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紹
六十年來,公司共完成國防工業和航空工業大型基地、廠房、民用住宅小區、商業辦公樓、市政道路、橋樑、隧洞、碼頭、機場等項目的工程地質勘察、測繪、水文地質勘察、地基基礎施工、工程降水、地基處理、深基坑支護、地質災害治理等工程近一萬八千餘項,為國防工業、航空工業和我國的民用建設、市政建設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公司是《岩土工程勘察規範》、《工程地質手冊》等多項規範手冊的主要編寫單位,是全國優秀勘察設計院、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先進單位、全國勘察設計綜合實力百強單位、全國守契約重信用企業、全國行業十佳自主技術創新企業、航空工業創建50年有突出貢獻單位。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
艱苦創業(1952~1962)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國防工業急需一支基本建設的先頭兵。1952年4月,重工業部兵工總局勘測處成立,這就是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前身。1960年,國家實行軍民分家,成立管理國防工業的第三機械工業部,公司的正式名稱也改為第三機械工業部勘測公司,簡稱為三機勘,這一簡稱一直沿用至今。1963年,國家成立了第四、五、六機械工業部,相應地從三機部勘測公司中劃出部分力量分別歸第四、五、六機械工業部。由此,劃分後的第三機械工業部勘測公司真正成為獨立的直屬航空工業領導的事業單位,下設機構主要有生產辦公室、水文大隊、地質大隊、測量大隊、維修車間等。
在此期間,我公司參加了國家組織的國防工業基地選址工作,參加了多項國防工業基地的水源地勘測、工程勘察、工程測量等工作,參加了北京密雲水庫、唐山市城建水源地勘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為我國第一個五年計畫的全面實施,為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為國防工業基礎建設的前期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階段
三線建設(1963~1982)從1963年起,公司開始參加三機部的三線建設選廠工作,分別到甘肅、陝西、四川、貴州、鄂西、湘西等地進行踏勘,為航空工業的三線建設作了大量艱苦的前期工作。1965年開始,分批接受三機部下達的勘察、測量、水源地勘測等任務。1982年,三機部更名為航空工業部,公司也更名為航空工業部勘測公司,並於次年又更名為航空工業部綜合勘察院。在機構設定上,增設了物探大隊、總工程師辦公室等。
在此期間公司較好地完成了航空工業基地、大量三線工廠的選址、水源勘測、測量、災害治理等任務。自主研製開發的DJ-Ⅱ型現場大型剪力儀、GJY-5型輕便固結儀以及我院參加編寫的《工程地質手冊》獲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第三階段
探索改革發展階段(1983~2008)1983年至2008年是公司探索改革、逐步走向市場的時期。隨著航空工業指令性計畫基建項目的逐年減少,公司的生產重點也由航空系統內部向民用建築市場轉移。1987年,上級部門開始停撥我院的事業費,公司開始成為自收自支,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到90年代初,系統內的任務已僅有不到1%。
這一時期,公司主要是活躍在北京市和沿海經濟較發達城市的建築市場上。完成的主要工程有北京朝外小莊高層住宅、北京漁陽飯店、大興清源西里、首都機場、亞運村、塔院小區、總參衛星地面站等各類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質勘察、工程測量工程幾千項。深圳上海賓館等工程獲國家優秀工程金質獎和銀質獎。膨脹土特性研究、花崗岩殘積土分類及承載力研究等科研成果獲部級科技進步獎。
進入21世紀,公司繼續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積極探索改革、發展的新思路,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08年共簽訂契約額1.16億元,完成工程產值1.34億元,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第四階段
跨越發展(2009年至今)目前公司已成為集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測、工程監理、工程諮詢等一系列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甲級勘察設計單位,現有職工330餘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一半以上,有大量先進的勘察、施工、測試、測繪儀器和設備,能承接各種類型、規模、難度的岩土工程任務,並具有較高的科研開發能力。
公司將繼續發揚“學習、創新、實幹、超越”的航勘精神,踐行“忠誠航空、熱愛勘察”的核心價值觀,為顧客提供更加全面、細緻、高效的服務,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精品和更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