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麻黑
麻黑村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勐臘縣易武鄉麻黑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東北邊,距離易武鄉9千米,是麻黑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4.96平方千米,海拔1,331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95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2,013畝,其中人均耕地7.19畝;有林地1,213畝。
易武古樹茶
1.古樹茶很純、茶勁十足(這當然要歸功於高超的殺青技術和揉捻晾曬環節),如果製作不好,再好的古茶喝起來也很差勁。而且香氣掛杯且持久。 2.苦澀弱,回甘生津快、長且持久。 3.耐泡,葉底鮮嫩,湯色金黃通透,看上去沒有什麼內涵,喝起來卻使人大吃一驚,忘記不了。 4.重悶下,苦味明顯,澀弱,苦味化得極快,生津回甘強,無明顯不適表現。 5.假以時日,易武古樹茶必定是佳品,喜愛易武茶的朋友必選此茶。 如能達到抗訴,茶乃為上品。
易武茶是最好的普洱茶.以溫潤柔雅蜜香回甘著稱,是清朝貢茶中最昂貴的頂級茶葉,價等黃金而名重天下.清朝早期,清政府雲貴總督鄂爾泰在雲南設立普洱府下設茶葉局,通過考察比較,認為易武百里正山的海拔,空氣,溫度,濕度,土壤等地質環境是種植茶葉最合適的.於是,在把易武原有的數百年的古喬木茶樹保護起來, 列為貢茶,僅供皇宮品茗外,還召集頂級茶農和茶葉專家到易武種植普洱茶樹.形成"十萬茶農進易武的壯舉"(引自雲南國小選讀教材:雲南歷史名鎮<易武>).
當時,易武茶年年歲貢, 進貢之餘,由於山高路遠,比貢茶稍微劣等茶葉全部拉到當時的"普洱"這個地方交易 ,故而老百姓稱之為:普洱茶.當時的普洱茶既稀少珍貴,養生功效卓著,也是貴族身份的象徵,在民間茶館茶店的售價高昂,價等黃金.甚至有一段時間出現各地提前預訂,提前到普洱等待,客商互相竟價的局面.每年產茶時節,普洱茶交易火暴到方圓五百里無客棧不滿的興盛局面.
由於普洱茶價值高昂,清政府還嚴格控制易武茶,列其為對三品以上的,立功官員的獎勵,以及與外國邦交的最高級別國禮之一.造成"後宮限供,大臣難得,明間價等黃金"的局面.
雲南以及外地客商看到普洱茶的高額利潤空間,紛紛來到雲南西雙版納,在易武周圍的山上開始種植普洱茶獲利.
清朝後期,國家分裂,國力衰弱,政府動盪,普洱茶停貢,普洱茶和當地茶山茶商從此走向沒落.
一直到近幾年,台灣,香港,日本等外商不斷挖掘歷史,多次到雲南尋訪,普洱茶才重現生機.
2006年,雲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指導和組織易武鄉的茶農,成立了雲南易武正山茶葉有限公司,把普洱茶的傳統製作工藝保護起來,並在政府的帶領和支持下,代表雲南參加奧運會,世博會,不斷把普洱茶發揚光大.
易武古鎮是茶馬古道的源頭。“茶馬古道”是雲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於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易武是歷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生產的普洱茶遠銷中國西藏、東南亞等地。為運送貢茶及大宗茶葉、貨物、人員來往方便,在道光年間由地方集資投勞,從易武起修築2-3米寬,240餘公里長的青石板茶馬古道。每逢產茶旺季,外來購茶、運茶人數達萬人,真可謂是商賈雲集、騾馬塞途。明清時期,這裡商賈雲集、熱鬧非凡,如今依然保持著種茶、採茶、制茶的傳統。
易武茶山位於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東部,距西雙版納州州府 景洪 市110公里,歷史上因出產清朝皇帝飲用貢茶,而聞名於世。其出產弘普號易武普洱茶茶味醇厚甘甜、回味悠久、水性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