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中山河 是抗日戰爭之前就是廢黃河河槽開挖的,主要目的為淮河、洪澤湖開闢入海道路,以免洪水為害蘇北。如果當初考慮周到,設計得當,就無需再挑一條幾乎和它平行的灌溉總渠。
歷史沿革
自清代鹹豐元年(1851年)淮水南下,即有人提倡導淮。曾國藩、左宗棠、及民國後的北京政府,都提出過主張或組織設立機構,測量規劃,但均紙上談兵,未能實行。孫中山在<<實業計畫>>中也強調要為淮河開出海道。1927年北伐後,南京政府於1929年1月成立有委員20人的導淮委員會。直屬行政院,蔣介石自兼委員長,副職由水利專家莊嵩甫就任負責實際工作。經工程師們和德國專家到淮域各水查勘,擬定了<<導淮工程計畫>>,確定了入江入海並舉的方針。
1931年夏,長江中下游大水災,要求導淮的呼聲,衝擊著南京政府。這時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組織部副部長陳果夫於1932年8月取代莊嵩甫,負責導淮。1933年1-7月疏浚了洪澤湖與廢黃河之間的一段淮河故道—張福河,為導淮的第一步。當時陳果夫患肺癆其肺部已壞了一半至多只能再活5年,於是自請當江蘇省主席,33年10月起,遂兼任河工與省政。他以導淮委員會負責入江水道,以江蘇一省負責入海工程,分頭並進,以求速效。
江蘇省建設廳廳長沈百先是陳果夫的妹婿,奉命擬定征工方案,由江都、泰縣、高郵、寶應、淮陰、淮安、泗陽、漣水、東台、興化、鹽城、阜寧十二縣出民工。大舉導淮,最多時人數達24萬。1934年11月1日開工,陳果夫在淮陰主持開工典禮,1937年4月完成。計挖土方6200萬立方米。陳果夫於1937年5月視察時,命名為中山河。它從淮陰之西的楊莊起到海邊長167公里,上與張福河相接。疧寬35米,堤距250米,流量號稱350立方米/秒。
竣工情況
中山河位於廢黃崗地,流量和淮河最大流量15000立方米/秒相比,談不上減除水患。且兩岸坡度、清坎等都不適應沿線疏的沙質土壤,放水的第一年就被沖刷不堪,甚至成塊倒塌。中山河經過解放後的修整改稱新淮河(七套以下離開廢黃河尾段保留原名)。它平時能蓄水及引洪澤湖水來灌溉阜寧、濱海上百萬畝的農田,濱海的坎北、界牌等地能種水稻吃大米,就是這套工程之所賜,汛期能泄洪600立方米/秒,大大超過原中山河的排水量。當初導淮的主持者及忙於這項工程的鄉親們,何曾想到今天的美麗圖景。和以強凌弱的黃河奪淮不同,淮水入江是以小就大,一般年份,大江是吃得消的。但遇到江淮並漲,入江緩慢,超量的洪水還是要出問題,中山先生憂於前,31年慘禍教於後,加之建國次年淮域又鬧大水,中央及時發出修好淮河的指示。同時在河南、安徽境內相繼建成大量的水庫和蓄洪工程,使上中游洪水不致下瀉,保證洪澤湖的安全。在蘇北,則一面計畫開挖入江水道,一面探求入海新河的最佳方案。1950年10月,政務院派出由30位專家和幹部組成的“淮河入海水道查勘團”,經過一個多月實地踏勘和集體研究,確定開掘一條從洪澤湖東岸的高良澗起,經過淮安城南斜插漣水、阜寧之間穿過濱海南部,到扁擔港入海,全長168公里的渠道,即蘇北灌溉總渠。洪水期,可排700立方米/秒,最大排洪量可達750-800立方米/秒,為中山河的兩倍以上;灌溉期間,可引500立方米/秒淮水灌溉2800萬畝農田;淮河缺水年份實行江水北調,總渠仍能負起引水灌溉責任,保證包括我縣在內的大面積農田穩產豐收。由於渠底較高,從西到東為6米—負3米,渠水從涵洞引出,可以自流到田。使水稻面積為全縣各種作物面積之冠。
這項挖土近8000萬方的偉大工程,從51年11月中旬開工,到次年5月上旬完成,除去春節前後及雨雪天,實際僅用80個工作日,它是鹽城、揚州兩地區前後118萬餘人在沒有挖土機、卡車,連膠鞋也沒有的條件下,用大鍬、柳筐、扁擔、獨輪小車,在天寒地凍時節,穿草鞋或赤腳和積水、淌沙、淤泥、砂漿等困難拚搏而成的。
1934年11月1日,導淮入海工程舉行開工典禮。陳果夫興致勃勃地參加了典禮,他拿起鐵鍬,破土奠基。這一工程是開挖一條長176公里、底寬35米、兩堤相距250米的一條運河,取名“中山河”,淮河水將從這條河疏導入海。“中山河”工程主要是徵調民工參加建設,每年1月至3月、11月至12月是農閒時間,大批農民被徵調來做工,征工最多時達24萬人,整個工地人山人海,雄偉壯觀。沿線專員、縣長、區鄉長、保甲長都捲入這無休無止的徵調民工之中。在征工中,不管農民具體情況,只要是勞動力,均要上工地。在工地上,勞動強度大、勞動保險全無,所用工具基本上是牛車、獨輪車,再加上生活艱苦,無醫少藥,因此,工地上死傷事件時常發生,就連陳果夫自己也說:“其辛苦勞瘁,非身經其事者所可得知。”但陳果夫好大喜功,不顧人民死活,強征硬派,待遇菲薄,只要勞動效率,不管安全保險,這就鬧得廣大人民怨聲載道。 1937年4月,“中山河”工程完成,至此,整個導淮工程大部分竣工。
大沙河南四湖湖西支流
南四湖為淮河流域綜合利用的第2大淡水湖。為串聯一起的南陽、獨山、昭陽和微山4湖的總稱,因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的濟寧以南故名。地處魯中南沂蒙山脈西側山麓堆積平原和黃河沖積平原接合部的隱伏斷裂帶上,原系古泗水流經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