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生肖

中華生肖

《中華生肖》,是王靜波編著,由農村讀物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華生肖 中華生肖
《中華生肖》內容簡介:五十六個民族,五千年文明,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文化豐富多彩,民俗異彩紛呈。《中華生肖》冠名中華,為弘揚我華夏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精華,傳承我華夏民族的文化傳統。但實難在一《中華生肖》中窮盡所有民族、所有地域、所有風俗、所有……故只能擷取滄海之一粟,將我們所親身感受過的、研究過的收錄其中。在此,沒有對任何未述之族、之地、之俗有所忽視。
我們希冀在續集中盡其所能盡收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圖書目錄


生肖的來龍去脈
一、生肖是什麼
二、生肖文化的源頭何在
三、紀年為什麼選動物
四、生肖交椅如何排出
五、民間故事釋生肖
六、十二生肖廣分布

生肖的文化素描
一、鼠咬天開
二、醜牛闢地
三、虎嘯生風
四、月中有兔
五、辰龍騰雲
六、金蛇狂舞
七、天馬行空
八、羊示吉祥
九、申猴神通
十、金雞報曉
十一、戌狗守宅
十二、肥豬拱門

生肖的民間風俗
一、生肖與本命年
二、生肖與年成
三、生肖與姓名
四、生肖與婚配
五、生肖與性情命運
六、信乎?不信乎

生肖的詩情畫意
一、十二生肖詩
二、十二生肖畫
三、古代生肖工藝珍品
四、現代生肖藝術新品

主要參考文獻

中國少數民族生肖
十二生肖並不是漢族獨有的文化現象。中國有56個民族,很多民族都有十二生肖。它們或者與漢族的生肖出自同一源頭,或者是在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不同民族的生肖系統,由於歷史文化、風俗傳統、生存環境、生活習慣的差異,在生肖動物的選擇和排列順序等方面並不是完全相同。其他國家的情況也是這樣。許多國家,特別是與中國相鄰的國家也流行十二生肖。從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生肖習俗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人類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中,生肖對民間藝術、節令風俗、婚姻禁忌、旅遊風景等等,都產生了很多影響。為了便於計算生年,先民還創造了排序詩歌。
生肖文化由華夏各民族共同創造。有關生肖文化的資料,少數民族地區的記載很多。清代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四“十二相屬”一則稱:陸深《春風堂隨筆》認為,十二生肖風俗起源於北方民族;《唐書》黠戛斯國以十二種動物紀年,把寅年稱作虎年;《宋史·吐蕃傳》披露,仁宗派遣劉渙出使吐蕃,了解到當地也流行以十二辰紀年,“曰兔年如此,馬年如此”;《輟耕錄》中記載,丘處機給元太祖的奏疏是“龍兒年三月日奏”;顧寧人《山東考古錄》記載,泰山有兩座元碑,一座是泰定鼠八年所立,一座是至正猴八年所立。根據這些證據,趙翼認為,北方民族原本沒有以子醜寅卯之十二辰紀時的習慣,而是以鼠牛虎兔之類動物名稱紀年紀時,後來這種習俗逐漸流傳到直至海南的整箇中國。趙翼的考證說明,少數民族古代普遍用十二生肖記錄時間。
彝族十二生肖
彝族分布較散,形成的十二生肖也不太相同,
涼山彝族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桂西彝族十二生肖:龍、鳳、馬、蟻、人、雞、狗、豬、雀、牛、虎、蛇。
哀牢山彝族十二生肖:虎、兔、穿山甲、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川滇黔彝族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彝族通用十二獸歷,也叫十二屬相紀曆,彝族古代史詩《勒俄特依》和彝族民間都有有關彝族十二屬相(獸歷)來源的傳說。參見王昌富《涼山彝族禮俗》生活在四川涼山地區的彝族其年、月、日均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紀。每一獸名各紀一年,共十二年一輪,年代及年齡的計算有一個方便的口訣:“一輪十三,二輪二十五,三輪三十七,四輪四十九,五輪六十一,六輪七十三……”,以此類推。涼山彝族紀月也採用十二屬相,分別以鼠月、牛月、虎月、兔月、龍月、蛇月、馬月、羊月、猴月、雞月、狗月、豬月紀一年十二個月。每月大月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月大月小根據上月月亮十五圓還是十六圓來確定,十五圓為小月二十九天,十六圓為大月三十天。不過各地所用的首月有別,有的地方以馬月為首月,有的地方以羊月為首月,有的地方以猴月為首月。紀日的方法也採用十二獸,十二日為一輪,不受年月(包括閏月)的限制,無限後推,永無終止。
