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志澄,農業經濟學家。中國開拓農業發展研究領域的學科帶頭人。1959年受命開拓農業技術經濟學科,為這一門新興學科的建立和發展作了大量探索工作;1964年主持農業區劃試點研究,1980年以來主持有關糧食問題、食物發展戰略問題等重大項目,創造性地總結出一套需求——生產——措施農業發展研究模式。在開拓農業發展新領域的研究工作中,20世紀80年代初他提出了2000年人均糧食400千克總產5億噸的需求方案,為決策部門提供了重要依據。為促進中國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經濟學科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生平
劉志澄,1928年1月2日生於四川省資中縣,從小上學,1945年高中畢業,當年考上兩所大學,因家境不好未能入學。兩年後,於1947年考入川北大學農學院農業經濟系。在大學期間,追求進步,積極參加進步學生組織《東河文藝社》的有關活動。經過4年的刻苦學習,於1951年9月以優異成績畢業。隨即分配到當時設在重慶的西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工作。 1953年劉志澄由組織上保送考入北京留蘇預備部。在國內學習一年俄語之後,於1954年去蘇聯留學,進入列寧格勒農學院研究生部攻讀農業企業與組織管理專業,並以“國營農場專業化與多部門結合”作為研究論文題目。當時在論文中即有遠見地論述了專業化與多種經營的相輔相成的關係,指出“國營農場的經營方向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變化的”;同時還指出:“不論任何專業化農場都必須走多種經營的道路,這是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的必由之路”。在當時條件下,這種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的治學精神是十分可貴。 劉志澄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以優秀論文通過答辯,獲博士學位回國。40年來,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學會副會長、中國農經學會理事長、中國農業及農村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專家諮詢團副主任、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顧問等職。