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科院放射醫學研究所

中國醫科院放射醫學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是我國衛生系統最早建立的從事放射醫學與核醫學研究的專業機構,1959年6月在北京成立,1969年遷往四川簡陽,1984年遷至天津。研究所位於天津市新技術產業園區,共占地1.9萬平方米。1997年衛生部批准我所為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第一臨床部,成為全國三個應急臨床救治及後備技術研究的基地之一。我所曾出色完成國家交給的多起核應急醫學應急任務,特別是用我所自行研製的抗輻射藥物,參加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受照人員救治任務,為國家爭得了榮譽。2003年國家教育部認定我所血液內科學、核醫學與影像醫學、放射流行病學為重點學科,2004年我所被天津市科委、教委認證為天津分子核醫學重點實驗室。

基本信息

所況簡介

醫院大樓醫院大樓

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是我國衛生系統最早建立的從事放射醫學與核醫學研究的專業機構,1959年6月在北京成立,1969年遷往四川簡陽,1984年遷至天津。研究所位於天津市新技術產業園區,共占地1.9萬平方米。1997年衛生部批准我所為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第一臨床部,成為全國三個應急臨床救治及後備技術研究的基地之一。我所曾出色完成國家交給的多起核應急醫學應急任務,特別是用我所自行研製的抗輻射藥物,參加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受照人員救治任務,為國家爭得了榮譽。2003年國家教育部認定我所血液內科學、核醫學與影像醫學、放射流行病學為重點學科,2004年我所被天津市科委、教委認證為天津分子核醫學重點實驗室。 目前,全所共有在職職工145名,其中,高級職稱24名,中級職稱60人,博士導師4人,碩士導師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名,天津市授銜專家4名,國家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專家組成員4名。研究所設有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室、生物學研究室、藥學研究室、保健物理學研究室、實驗核醫學研究室、臨床研究室、輻射危害評價研究室共7個研究室。我所自198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200人,到2010年,為國家輸送了大批放射醫學與核醫學優秀人才。
研究所重點研究領域包括:
●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
●生物高新技術在臨床醫學與生物醫學中的套用;
●單克隆抗體和基因工程抗體研究;
●顯像藥物和以靶嚮導向診斷和治療技術為主的分子核醫學研究;
●放免、酶免、時間分辨螢光免疫及放射受體等體外診斷方法研究;
●核事故等衛生應急事件的生物基礎及醫療救治研究;
●小劑量輻射生物效應及輻射危險評價核技術研究;
●天然藥物和合成藥物的研究;
●輻射防護藥物、輻射增敏劑、多肽藥物等新藥篩選及藥理學研究。
四十多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所承擔了多項國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關和天津市的重大科技項目,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至2010獲200餘項科技成果獎,其中國家級20項,省部級110項。在國家倡導自主創新的科研大環境下,我所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近年來申請發明專利15項。我們堅信,在全所職工齊心努力下,一定會為國家的醫藥衛生事業,特別是核輻射醫學應急救治事業作出更加卓越的貢獻。

主要領導人

現任研究所所長:樊飛躍

現任研究所黨委書記:張愛麗

現任研究所副所長:張劍虹

聯絡方式

通訊地址:天津市南開區白堤路238號郵編:300192

【所屬地區】
天津市-天津市
【郵政編碼】
30019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