彝族十二屬相紀曆的曆法還被套用到占算命運的民間巫術之中,涼山彝族民間認為人與木、火、土、鐵、水五種元素關係密切,人只能與之和諧相處,才是天賦的命運。人的命運都處於五種元素與“公”“母”配合而成的十種命運之中,即“木公”、“木母”、“火公”、“火母”、“土公”、“土母”、“鐵公”、“鐵母”、“水公”、“水母”的和諧稱為“特補特莫”,“特”為和諧之意,“補”為陽,“莫”為陰,認為以上十種命運是和諧的陰陽配屬。此外還將十種命運與十二屬相相配,形成“紀年周期表”,以六十年一輪的紀年周期表來占算人的命運。
彝族十二屬相還用於婚姻方面,彝族在擇偶與訂婚時極重視民族、等級等條件,除此之外,男女雙方生辰是否相合也很重要,民間口訣有:“兔豬羊相隨,牛蛇雞相伴,狗馬虎相合,猴龍鼠相和。”合乎上述口訣者為相合,不合也不十分嚴格,最忌屬虎者與屬雞、羊者配,諱其“虎來吃雞羊”。
黎族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雞、狗、豬、鼠、牛、蟲、兔、龍、蛇、馬、羊、猴。
在海南省居住的黎族同胞,其十二獸為:雞、狗、豬、鼠、牛、蟲、兔、龍、蛇、馬、羊、猴。以雞為首,又以蟲代替虎。而在海南省保亭縣毛道鄉居住的黎族人(毛道黎),其十二獸則為:鼠、牛、蟲、兔、龍、魚、肉、人、猴、雞、狗、豬。
傣族十二生肖
傣族十二生肖:鼠、黃牛、虎、兔、大蛇、蛇、馬、山羊、猴、雞、狗、象。(雲南傣族將與他們的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大象列為首位,還以蟻取代了羊)大約在漢朝漢族的乾支紀時法就逐步傳入傣族地區,這種乾支紀時法一直沿用至今,至今仍是傣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方法與農曆一樣,就是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得六十甲子,以這六十個數來紀年、紀日,同時還單用十二地支紀月。大概在乾支傳入傣族地區後不久,漢族的十二生肖也隨之傳了進來,傣族中各地十二生肖稍有不同,德宏地區與漢族完全相同,西雙版納則改“豬”為“象”,龍為“大蛇”或“蛟”,稍有不同。傣族使用的十二生肖分別為鼠、牛、虎、兔、大蛇、蛇、馬、羊、猴、雞、狗、象。
在西雙版納等地,十二生肖與地支相配,不僅用來紀年,還用來紀月和紀日,如子年鼠骨傣歷中“骨”為年,“血”為月,“皮”為日。丑年黃牛骨、寅年虎骨;四月兔血、六月小蛇血、七月馬血;申日猴皮、酉日雞皮等,但在雲南傣族同胞的十二獸的排列中,將與他們的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大象列為首位,還以蟻取代了羊。
壯族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現在的和漢族基本一致,又傳壯族十二生肖為:蛙,水牛,鵝,鷺鳥,虎,圖額,馬鹿,象,羊,金雞,猴,狗。
蒙古族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蒙古生肖文化中鼠和豬象徵福祿;牛、羊和狗象徵忠誠;虎和龍象徵威(略)長壽;馬象徵幸運和神采;猴、兔、雞乃象徵聰明伶俐維吾爾族十二生肖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猴、雞、狗、豬。
新疆的維吾爾族人雖然使用阿拉伯曆法,但也以地支生肖記時。清代蕭雄在《西疆雜述詩》中說:“回國紀元以三百六十日為一歲,歲分十二月,配以地支,不知天干。”地支也與十二種生肖動物相配,但辰的位置是魚而不是龍,其他生肖與漢族的相同。
柯爾克孜族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狐狸、雞、狗、豬。
同樣和維吾爾族居住在新疆的柯爾克孜族人的十二獸不僅以魚代替了龍,還以狐狸代替了猴。柯爾克孜族屬牛的男孩名字常綴以“克郎”,意為牛;辰年出生而屬魚的女孩,名字常綴以“百麗克孜”,意為魚年出生的女孩子。
哈薩克族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蝸牛、蛇、馬、羊、猴、雞、狗、豬在哈薩克族自古相傳的十二生肖紀年法中,把農曆正月春分那天(陽曆三月二十二日前後)作為元旦。這一天晝夜相等,被看作為”交歲”的一天因而稱作“納吾魯孜”。“納吾魯孜”為哈薩克語,有辭舊迎新之意。
