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乙僧,于闐國(今新疆和田)人。尉遲乙僧,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唐代初期。尉遲乙僧在繪畫藝術上受其父影響,20歲左右以其較高的畫藝,被推薦到唐朝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頗受重視。儀鳳二年 (677)在長安寶光寺東菩提院畫《降魔變》等壁畫。長安二年(702)前後,在長安慈恩寺塔下南門畫《千缽文殊》、《功德人物》和《濕耳獅子》等壁畫,被譽為“精妙之狀,不可名焉”。其父尉遲跋質那,為于闐國著名畫家,善畫宗教故事、異族人物、飛禽走獸等;於隋代進入中原地區,因畫藝超眾而聞名於時,到了唐代仍享譽畫壇,人稱大尉遲。尉遲乙僧在繪畫藝術上受其父影響,20歲左右以其較高的畫藝,被推薦到唐朝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頗受重視。貞觀初年被授為宿衛官,後又被襲封為郡公。儀鳳二年 (677)在長安寶光寺東菩提院畫《降魔變》等壁畫。長安二年(702)前後,在長安慈恩寺塔下南門畫《千缽文殊》、《功德人物》和《濕耳獅子》等壁畫,被譽為“精妙之狀,不可名焉”。神龍元年(705)後,又在長安罔極寺(又名興唐寺)繪製過壁畫。
翌年,其在長安的住宅建為奉恩寺,尉遲乙僧將于闐王族的供養像畫在寺內。另外,他還於景雲元年(710)前後在長安 安國寺畫過壁畫。尉遲乙僧善畫宗教故事、人物肖像、神話風俗、花鳥走獸等,大都取材西域各民族人物及鳥獸形象。他善於處理複雜多變的畫面,構圖布置宏偉奇異、匠意極險,頗有奇處。
尉遲乙僧所畫人物,生動傳神,身若出壁。畫《降魔變》,人物姿態,千怪萬狀,被稱為奇蹤。在表現手法上,他將西域和中亞藝術的表現形式,與中原地區傳統的繪畫技法相結合,使唐代的繪畫藝術得到了豐富和發展。其人物畫“小則用筆緊勁,如屈鐵盤絲;大則灑落有氣概”。又長於色彩暈染,沉著濃重,而具有立體感,被稱為凹凸畫法。唐人竇蒙評他:“澄思用筆,雖與中華道殊,然氣正跡高,可與顧(愷之)陸(探微)為友,”說明他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