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與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

中華文化與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

作者:章起華編著,中國商業出版社2013-04出版發行的圖書。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華文化與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中華文化與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

在2012全球經濟大蕭條到來時,如果看到本書,你就不會懷疑本書的價值了:西方現代企業制度正是需要一種類似於中華文化這樣的內涵去充實和休整,才能走得更加穩健。

罷工、失業、企業誠信泡沫、市場泡沫、國家經濟衰落,當西方政府已無計可施,只能靠大規模印刷紙幣和發行債券來飲鴆止渴時,中國的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還有最好的依靠:中華文化。

幾十年來,中國企業一直在引進和模仿,然後當那些曾經的模仿對象都開始自顧不暇時,我們不得不重新尋找,思考企業管理真正應該走的路,顯然西方的企業經營管理之道有著嚴峻而不容忽視的問題:為利益所驅使,缺失文化的關懷與規範。

這正是本書要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敲響的鳴鐘:我們一直在外流浪,以為外面才有寶藏,卻忘記家裡存著一筆財富。

內容簡介

  • 為什麼我們的企業過得這么難?
  • 為什麼我們的利潤這么少?
  • 為什麼我們的企業家都在向別人取經?

與所有管理類圖書不一樣,這裡有中國企業家最想讀的東西,這就是《中華文化與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里的追問與反思。

在這本書里,作者從日本“商業之父”澀澤榮一的“士魂商才”談起,對中國企業裹足不前的現狀給予了偏僻入里的分析,可以說,這部作品是引領中國學者獨立思考國民經濟問題的開拓之作,閱讀此書,你也一定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受——不是中國沒有經營智慧,而是我們一直懷揣寶藏,卻在外流浪。

作者簡介

章起華

匯聚教育控股董事長

東方商業文明實戰導師

中華智慧傳承導師

主講課程

《領袖之治》、《中華智慧——造就偉大的企業》(紮根篇)》、《化性禪》、《中華智慧——造就偉大的企業》(成長篇)》、《明心禪》、《中華智慧——造就偉大的企業》(收穫篇)》、《見性禪》、《中華文化與企業終極成功智慧》

目錄

引 言 士魂商才

第一章 誰“占領”了中國?

第一節 “日潮”背後的中國企業

第二節 反思“山寨哲學”

第三節 稻盛和夫的“中國經”

第四節 “渡來”的成功

第五節 不要在流浪中遺忘

第二章 尋找經營之根

第一節 士與君共治天下

第二節 為萬世開太平

第三節 商場中的道德經

第四節 創造的秘訣

第五節 儒賈相通

第六節 敬天愛人 經營“王道”

第三章 論智慧

第一節 為天地立心

第二節 眼光和遠見

第三節 謀略與決策

第四節 至善的動機

第五節 用無私之心帶動他人

第六節 集智

第四章 論修身

第一節 為生民立命

第二節 修身正己

第三節 擺正姿態

第四節 找準人生目標

第五節 做“單純人”

第六節 追求真理和正義

第七節 追逐本我

第八節 無為與法治

第九節 盡心極致

第五章 論立信

第一節 坦誠的聖者

第二節 低調的謙虛

第三節 用心溝通

第四節 言行如一

第五節 勇氣和典範

第六節 和諧法則

第七節 天人合一

第八節 人我雙贏

第六章 論治企

第一節 義利相通

第二節 企業中的禮治

第三節 傳遞價值

第四節 成功方程式

第五節 走非凡道路

第六節 心靈造就偉業

第七節 熱情引領成功

第八節 摒棄失敗的恐懼

第九節 化成天下

第十節 公益的精神

結束語

精彩文摘

士魂商才

20世紀80年代,有人提醒當政者:“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冰心老人當即著文,尖銳問道:“無士則如何?”歷史的回答嚴酷而斬釘截鐵:“無士則亡!”