納吾魯孜節日的起源與舊曆十二地支有著緊密的聯繫。十二地支即十二年,每年以動物命名。相傳,在很久以前,許多動物聚集在一起,想知道即將到來的年份發好壞,並對新年開頭都感興趣。他們商議進行一次比賽,看誰先看到新的一年的到來。駱駝因個子高大,是最有希望先看到的了,其它動物還得翹首張望,這時老鼠偷偷地竄到駱駝的耳朵上,於是它比別的動物都先看到了新年的開頭。
哈薩克族等操突厥語系語言的民族的生肖紀年和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紀年大體相同,只是用蝸牛年來代替龍年,其他生肖大多以雌性動物命名。如“雞”年俄語用“公雞”一詞表示,而在中亞地區則翻譯成了“母雞”年。
幾個世紀前,哈薩克族就藉助中國的生肖紀年法來計算自己的年齡。在古代,遊牧居民大多不記得自己的生日,只知道出生的季節和生肖。按照哈薩克族和韃靼族等民族的傳說,上帝準備將最先看到日出的動物定為十二生肖的首位。素來能耐艱辛的駱駝最有希望第一個等到太陽的光芒,但就在太陽升起的一霎那,一隻老鼠跳到了它的頭上,這樣老鼠就奪得了生肖排位的第一名。接著其他動物一個接一個跑到了上帝面前,都說自己看到了太陽,最後只有慢吞吞的駱駝沒趕上。由此還產生了哈薩克族的一句諺語:“駱駝仗著身高卻沒趕上年。”
按照哈薩克族的傳統說法,兔年、猴年和雞年一般被認為是困難最多的年度。他們認為,這樣困難的情況每隔10年到12年就會出現一次。1927年當地就發生了大批牲畜在惡劣氣候下死亡的情況,並一直持續到1934年。1963年又是兔年,當年冬天,哈薩克斯坦的阿克糾賓州13%的牲畜死於飼料匱乏。而羊年則一般被認為順利的年份。
按照哈薩克族的生肖觀念,在生肖一輪後的第一年會發生比較多的事情。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在人們13歲、25歲、37歲和49歲這四年里,人們的生活最可能出現變故。如果已婚女性在37歲時還沒有生育,就會被用生肖學來解釋。而人們在到了13歲、25歲、37歲和49歲時,一般會在生日當天把喜愛的衣服送給最好的朋友,希望以此贏得好運。
駱駝一生氣走了。從此以動物先看到的開頭命名,老鼠排第一,其餘牛、虎、兔、蝸牛、蛇、馬、羊、猴、雞、狗、豬等,按順序排列。哈薩克族有句諺語:“駱駝只憑個兒大,十二屬相里卻沒有它。”
朝鮮族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朝鮮族所說的“十二支”指的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種動物。朝鮮族的十二支是守護著時間和方位的守護神,各自阻擋相應時間和方位的厄運。雖然現在有許多關於十二守護神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但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應該是:十二守護神的由來是根據每種動物的活動時間來確定的,這十二種動物就代表了十二守護神。由於這十二種動物被看作是阻擋厄運的守護神,所以在古代的王陵周圍會擺放著十二守護神像。在西方的時間記法還沒有傳入之前,朝鮮族一直使用的是以各個動物命名的卯時(兔)、寅時(虎)等這樣的時間記法。並且每一年也按照十二守護神的順序來命名,如:2011年為兔年,那么2012年就是龍年。每個小孩出生的年份用那一年守護神的名字來表示(即:生肖),並且每個生肖代表不同的性格和命運。小孩出生的時辰也被作為預測命運的依據。
傣族十二生肖
傣族十二生肖:鼠、牛、虎、兔、大蛇、蛇、馬、羊、猴、雞、狗、象據張公謹先生的觀點,大約在漢朝漢族的乾支紀時法就逐步傳入傣族地區,這種乾支紀時法一直沿用至今(參見張公謹《傣族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至今仍是傣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方法與農曆一樣,就是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得六十甲子,以這六十個數來紀年、紀日,同時還單用十二地支紀月。
大概在乾支傳入傣族地區後不久,漢族的十二生肖也隨之傳了進來,傣族中各地十二生肖稍有不同,德宏地區與漢族完全相同,西雙版納則改“豬”為“象”,龍為“大蛇”或“蛟”,稍有不同。傣族使用的十二生肖分別為鼠、牛、虎、兔、大蛇、蛇、馬、羊、猴、雞、狗、象。
西雙版納等地,十二生肖與地支相配,不僅用來紀年,還用來紀月和紀日,如子年鼠骨傣歷中“骨”為年,“血”為月,“皮”為日,丑年黃牛骨、寅年虎骨;四月兔血、六月小蛇血、七月馬血;申日猴皮、酉日雞皮等等……。可見漢族農曆中的十二生肖在吸收到傣歷中之後,其使用範圍比之農曆更為廣泛。
藏族十二生肖
