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琴藝術史研究

中國鋼琴藝術史研究

中國鋼琴藝術史研究,作者為常愛玲,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鋼琴藝術史研究》是一部具有學術性、科學性的作品,它在音樂史論的研究方面,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較大的套用價值。

常愛玲老師把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放在中國歷史大背景下進行較全面、系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理念和見解,是很可貴的。

縱觀中國鋼琴藝術的歷史,其發展歷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從明朝末年第一架古鋼琴的傳人到1999年中國鋼琴藝術的全面發展,在這百餘年中,作者把鋼琴藝術的發展分為六個階段:萌芽期、形成期、發展期、初步繁榮期、曲折發展期、全面發展期。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對中國鋼琴藝術的百年歷史進行了認真梳理和研究,闡述了在各個時期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下,鋼琴藝術傳播發展的原因;對每階段鋼琴教學、演奏、作品創作和著名鋼琴家、作曲家及其代表作以及外國鋼琴學派對中國鋼琴藝術的影響、重要的學術交流等進行了論述。通過對史實的深入分析研究,總結歸納出中國鋼琴藝術發展的規律特點,使得本書具有了較豐厚的理論底蘊。

作者簡介

常愛玲,1970年生,山東莒縣人。齊魯師範學院音樂系副教授、山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考級評審。曾榮獲山東省藝術院校青年教師業務技能比賽二等獎、“星海杯”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指導教師獎、山東省藝術教學專業技能比賽優秀指導教師獎;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重點項目一項;主編教材《鋼琴基礎綜合教程》,參編教材《鋼琴即興伴奏基礎訓練》;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論高師鋼琴集體課》榮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音樂教育在促進人與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等論文榮獲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目錄

第一章 中國鋼琴藝術的萌芽(1601-1919)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明末清初

一、鋼琴的前身——古鋼琴

二、古鋼琴傳入中國的時代背景

三、利瑪竇與古鋼琴的傳入

四、古鋼琴的套用

第三節 康乾時期

一、康熙與古鋼琴

二、乾隆與古鋼琴

三、古鋼琴的衰退

第四節 清末民初

一、現代鋼琴在中國出現

二、中國早期的鋼琴教育

三、中國早期鋼琴藝術的傳播者

四、中國早期的鋼琴演奏活動

五、中國早期的鋼琴音樂創作

第五節 小結

一、閉關鎖國與強烈的民族自尊本能地排斥外來文化

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限制了鋼琴藝術的傳播

三、傳統的道德觀使鋼琴藝術缺乏傳播的基礎

四、中西音樂審美觀和音樂思維方式的差異

五、記譜法的不同

六、傳教士自身的局限性

第二章 中國鋼琴藝術的形成(1919-1937)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專業音樂教育機構的創建與鋼琴教育

一、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

二、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

三、私立上海專科師範學校

四、上海國立音樂院

五、全國各地鋼琴專業教育的發展

第三節 在鋼琴專業教育中作出貢獻的中外鋼琴家

第四節 外國鋼琴家在中國的演出活動

第五節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的誕生

第六節 中國鋼琴音樂創作

一、20年代盼鋼琴音樂創作

二、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音樂

三、30年代具有中國風格鋼琴曲的創作

第三章 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1937-1949)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抗日戰爭時期的鋼琴專業教育

第三節 解放戰爭時期的鋼琴專業教育

第四節 40年代中國著名的鋼琴家

第五節 鋼琴音樂的創作

第四章 中國鋼琴藝術的初步繁榮(1949-1966)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音樂院校鋼琴系的建立

一、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

二、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

三、全國各地音樂院校的鋼琴專業教育

第三節 中外鋼琴藝術交流

一、外國專家對中國鋼琴藝術的影響

二、新一代中國鋼琴家進入國際樂壇

第四節 中國鋼琴音樂創作

第五章 中國鋼琴藝術的曲折發展(1966-1976)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停滯不前的鋼琴演奏與教學

第三節 鋼琴伴唱《紅燈記》的誕生

第四節 協奏曲《黃河》的問世

第五節 以改編形式為主的鋼琴音樂創作

第六章 中國鋼琴藝術的全面發展(1976-1999)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鋼琴專業教育的恢復與發展

一、恢復專業音樂院校的招生.

二、鋼琴專業教育的發展

第三節 鋼琴社會化教育的發展

一、業餘鋼琴考級

二、業餘鋼琴學校

三、鋼琴學會的創建

第四節 中外鋼琴藝術交流

第五節 鋼琴藝術理論研究

第六節 當代鋼琴音樂創作

第七節 中國鋼琴製造業的發展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