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愛國主義:
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不僅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召力,而且具有深厚的歷史穿透力;它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價值信仰,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和精神支柱。
團結統一: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人民共同勞動、生活,一起維護著祖國的大好河山,進而形成了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
愛好和平:
中華民族歷來以愛好和平著稱於世,愛好和平滲透在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價值觀念、人生態度和道德倫理中,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勤勞勇敢:
功勞勇敢是中華民族文化底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這種精神和物質歷古而今,貫穿於我們民族一切社會生活的領域,並體現在我們民族思想和行為的方方面面。
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中華無數優秀兒女的座右銘,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發圖強,昂揚向上,努力拚搏,去實現民族振興的理想。
目錄
愛國主義
國而忘家——大禹的故事
4000年前,黃河流域發生洪災,大禹治水有功,在百姓中威信極高,當時的華夏族首領舜將帝位禪讓給了大禹。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百世。
傳說堯在位的時候,洪災泛濫,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堯召開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四方部落首領們都推薦鯀去治理洪水。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但他採用堵的方法治水,結果水災反而鬧得更凶了。堯之後的帝王舜殺了鯀,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他採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他創造了多種測量工具和測繪方法。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禹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種莊稼了。
剛開始治水的時候,禹新婚不久,但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
後代的人都稱頌禹治水的功績,尊稱他是大禹。
報效國家——蒙恬的故事
為國捐軀——屈原的故事
投筆從戎——班超的故事
抗金詞人——辛棄疾的故事
與民憂樂——李世民的故事
團結統一
樂群貴和——藺相如的故事
九州一統——秦始秦的故事
團結友愛——王昭君的故事
漢藏和親——松贊乾布的故事
捍衛統一——陸游的故事
收復台灣——鄭成功的故事
愛好和平
周遊列國——孔子的故事
兼愛天下——墨翟的故事
和平使者——張騫的故事
友好交往——鑒真的故事
七下西洋——鄭和的故事
天下為公——孫中山的故事
勤勞勇敢
艱苦奮鬥——愚公的故事
刻苦自勵——蘇秦的故事
吃苦耐勞——李凍的故事
不畏艱險——玄奘的故事
慷慨就義——文天祥的故事
誓死不屈——夏完淳的故事
捨生取義——史可法的故事
自強不息
不懈奮鬥——夸父的故事
革故鼎新——商鞅的故事
振興國家——勾踐的故事
獨立自主——重耳的故事
秉公去私——石碏的故事
奮發向上——司馬遷的故事
勵志圖強——馬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