著名學者陳寅恪也做過類似的回答:“哪個民族把士給打倒了,這個民族就流氓化、卑鄙化了。”陳寅恪的假設在今天已初現端倪。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由飛速挺進階段進入到緩慢發展階段,中國企業已走入發展瓶頸。為尋求突破,中國的企業家們一直在努力學習,尋求解決的方法。

中華文化就這樣重新活躍在人們的視線當中。

現如今,很多人為利益所驅,被金錢迷失心智,人類身上最寶貴的東西———良心、操守和道德一點點被現實所掩蓋。

而這些,恰恰是中華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中國“士”之靈魂。要想找回這些,就需要商人具備“士”的精神。

作為一名熱愛中華文化的企業家,我通過對中華文化和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的深入研究,重新找回了中華文化對於企業經營的價值。我將中華文化中對於企業經營具有核心意義的內容,概括總結為“士魂商才”。

所謂“士魂商才”,就是既具備“士”的操守、道德和理想,又擁有“商”的才幹和務實精神。這不僅應成為中國民族企業家的精神標桿,同樣應作為世界企業家精神的衡量標準。

判斷一個企業家是否具備企業家精神,是否具備卓越企業家的素質,首先就要看他是否具備“士”的精魂。

大凡卓越的商人,都不是純粹的利益追求者,相反,他們在很多時候都將民族大義、國家利益置於首位。如戰國時期的鄭國商人弦高,春秋時期的“陶朱公”范蠡,晚清的胡雪岩,以及近代的盧作孚等。

這些擁有“士”之精魂的商人可稱得上是民族的脊樑。

一個商人,只有具備了“士”的精魂,才能成為民族發展的希望。

“士”之精魂、“商”之才幹,對於現代企業家而言,二者缺一不可。

那些只有商才而無士魂的企業家,將會走向何方?這方面不乏可陳案例。歐亞實業的楊斌、農凱集團的周正毅、伊利的鄭俊懷、科龍電器的顧雛軍、創維集團的黃宏生、三九集團的趙新先等,當這些曾經在中國商界叱吒風雲的企業家們相繼淪為市場競爭的階下之囚時,又如何不讓人為之動容!

他們知道如何謀求企業的發展、讓企業獲利,卻又為利益所驅使,賺了不該賺的錢,陷企業於絕境。

從他們的失敗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唯有正道,才能長存。

那么,是不是走上了正道,就是坦途呢?缺乏“商才”的企業經營者空有一腔熱血,卻無益於企業的發展。這也是一條不歸路。

一本知名刊物上有一段關於中國書店生存現狀的記載,足以說明有士魂無商才的悲涼:

在香港,書店的歷史不可謂短。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是書店最為火熱,競爭最為激烈的十年,書店在旺角大街的規模更是成為美談。

80年代初,經過市場第一輪洗刷之後,有很多書店的老闆都選擇了停業再行創業,有一些則選擇走市場流行化路線,獨闢蹊徑站穩腳跟。

也有一些固守自己文化信念的人,在文化理想、正道大義的支撐下,堅持舊有的經營模式,試圖以誠心換來發展。

在他們心中,理想勝於經營,這是一種文化的執念,也是商場的大忌。生動演繹這一現象的當屬青文書店的老闆,一位純粹的文化人。

談到青文,更多幾許酸楚。這間始於1972年的老店,承載了一代讀書人的夢想,最後一任老闆羅志華常因交不出話費而被迫手機停機、去偏僻的公共浴室沖涼、為一份便宜幾元的便當而步行很遠……他自己編輯、排版、印刷,自己裝訂、自己搬運,只為維持這樣一間小店。

就是這樣的老闆,2008年臘月在書屋的倉庫里被倒塌的書籍壓死,隨後青文匆匆結業。

青文書店的結局讓人心酸,讓我們感嘆,也更值得我們深思。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利益,還是理想?

有些人為利益而戰,為生存而爭,這也是很多中小企業生存的現狀,但不可否認,還有一些人在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堅持。

就像青文的老闆羅志華那樣,他已無力維繫整個書店的運作,只得從生活上對自己苛刻,用行動去堅持。吃得差一點,幹得多一點,只為維繫心中那份信念。

在商業界,有著太多像羅志華那樣的悲劇人物,他們只知埋頭苦幹,卻不知如何扭轉當前的現狀,走出困境。在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熱愛的職業或事業之後,夢想卻隨時代的變遷而破碎,最終陷於經營的迷茫當中。

這樣做的結局就是,恪守了理想,卻失之經營,在商業浪潮的夾縫中慘澹收場。這一點也恰恰是很多中小企業家的生存現狀,或者說是他們雖明知卻難以逃脫的宿命。

“士魂商才”的意義就在於此:商人要立足社會,為人處世必須具有士的精魂;但若只局限於此而無商才,在經濟上就極易遭受像上述青文書店那樣滅亡性的打擊,所以僅具士魂還不夠,必須要有商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