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組成:丹參9克,綠茶3克。
功用:活血化瘀,清心,化痰。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等的治療與預防。
製法:將丹參製成粗末,每取9克,加綠茶3克,放熱水瓶中,沖入半瓶沸水,鏇緊瓶塞10分鐘後,可代茶不拘時頻飲。
宜忌:孕婦及無瘀血者慎用。
丹參為唇形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柱形,棕紅色,含丹參醌、皂甙元、維生素E等成分。它具有擴張冠狀動脈、鎮靜、降壓、降低血糖的作用。每次6克,切片後用開水沖泡代茶飲,喝至滋味清淡為止。每日1~2次,適用於冠心病的預防和治療,是性狀平和的一味保健飲料。
按語:冠心病、心絞痛類似於中醫的胸痹。丹參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因而它適用於心脈瘀阻、胸陽閉塞的胸痹。現代臨床研究認為:丹參在治療冠心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遷延性肝炎、晚期血吸蟲病、肝脾腫大方面,不僅療效比較滿意,而且心電圖檢查報導,服丹參後有半數以上得到改善。冠心病的治療和預防,一般多服用以丹參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丹參片和沖劑,這說明本品擴張冠脈的作用是顯著的。綠茶功能清心神,化痰濕,《唐本草》說它有“祛疾熱、消宿食、利小便”的作用。現代研究提示,茶中的咖啡鹼有擴張心血管、增強毛細血管的功能;其多酚類物質還有降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並能及時防治膽固醇升高、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塞等冠心病、高血脂症。用丹參配茶葉,顯然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症比較理想的茶劑。
植物形態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莖高40~80cm。葉常為單數羽狀複葉;小葉3~7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輪傘花序6至多花,組成頂生或腋生假總狀花序,密生腺毛或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花萼紫色,2唇形;花冠藍紫色,筒內有毛環,上唇鐮刀形,下唇短於上唇,3裂,中間裂片最大。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於山坡草地、林下、溪旁。主產山東省、四川省、山西省、河北省、江蘇省、安徽省。
採制:春、秋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
性味: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肝脾腫大、心絞痛。
性狀:本品根莖短粗,頂端有時殘留莖基。根數條,長圓柱形,略彎曲,有的分枝並具須狀細根,長10~20cm,直徑0.3~1cm。表面棕紅色或暗棕約色,粗糙,具縱皺紋。老根外皮疏鬆,多顯紫棕色,常呈鱗片狀剝落。質硬而脆,斷面疏鬆,有裂隙或略平整而緻密,皮部棕紅色,木部灰黃色或紫褐色,導管束黃白色,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澀。栽培品較粗壯,直徑0.5~1.5cm。表面紅棕色,具縱皺,外皮緊貼不易剝落。質堅實,斷面較平整,略呈角質樣。
劑量/用法用量:9~15g。
化學成分

功效

丹參活血祛瘀作用亦非常廣泛,尤以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套用。對於這一點,《本草綱目》中就有詳細記載!惟藥性寒涼,用於血熱瘀腫病症尤為適宜。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2.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躁等症。
丹參性寒,入血分而能涼血,入心經而能清心,故可用治熱入營血、身發斑疹,以及神昏煩躁等症,常與鮮地黃、犀角、玄參等藥同用。
3.用於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丹參還有養血安神的作用,用於心悸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契約用。
此外,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腦血栓、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迅速緩解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胸悶、頭痛、頭暈等症狀;有效防止中風、偏癱、猝死等心腦意外的發生。
植物栽培
選地整地
地質地勢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地塊種植。平地要作排水溝;山地、嶺地宜選向陽的低山坡,坡度不宜太大,10°~30°較好。土壤有機質含量應大於8以上。PH值為6.5~7.5之間。
整地施肥
丹參根深,入土約33cm以上。因此,在前作收穫之後,深翻土壤35cm以上,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500~3000kg,加過磷酸鈣50kg9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栽前,再翻耕1次,整細把平,作成1.3m寬的高畦,四周開好深的排水溝,以利排水。
栽培方法
選苗栽培丹參栽苗成活率較高,容易達到苗全、苗旺、苗壯,產量高且穩。春栽於4~5月,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cm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大面積栽植的,也可半機械化作業,即機械開溝,人工散苗,機械覆土並鎮壓。
種根栽培選擇用種子繁殖的,生長1年、健壯、無病蟲害的丹參根段,大小粗細分開,分別截成5cm長的段;將整好的地做成80cm寬的高壟,按株行距25~30cm×30~40cm挖穴,穴深4~5cm,將截好的根段,浸泡於生根粉溶液中30分鐘,邊撈起邊栽植,每穴直立順栽或斜栽1~2段,不要倒栽,栽後覆土4~5cm,再將周圍土壤壓實,保持土壤濕潤,15天左右即可出苗。大面積種植的,可半機械化作業。
田間管理
鬆土除草丹參前期生長較慢,要及時鬆土除草,一般在封壟前,結合追肥進行1~2次,封壟後要及時清除雜草。
及時追肥可在6月中旬畝追施硫銨50kg。在植株側面開淺溝撒施,然後覆土。
防治病蟲丹參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和地老虎。根腐病發病後使根部發黑腐爛,地上莖葉枯萎死亡,6~8月多雨高溫季節易發生此病。防治上可及時排水,忌連作,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地老虎危害嫩苗,可用3%馬拉硫磷粉劑1∶10拌毒土,撒在行間進行毒殺。
採收加工
採收時間春栽的於當年晚秋至上凍前,秋栽的於栽後第2年的10~11月上旬,當地上莖葉枯萎時可採挖,收穫時,先挖動根周圍的泥土,再順行,將根部全部挖起,注意,儘量保持根莖完整。大面積栽培的,可採取機械收穫。
加工方法挖起根條後,不要用水洗,要在去毛、修蘆,剪去細尾後,攤放在乾燥通風處,晾乾至5~6成時,堆悶發汗2~3天后,再曬至全乾,即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