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膏博物館

中國茶膏博物館

2011年5月20日,中國首家茶膏博物館落成於昆明市康樂茶文化城。中國茶膏博物館占地200平方米,共有茶膏藏品216件,是中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茶膏博物館。

中國茶膏博物館從茶膏的歷史、原料、工藝、功效等各個層面,對茶膏這一被遺忘的養生文化作了全面、系統化的展示

基本信息

簡介

2011年5月20日,中國首家茶膏博物館落成於昆明市康樂茶文化城。中國茶膏博物館占地200平方米,共有茶膏藏品216件,是中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茶膏博物館。
中國茶膏博物館從茶膏的歷史、原料、工藝、功效等各個層面,對茶膏這一被遺忘的養生文化作了全面、系統化的展示。有多款珍稀茶膏藏品都是中國茶膏博物館首次展出。
茶膏作為更高形態的茶,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清,在明代、清末曾出現過兩次隱退期,到現代實現了工藝的突破。千年歷史,跌宕起伏。
故宮博物館、恭王府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都把茶膏作為藏品收藏。

中國茶膏博物館中國茶膏博物館

在茶膏的發展進程中,不僅有陸羽、蔡襄、陶谷、趙汝礪、吳任臣等茶人,也有宋徽宗、雍正、乾隆這樣的帝王;有文學家魯迅,也有藥學家趙學敏。
茶膏古今製作工藝也在中國茶膏博物館作了一個全面的展示。從宋代的壓榨制膏(高溫),到清代雍正年間雲南土司大膏熬膏,再到乾隆年間的宮廷壓榨制膏(常溫),直到現代的高溫制膏和低溫制膏。
中國茶膏博物館還揭示了茶膏歷經千餘年發展卻唯獨留下普洱茶膏、且以普洱茶膏為上品的原因,科學論述了普洱茶膏的原料——普洱茶製作茶膏的優勢。

中國茶膏博物館一覽:

中國茶膏博物館大門:
形象廳:
天地獨醞————雲南普洱
雲南因有世上最美的雲、最美的土而被稱為彩雲南、七彩地。上天賜愛這塊土地,將離不開雲的茶樹最先留給了這片土地,這片土地與茶有緣,茶生這裡得天獨厚,不僅樹幹高直而且葉面肥大,得了一個天地獨有的好名字——普洱茶。
現在所說的茶膏多指普洱茶膏,它是以普洱茶為原料製成的。
說到普洱茶,就不能不提雲南的古六大茶山。它們分別是:莽枝茶山、攸樂茶山、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蠻磚茶山和易武茶山。現在仍在故宮存放的清朝宮廷普洱茶膏的原料就出自這裡。
歷史廳:
唐:茶膏雛形的發現

歷史廳歷史廳

早在唐朝,茶膏的雛形就開始出現。
唐代是茶葉開始興盛的時期,同時也是茶膏雛形的發現期,此時雖然出現了茶膏雛形,但並沒有脫離茶葉的原始形態,屬於茶葉中“含膏”的性質,用以判定茶的好壞。雖有關茶膏作為貢品的記載,但其沒有做為獨立的茶品引起足夠重視。
宋:茶膏的形成
宋代是茶膏的發展期,這一階段,開始出現茶膏的製作,以及對茶膏製作工藝的描述和記載,並且把茶膏作為獨立的茶品納入茶品名錄。宋代第一次對茶膏製作工藝進行記載,茶膏作為獨立茶品出現在《茗錄》中,這個時期的製做茶膏特點為高溫制茶,壓榨出膏!
清:茶膏的興盛
清代是茶膏發展的興盛期,普洱茶膏在此時定名,且第一次出現在官方文獻里,並成為“皇權”和“國禮”的象徵。
明代:茶膏的第一次隱退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下詔罷造龍團鳳餅,全部改為“散形茶”,使延續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藝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內,從此不見蹤跡。茶膏自此進入了第一個隱退期。
近現代:茶膏的再次出現
1911年,清朝皇室解體。隨著清朝的滅亡,普洱茶膏也陷入了近百年的隱退期。
直到2004年,由魯迅先生收藏的3克清朝宮廷普洱茶膏拍出了12000元的高價,茶膏才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原料廳原料廳

原料廳:
從茶膏出現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什麼歷史上雖然有多種茶膏出現,卻惟獨留下了普洱茶膏為什麼獨以普洱茶膏為上品?
工藝廳:
古代茶膏製作工藝:
雲南土司大鍋熬膏
清朝宮廷壓榨制膏
現代茶膏製作工藝:

工藝廳工藝廳

高溫制膏
低溫制膏
蒙頓普洱茶膏工藝
普洱茶膏定義

中國茶膏博物館茶膏展品一覽:

中國茶膏博物館七大鎮館之寶:

康熙御筆福茶膏康熙御筆福茶膏

普洱茶母——世界上發酵度提純度最高的茶膏,雲南省博物館唯一茶膏藏品
康熙御筆“福”茶膏——恭王府博物館唯一茶膏藏品
特大金瓜——世界上純手工製作的最重的茶膏
玉蟬膏(白茶膏)——對宋代茶膏製作工藝的首次複製
金瓜牆——精選32款金瓜精品
九龍茶膏——以中國傳統龍之九子為圖案,精選原料,精心製作
清朝宮廷普洱茶膏——以清光緒年間宮廷普洱茶膏為原型研製

九龍茶膏九龍茶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