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甲A聯賽是1994年剛剛開始的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的產物甲A聯賽一開始就著力追求“職業化”特徵。19
94年的甲A聯賽,國際管理集團給拉來了“萬寶路杯”的商業冠名,各支球隊不但第一次被要求以俱樂部名義參賽,而且第一次獲得70萬元人民幣的賽季出場費。中央電視台也首次付費購買對聯賽的轉播權,當年的成交價格是45萬元人民幣。這一年,洋外援開始湧入中國聯賽,外籍球員給各球隊帶來了技戰術的改觀,比賽場面有了觀賞性,提升了球市。另外,體能測試開始成為甲級聯賽的參賽標準,而且出台了《球員轉會條例》。就這樣建立起來的職業聯賽,使發展足球運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顯著變化,並讓足球在規模和影響上真正成為中國體育的第一運動。背景資料
新中國成立後,逐步開展了足球運動。1951年舉行了第1屆中足球賽,有6大行政區代表隊和解放軍、鐵路等8
個隊參加比賽,從中選拔公布了中國首批30名國家選手,他們是此後30多年來開展足球運動的骨幹力量。1953、1954年接連舉辦了全國足球聯賽,開始發展全國性競賽活動。1954年後各省市陸續組建了足球隊,國家青年隊赴匈牙利學習,邀請匈牙利和蘇聯教練來華執教或舉辦教練員培訓班。這一切都為舉辦甲級聯賽奠定了基礎和創造了條件。中國足球甲級聯賽始於1957年,是全國足球最高水平的角逐,是年有10個隊參賽。1957年開始建立甲、乙級升降制和青年聯賽等較為系統的全國競賽制度。1957、1958年參加甲級聯賽的都有12個隊。1959年因舉辦第1屆全國運動會,甲級聯賽沒有舉行,但舉辦了全國足球錦標賽。1960至1963年參加全國甲級聯賽的多達29至39個隊,1964至1966年則都為12隊〈1966年沒能賽完〉,1966至1977年因“文化大革命”影響,被迫中止比賽。1978起恢復了甲級聯賽,每年1屆,春季開始角逐,年末結束,一般有16個隊參加比賽及採用雙循環〈分階段〉集中比賽賽制,按織分、淨勝球、進球數依次排列席位,排名最後的4隊降為乙級隊,而乙級前4名晉升甲級行列。1983年召開第5屆全運會,當年甲級聯賽分南、北兩區,採用主客場雙循環賽制,且沒有實行升降級。1984年舉辦了首屆足協杯賽,當年甲級聯賽的升降級是,獲得足協杯賽前16名的隊保留甲級席位,第17至24名的隊參加次年的乙級聯賽。1982年後為了提高足球運動水平,和考慮到國家隊常年集訓不能回隊參加聯賽的實際情況,不斷對甲級聯賽的賽制進行了改革,如角球、自由球、頭門破網,1球按2球計;不允許出現平局,90分鐘戰和以點球決出勝負;國家隊員給予補貼分;廢除勝場得2分、和場各得1分、負場得0分計分制,改勝場得3分、和場各得1分、負場得0分制等。
1992年,北京紅山口全國足球工作會議為中國足球揭開了職業化改革的序幕。
1994年,中國足球甲A聯賽正式開幕,展開了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的新篇章。
職業化足球
甲A打開市場之門,隨著甲A聯賽的深入發展,足球俱樂部由依附於政府體育部門轉為聯賽的主體,足球有了更廣
泛的社會性。於是在足球變成商業熱點之後,商人們開始大量湧入中國足壇,甲A聯賽一度成為某些投資家一夜暴富的最佳投資對象,但在得到自己期待的商業利益之後,他們就會選擇離開。因此他們的俱樂部管理不規範,多表現為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追求轟動效應。據中國足協統計,10年間先後出現過127支甲級隊,俱樂部轉讓30多次,球隊更名50多次,降級解散的俱樂部有7個。職業聯賽推動了中國足球水平的提高,但熱鬧喧囂的足球聯賽背後是俱樂部每年幾千萬的投入,甲A聯賽逐漸成為“燒錢”運動。尤其為了爭搶中超名額,各支球隊都不約而同地加大投入,據悉甲A的14支球隊(不包括八一隊)投資便達10.7億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諸如廣東健力寶收購深圳隊支付平安保險公司7000萬元人民幣這樣的其他支出。像財大氣粗的中遠公司,它的投資由去年的5000萬元一躍而為1.5億元。
投入的逐年增加,並不能說明足球俱樂部已經邁入職業化。雖然在10年的時間裡,中國足球職業化已經由簡單的企業贊助、企業廣告階段跨越到職業足球本質階段,但多數俱樂部還只把主要精力和錢放在甲A聯賽爭取好的名次上,而忽視了市場經營,所以多數俱樂部做不到自負盈虧。在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收入主要來自冠名權、門票收入、電視轉播費、從足協得到的分成、球衣廣告和場地廣告收入、球員轉會、相關產業開發等方面,但這各項收入加起來都不夠俱樂部一年的投入。俱樂部的生存主要靠大集團、大企業為換取其主產品的知名度而投入的廣告費用。這樣的投資明顯帶有功利色彩,於是出現了俱樂部賄賂裁判,高薪刺激,不擇手段獲取利益,助長了球員的拜金主義,導致刻苦訓練的作風衰退,嚴重損害了職業聯賽的肌體和形象。
聯賽改制
甲A終結有些黯淡,從2001年,甲A聯賽就開始面臨著生存的考驗,在那一年,取消升降級的賽制幾乎給了甲A俱
樂部致命一擊,讓甲A比賽失去懸念,球市出現全面滑坡。到了2002年,百事可樂對中國足球市場徹底失望,中止了對中國甲A聯賽的冠名贊助。而這一年,中國足球隊在日韓世界盃糟糕的表現,也讓球迷更加厭惡甲A。經過這幾年的折騰,聯賽的價值不斷地縮水。另外由於足協推出的中超名額安排方案的不合理,使得聯賽末期的比賽出現了一些滑稽的現象,再加上申花窩窩囊囊摘得冠軍,這使得甲A在畫上句號的時候沒有一點激情,而且還顯得有些黯淡。中超的參賽隊伍又回到了甲A初期的12支,於是有人認為中超只是甲A在10年後的一個輪迴,是新瓶裝舊酒的甲A翻版。當然,中超在球隊規模、轉會規則、賽程安排、隊伍名稱、經營方式等方面確實與現在的甲A沒什麼太大的區別,但是中超畢竟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平台,將會有更大的商業價值。今年那么多球隊為什麼拼死拼活要進中超?看中的就是中超蘊含的商業價值。而且關於明年中超冠名權的爭奪也相當激烈。還無法從中國足協提出的中超聯賽框架中具體想像中超的模樣,中國足協副主席楊一民說,不能期望中超聯賽水平有重大突破,中國足球的職業聯賽不可能在一年之間達到一流水準,要放眼未來,相信聯賽會一年比一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