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劇團

是年底,歐陽予倩提出“改良平劇”的口號,並組織“中華劇團”進行演出,打破了當時劇壇沉寂的局面。 民國29年夏,金素琴、呂君樵、李君庭等組成中華劇團,全團七八十人取道香港到越南,演出了改良平劇《梁紅玉》、《新玉堂春》、《太平天國》。 在香港期間,寄居香港的梅蘭芳觀看了該團的《新玉堂春》。

中華劇團 京劇演出團體。
民國26年(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戰爆發後,京劇界的進步人士投入了救亡運動。是年底,歐陽予倩提出“改良平劇”的口號,並組織“中華劇團”進行演出,打破了當時劇壇沉寂的局面。劇團成員除歐陽予倩外,還有金素琴、金素雯、李吉來、李東來、葛次江、張彥堃、許幼田、何英奎、馬金鳳、陸小亭等。首次在大光明大戲院演出歐陽予倩編導的《漁夫恨》(根據《打漁殺家》改編)和《梁紅玉》。
周信芳高百歲郭沫若於伶等觀看了演出。民國27年夏,經過整頓的中華劇團,與更新舞台基本演員合作,演出由歐陽予倩改編的《桃花扇》,演員除金素琴、金素雯、葛次江、張彥堃等外,還有楊瑞亭、郭玉昆、楊寶童、李鑫甫、呂君樵銀牡丹、葛少岩等百餘人。這些劇目針對現實抨擊了賣國求榮的行徑,歌頌了愛國氣節,激起愛國人士和觀眾共鳴。中華劇團在藝術上反對保守,提倡革新。由於環境兇險,歐陽予倩離開上海去了桂林,劇團活動一年左右後暫停。民國29年夏,金素琴、呂君樵、李君庭等組成中華劇團,全團七八十人取道香港到越南,演出了改良平劇《梁紅玉》、《新玉堂春》、《太平天國》。在香港期間,寄居香港的梅蘭芳觀看了該團的《新玉堂春》。為救濟祖國難胞在越南義演了一場《梁紅玉》,觀眾當場捐款,十分踴躍。共歷時一百餘天,秋末冬初,回到上海,全團宣告解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