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生物效應

輻射生物效應,指的是電離輻射作用於機體後,其傳遞的能量對機體的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態和(或)功能方面的後果。

機體受輻射作用時,根據照射劑量、照射方式以及效應表現的情況,在實際工作中常將生物效應分類表述。

分類

按照射方式分

1.外照射與內照射(externalandinternalirradiation):輻射源由體外照射人體稱外照射。γ線、中子、X線等穿透力強的射線,外照射的生物學效應強。放射性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機體,以其輻射能產生生物學效應者稱內照射。內照射的作用主要發生在放射性物質通過途徑和沉積部位的組織器官,但其效應可波及全身。內照射的效應以射程短、電離強的α、β射線作用為主。

2.局部照射和全身照射(localandtotalbodyirradiation) 

當外照射的射線照射身體某一部位,引起局部細胞的反應者稱局部照射。局部照射時身體各部位的輻射敏感性依次為腹部>胸部>頭部>四肢。

當全身均勻地或非均勻地受到照射而產生全身效應時稱全身照射。如照射劑量較小者為小劑量效應,如照射劑量較大者(>1Gy)則發展為急性放射病。大面積的胸腹部局部照射也可發生全身效應,甚至急性放射病。根據照射劑量大小和不同敏感組織的反應程度,輻射所致全身損傷分為骨髓型(bonemarrowtype)、腸型(gastro-intestinaltype)和腦型(centralnervoussystemtype)三種類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