對獅"等動作。"圓場"是就地表演,主要有"四門斗"、"繡球戲獅"、"群獅撲球"等舞蹈動作。
線獅表演
永康“九獅圖”“華夏一絕”全國民間藝術銀獎等榮譽。 “九獅圖”是永康市民間舞蹈獅子舞中的一種,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民間性和地域性等藝術特色,並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與深遠的藝術影響。
“九獅圖”表演時,9隻獅子和1個彩球全由幕後的11名女子通過38條20多米長的縴繩"遙控指揮",其難度比木偶戲、皮影戲要高得多。通常在激越的鼓樂聲中,獅王率先跳出,它上下撲騰,左右跳躍,銜住長桿上的彩球,歡舞一陣 ,再引帶獅籠中的4隻小獅子。小獅子在獅王的帶動下,扭頭擺身,跳腳抓癢。緊接著,籠頂上方又躥出兩隻守門獅,7獅群嬉群舞。最精彩的是獅籠上方的一個彩球突然打開,竄出2隻幼獅,慢慢爬近獅王,讓獅王親密撫愛。9獅群嬉群舞不但有條不紊,步調一致,而且撲騰、跳躍、抓癢等動作都活靈活現,傳神入化,栩栩如生。每當人們嘖嘖稱奇,看得如痴如醉之時,獅王開始呼風喚雨,吞雲吐霧,獅籠頂正在戲珠的龍嘴吐出陣陣水珠,演出場地頓時甘霖普降,這取自“風調雨順”的好兆頭,更增加了其神奇色彩。 1999年,經過重新整修的“九獅圖”以電視專題片的形式,傳送到美國斯科拉有線電視網播出,這一獨具特色的中國民族民間藝術真正衝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