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吾

陳一吾

陳一吾(1925―1988)水稻專家,國家特等發明獎獲得者,為湖南雜交水稻的研究和生產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陳一吾(1925―1988)水稻專家,國家特等發明獎獲得者。湖南省醴陵縣(今醴陵市)人,1925年生。1945年入金陵大學農藝專修科。1949年畢業後到長沙益農農校任技師。湖南解放後,到湖南農業改進所(今湖南農業科學院)工作,任特用作物組副組長,參加了湖南發展雙季稻和農業部"單季改雙季,間作改套種,秈稻改梗稻"等農業技術革新和生產耕作改革。60年代以後,為了儘快地在全省大面積推廣"單季改雙季,一熟改多熟",提高複種指數,他和農技人員一道,深入到30多個縣市,進行調查、科研,將全省的耕作栽培制度總結為10大類106種,分別對其分布現狀、適用範圍、經濟價值、品種搭配及耕作栽培技術進行了系統的評估和闡述,為發展雙季稻,擴大面積和提高產量,作出了較大的貢獻。70年代,全省雙季稻已推廣到200多萬畝,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他總結實踐撰寫的《湖南稻田耕作制度調查研究》、《湖南複種輪作制度》等研究報告,開湖南及全國稻田耕作制度研究之先河,受到農學界的高度重視。

學術貢獻 

在長期的農業科研工作中,他始終堅持有調查研究才有發言權的原則,相信和依靠科學,堅決抵制違反客觀規律的"左"的作法。有人認為水稻栽培越密越好,他不同意,其理由是,經過1100多個試驗研究和豐產考察報告證明,密植必須適度。他根據當時當地的品種和生產條件,結合水稻生長發育的特點,經過論證,提出了早、中、晚稻分別適宜密植規格及其配套的栽培技術,指導科學種田、合理密植,糾正不適宜的密植作法。他關於水稻密植技術的重要數據和新穎觀點,被全國農業高等院校收入教科書。
他為湖南雜交水稻的研究和生產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從1972年起開始研究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經過對53個組合3年的試驗鑑定,1974年完成了《水稻雜種優勢鑑定》的論文,從理論上為雜交水稻的科研和生產奠定了基礎。1980年春,他受中國種子公司的派遣,到美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同時進行水稻科研工作。在美國兩年中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雜交稻比當地良種增產30%到509毛,美國農業專家欽佩之至,擴大了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在國外的影響。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哈默博士致函中國種子公司寫道:"他們連續作戰,未有間隙,在比較艱苦的條件下,表現出卓越的才能和毅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他為中國的稻田耕作改制、水稻密植技術研究和雜交水稻的科研與推廣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稱為"農門巨子"。曾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所長、湖南省農科院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作物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科學技術顧問。在國內出版農業技術論著和論文30多部、篇。由於他取得研究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傑出成就,獲國家特等發明獎。1986年在省農科院創建生物技術研究所,開始向農業高新尖技術領域進軍。1988年在國內首次培育出水稻單位體原生質體植株苗,顯示了水稻良種培育嶄新的前景。
1988年2月12日在長沙病逝,終年6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