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早在七十年前(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水還是一個很遍遠、很鄉郊的地方。鄉民純樸,惟迷信之風甚盛。那些年,香港本土教會還在建設階段,仍未發展本土宣教;以致,本土的宣教遂有賴外地宣教士努力開拓。當時,香港倫敦會新界傳道部有感於新界一帶有很多”“未得之民”,故此,遂差派皮禮士牧師及威禮士牧師,到上水區一帶開展布道工作。其時,先後於上水鄉世光書室、石湖墟月衢學校,及羅湖合蘭山等地傳道,領人歸主。當然,那些年,要讓信奉祖先、民間神祗的村民信主,殊非易事;拓荒之難,可想而之。在宣教士努力及會眾的協助之下,蒙上主祝福,教友才逐步逐步開始加增。先賢們考慮到教會未來的發展,遂於三十年代未期(約1937、38年左右),租用了上水石湖墟區所街九號二樓(今新康街29號),成立了一所布道所。(這布道所就是我們上水堂的前身。)約於1940得本土李國康先生為本堂傳道,並於1941年被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以下簡稱「區會」)接納為「區助堂」(是以上水堂的「歷史」由這裡作起點)。本來,有穩定的會址,有專職的傳道,正是教會開始發展的好時機。可惜,時不與我,1941年12月,日軍侵華,香港淪陷,是以上水堂堂務無奈全面終止!這是香港的大時代、大歷史,我們上水堂正是身處其中,與香港人休戚與共!這就是「教會」,上主的教會從來不會抽離於人世間;教會,就是座落一方一處的教會,按地方、按環境、按群體,溯造了我們的教會、我們的福音及牧養工作!在香港重光之後,1949年初,會友陸續重返教會。那些年,我們借石湖墟龔子謙牧師住宅作為臨時堂址,聚會才得已陸續恢復。同年7月,區會再度調派李國康先生擔任本堂宣教師職,於8月組織及成立第一屆堂會(首任主席為廖月衢弟兄),確立了上水堂的自治之路!同時,按著教會的發展情勢,遂設立了青少年部、婦女部與及主日學,以牧養堂內弟兄姊妹!那些年日,資源人力等各方面都相當欠缺,著實發展不易。至於堂會遲遲未有著落,也影響了教會的發展。故此,約在年多以後(1951年1月1日),堂會議決籌建新堂。議決既定,區會遂派卓浦民牧師駐居粉嶺協助,本堂事工。在幾番努力之下,終在1953年,廖日新先生(鳳溪中學前校長)為了紀念其父親廖壽彭蒙恩信主,便以三萬八千元讓出世光園予本堂(即現今馬會道23號堂址),至1956年啟鑰。同年,鑒於區內學前教育的欠缺,遂開辦區第一所幼稚園,以回應區內需要。教會正欣欣向榮發展之際,卻因產業權的問題,卒令當時堂主任李國康辭任,令人惋息!同年,區會差派李妙卿姑娘擔任宣教師,至1963年7月李姑娘請辭前往加拿大工作。之後,區會派羅國雄先生接任宣教師工作,白保羅牧師擔任顧問。自1964至1973年間,由區會調派何靖國先生接任宣教師工作(何宣教師於1974年移民美國);此間,區會也分別差派戴利群牧師、陳純嘏牧師、周廷傑牧師等擔任上水堂顧問及施行聖禮。雖然,宣教師歷有興替,但無礙教會之發展。在建制上,1966年正式通過堂內的(第一份)典章。1971年堂會教牧、長執的努力下,率先在上水區成立青年中心,服事區會的青少年,引導他們行在正途之上。只可惜,該中心後因經費不足,於1973年不得已結束了。此外,弟兄姊妹在關懷的事上,也有好些美好的片段,留給後人回味細爵。1974年,鄭靈光到任本堂,以退休之身,承擔宣教師主任職,並於一年後受區會按立為牧師。在鄭牧師的帶領下(1974至1981),堂務續有發展。教會除了獲政府批准為合法舉行婚禮之場地外(1976獲批。1977年8月舉行第一宗婚禮),也落實了堂內自養的目標,這對於上水堂來說,又是一個新的里程!隨著鄭牧師年邁退下,自1981年8月始,本堂遂聘任張福民牧師為本堂主任負責堂務,至1995年。在張福民牧師任內,曾分別聘任四位全職宣教師及一位半職宣教師。整個教牧隊工加上堂內一眾兄姊的努力,堂務再得著進一步的發展。在這段時期,上水堂第一任及第二任的執事,分別在1986年10月及1991年10月受按。第一任的執事分別為:余文英姊妹、李梁心懿姊妹、詹蒙恩弟兄。第二任的執事分別為:陳學偉弟兄、劉耀華弟兄、廖秉衡弟兄。以上數位執事,都是上水堂的資深長輩,為教會曾付上很多很多的努力。指導思想
信仰
信耶穌基督為贖罪之救主,為教會之基礎,以基督天國普建於世界為目的。接納舊新約聖經為上帝之言,由上帝默示而成,為吾人信仰及本份無上之準則。承認使徒信經堪以表示正宗教會共信之要道。
宗旨
以聯絡基督徒,虔潔身心,敬事上帝,實踐基督教訓,發揚救世真理為宗旨。
聯繫
本堂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憲章之下之成員。
聯繫方式
電話:(+852)26700032
傳真:(+852)26735762
電子信箱地址
查詢:[email protected]
網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