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塔
概述
中山塔建於公元一九二八年,塔四層,高四丈八尺, 兀立縣署大門進口處,塔身古樸大方。泰州市中山塔與我市中山塔幾乎一模一樣.是因為泰州市中山塔與我市的中山塔是基於同一圖紙施工的。
地點
府前街首,坐北朝南,大會堂路2號,泰興市政府故址,現為泰興市文化博覽中心。
軼事
中山塔的全名為:“中山紀念塔”,古名“大堂”,為紀念我國民主革命領袖孫中山而建。
據說在中山塔建成後,優貢舉人(清制,每三年由各省學政從儒學生員中考選一次,每省不過數名)金鉽(1869—1950,字范才,一字式金,號蘅意,光緒二十一年舉進士改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編修)曾為此作了上聯,要當時的縣長丁作則對出下聯。上聯曰:“中山堂前中山塔,四層四丈八,四通八達,必定大發達”;丁作則無以為對,故不了了之。
描述
中山塔高四層,俱為紅磚砌成。最底層前後無牆,是進出縣府的通道;二層正面(南面)開窗,三面環牆,西北拐角處有條鐵梯上下;三層四面設門,並有四方水泥小平台突出於外,鐵條梯設定於東北拐角處;四層四面均安有羅馬數字的計時鐘面,有標時、分的兩枚大鐵針。底層與二層接界處的正面原有“泰興縣政府”五個大字,三層與四層之間有“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傳為我縣書法名家蔡寶廉先生手跡,蒼勁有力,堪稱一絕。最高層的正面有“中山紀念塔”五個大字。塔底層的東西兩側各建有一間平房,東為樓梯室,西為值班室,均為紅磚紅大瓦砌成。
塔內四層正中的地板上固立著一個鐵架,為時鐘的基座,四周安有銅鐵機件,並以銅索連至外面鐵針,使四個鐘面的時、分鐵針循之日夜轉動,這樣室內銅索貫聯密如蛛網,值勤報時人員到最高層敲鐘時,總得貼地匍匐蠕動,循條鐵梯上登;最高層平頂上支鐵架,懸一銅鐘,鐘聲嘹亮傳聞數里方圓。每天早、晚六時和中午十二時,值班人員至中山塔四層頂端懸掛的銅鐘上,鳴鐘報時,所以民間又把中山塔叫做“鐘塔”。當時中山塔為全縣城城內部分的最高建築,登上塔頂可以俯視全城,歷歷在目,時時有值勤人員在上瞭望,手執望遠鏡,遇有“走水”及時報警。所以如遇在縣城內某處失火,值班人員又可以鳴鐘報警,其方法是:值班人員先以一陣急續亂鳴的鐘聲,向全城人民報告城內失火,然後再以鼓樓街為中心,凡在鼓樓以東失火的,就一響一響地敲鐘;如在鼓樓以西,就連續兩響兩響地敲;在鼓樓以南,則三響三響地敲;在鼓樓以北,四響四響的敲;如在正中就五響五響敲。叫做一東、二西、三南、四北、五中。 其時全城各行各業均組織自有消防員,不分深更半夜,也不問遠近,不分行業,團結一致,群起出動。方時,四面八方響起隆隆的水龍鐵輪的滾動聲,抬龍的吆喝聲、擔桶、肩叉、抬長梯人等的急促奔赴的腳步聲,教人尤其是小孩不由驚心寒慄。消防人員就根據鐘聲所示的方向,奔向失火地點,火被熄滅後,值班人員再以慢鐘聲音告訴民眾火已熄滅,消除火警。
解放後為縣府大禮堂,原來面南開敞,正中屏門上懸金底黑字《中山堂》長方匾額,為當時江蘇省主席軍閥譚延闓手跡。“中山”兩字端正莊重,“堂”字卻是敗筆,近於行草,卻又上大下小,象似要“倒”的樣子。左右對稱的大柱上,柱面上各有一副對聯,均為1935-1936年間,縣長李光宇重修政府時親自擬寫的,我至今猶記得其中一付上聯“為政不在多言,事事需從國計民生處著想。”下聯:“居官務持大體,刻刻要在元氣命脈上關心”。李光宇做縣長期間,把泰興縣原有類似封建土地霸頭的“土份”裁去,換成農民直接向政府繳納田賦免去中間剝削,使全縣農民由封建桎梏中解放出來,在泰興人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
遺憾
中山塔內的鐘件,據說幾乎全是進口的,銅索、銅架等核心機件均為銅製。一九三八年春節前夕,國民黨楊開多部隊潰退至長江以北,曾一度駐紮於泰興縣城,其時中山塔上也駐有這樣的潰兵,這群惡徒,見到鍾件非常值錢,就拆下來偷運出城,至此,中山塔上的鐘件,被破壞得七零八落.一九四零年初,日寇侵占泰興縣城前夕,社會上渾水摸魚的投機分子,又趁火打劫,把殘存的鐘件一掃而光。.兩遭洗劫之後,這樣待抗日勝利前夕,僅存機座鋼架,孤單單地立在地板中央。頂層旗桿是解放後改建的,原來的那口古銅鐘不知去向。
泰州中山塔
概述
原縣級泰州市政府門樓。始建於一九二九年。磚木結構,塔身水洗石混凝土外牆。是緬懷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紀念性建築。一九八四年政府維修此塔,定為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塔形
塔為正方形,原有五層,高近二十米,第五層後被拆除。舊時三層正面額框內書“天下為公”四個字。兩側書有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四層正面額框內書“中山紀念塔”五個字,四面嵌有圓形授時鐘。五層正面上書“泰縣縣政府”五個字,塔內有扶梯通達頂層,可觀光。塔頂曾一度設過懸鐘的防空用報警亭,約於二十世四十年代頂層遭雷擊,後將塔頂拆除。本世紀初,中山塔牆體開裂,成為危塔。
二零零二年,泰州海陵區政府決定拓寬主城區的府前路,在原址正南六十米處、區政府大樓和拓寬的府前街的中軸線上重建中山塔,並開闢中山廣場。同年一月二十四日拆除原塔。十月十日移建工程動工。二零零三年一月二十八日竣工。
移建後的中山紀念塔,保持了文物原有的建築風格歷史風貌,矗立在中山廣場的草坪之中。塔基正方形,整板鋼筋混凝土澆築。塔身五層,全框架結構,高十九點八五米,寬五點四米,總建築面積一百三十七平方米,全天然花崗石貼面。塔底層四面均為拱形圓門,人可通行。第四層四個牆面各安裝直徑一點三米的歐式圓鍾,運轉時間與衛星同步,如遇停電,指針暫停,來電後自動恢復正常時間;南、北兩面額框,仍題有“中山紀念塔”五個隸體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