藏族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有的稱烏鴉)、狗、豬傳統觀念認為藏族的生肖紀年法是公元七世紀時由唐文成公主出嫁松贊乾布帶去的。藏族的生肖紀年,六十年為一甲子,藏語稱“回登”,為木鼠之意,藏族六十甲子便從木鼠年開始,相當於漢族的甲子年。藏曆生肖紀年具有將陰陽、五行、肖獸融合一體的特點,以生肖紀年配以陰陽五行,六十年為一循環,稱為“回登”,即藏語“木鼠”之意。這與農曆以乾支紀年六十為一花甲子相似。農曆甲子年為六十花甲之首,藏曆則是“陽木鼠年”。藏曆生肖紀年配合陰陽五行與十個天干相對應: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戊己為土,庚辛為金,壬癸為水;這五對天干中,以前一天干為陽,後一天干為陰。如公元1997年為農曆丁丑(牛)年,藏曆則為“陰火牛年”
藏曆生肖紀年與陰陽、五行的具體配合與十天干有對應關係,以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戊己為土、庚辛為金、壬癸為水。以上五對,每對中前者為陽,後者為陰。藏曆紀年雖沒有明確標明天干地支,但隱含著乾支的順序。另外藏曆中還以男女代替陰陽,如陰金牛年又叫女金牛年,陽水虎年,又叫男水虎年。
納西族十二生肖
納西族十二生肖:猴、雞、狗、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納西族是居住於雲南省境內的少數民族,是古代羌人的一支。納西族也以生肖紀日,方法獨特,配以方位。他們將一年十二個月分為大月小月,每月30天,單月第一天為猴日,按猴、雞、狗、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順序,排至單月的第29天為鼠日;進入雙月,雙月第一天隔過牛日,定為虎日。
其他少數民族十二生肖
傈僳族“用十二屬相紀日,以蛇日和龍日為吉,鼠日和牛日為凶”。
生肖命名:有趣的是,在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十二生肖除了用來紀年以外,還用於命名。雲南哈尼族以十二生肖稱謂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並以此為新生兒取名,如降生於屬牛的時辰,便以牛為首字,例如叫“牛山”。雲南普米族以十二生肖紀年、紀月、紀日,他們的名字也有取於屬相的。如雞年出生的人,叫“羅次”或“羅米”。“羅”意為雞,“次”意為男兒,“米”意為女兒。“羅次”意為雞男,“羅米”意為雞女。名字中既包含性別又包含屬相。雲南拉祜族為孩子命名時,常用孩子出生之日的屬相,也有用生年屬相的。如猴年出生的孩子,取名為“莫”,意為猴。拉祜族還有父子、母子連名的習俗。比如:母親出生於虎日,名叫“娜拉”。拉祜語“娜”意為女性,“拉”意為虎,娜拉即虎日出生的女子。兒子出生於牛日,名叫“扎努”,“扎”意為男子,“努”意為牛,扎努即牛年出生的男子。兒子名字的全稱是“扎努娜拉”,既有本人的生日屬相,又有母親的生日屬相,在名字中傳遞出血緣信息。羌族以十二生肖取名的情況較為普遍。如:“澤木子”,意為屬羊的女子,“別木子”,意為屬豬的女子,“別木基”,意為屬豬的男子,“合木基”,意為屬虎的男子。在苗族聚居區,巫師一般根據孩子的出生日取名。例如,給丑日出生的男孩命名為“水牛”或“田”,取義為醜屬牛,牛耕田。
選神羊:過去,青海地區的藏族、土族居民中流行選神羊風俗。所謂神羊,是指與主人生肖相合的羊。當地牧羊人家通常要在羊群中選一隻神羊。如果主人屬猴,就選猴年或龍年生的羊作為神羊。神羊項背上系五色布條為標誌,不能宰殺,不能賣出,也不能毆打。牧民認為,優待神羊,可以使虎狼不侵,疾病不染,羊群興旺。門巴族婚姻習俗,新娘離開娘家上路時,要手執“羅科爾腳義”,以驅邪祈福。“羅科爾腳義”是門巴語的音譯,意為十二屬相牌,是寫有十二生肖名稱的紙牌。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如蒙古、壯、部分彝族的十二生肖受漢族影響,與漢族基本一致。但有的民族在接收漢族生肖文化的同時,由於生存環境的不同、物種的不同,選擇了最親近的動物作為生肖動物,從而給生肖文化帶來了一定的差異。哀牢山彝族同胞在十二生肖系列中,以穿山甲占據了龍的位置;新疆柯爾克孜族十二生肖中以魚代龍、又以狐狸代猴;海南黎族同胞以十二生肖紀日,其次序以雞起首,猴煞尾;生活在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以黃牛代替牛,以山羊代羊,亥的屬相不是豬而是象。除了在生肖動物選擇上的變異外,少數民族還形成各自不同的紀年、紀日方法。生肖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